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强型纤维复合材料轮框,包括有主体,该主体包括有环形纤维外壳、纤维支撑体以及发泡体,该纤维支撑体为环形或弧形,该纤维支撑体环绕式设置于环形纤维外壳内,纤维支撑体的两端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纤维支撑体的两表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呈环形或弧形,前述发泡体位于空腔内;藉此,通过将纤维支撑体设计为环形或弧形,且纤维支撑体环绕式设置于环形纤维外壳内,纤维支撑体的两端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利用环形或弧形的支撑体可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强,并且产品制作更加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加强型纤维复合材料轮框,包括有主体,该主体包括有环形纤维外壳、纤维支撑体以及发泡体,该纤维支撑体为环形或弧形,该纤维支撑体环绕式设置于环形纤维外壳内,纤维支撑体的两端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纤维支撑体的两表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呈环形或弧形,前述发泡体位于空腔内;藉此,通过将纤维支撑体设计为环形或弧形,且纤维支撑体环绕式设置于环形纤维外壳内,纤维支撑体的两端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利用环形或弧形的支撑体可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强,并且产品制作更加简单方便。【专利说明】加强型纤维复合材料轮框
本技术涉及轮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加强型纤维复合材料轮框。
技术介绍
传统自行车的轮框的材质为铁,其结构较为坚固但重量大,为了减轻轮框重量,后来轮框的材质大多改为铝。而传统铝合金轮框在制造50mm高以上的惯性轮框及刀轮或碟轮时有其生产方法的困难,又现今,自行车的设计日趋轻量化,除了车身改用坚硬且比重较铝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有些轮框的材质也改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然而,目前的纤维复合材料轮框由于结构设计欠合理,导致其结构强度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轮框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型纤维复合材料轮框,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纤维复合材料轮框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加强型纤维复合材料轮框,包括有主体,该主体包括有环形纤维外壳、纤维支撑体以及发泡体,该纤维支撑体为环形或弧形,该纤维支撑体环绕式设置于环形纤维外壳内,纤维支撑体的两端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纤维支撑体的两表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呈环形或弧形,前述发泡体位于空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由至少两环形框条拼接而成,每一环形框条均包括有纤维层以及前述发泡体,该纤维层包覆于发泡体外,这些环形框条左右并排贴合连接以构成一轮框结构,而二二相邻环形框条的连接面在连接后会形成一前述纤维支撑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由至少两环形框条拼接而成,每一环形框条均包括有纤维层以及前述发泡体,该纤维层包覆于发泡体外,这些环形框条上下并排贴合连接以构成一轮框结构,而二二相邻环形框条的连接面在连接后会形成一前述纤维支撑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框条为并排贴合连接的两个,对应地,该纤维支撑体为一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框条为并排贴合连接的三个,对应地,该纤维支撑体为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由多个弧形框条拼接而成,每一弧形框条均包括有弧形纤维外壳、前述纤维支撑体以及前述发泡体,该纤维支撑体位于弧形纤维外壳内,纤维支撑体的两端面均与弧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纤维支撑体的两表面均与弧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前述空腔,该空腔呈弧形,前述发泡体位于空腔内;这些弧形框条首尾连接以构成一轮框结构,多个弧形框条的弧形纤维外壳依次连接形成前述环形纤维外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纤维支撑体两端面分别与弧形纤维外壳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纤维支撑体两端面分别与弧形纤维外壳的上下侧壁一体成型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腔的两侧内壁与对应的发泡体之间夹设有金属加强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纤维外壳和纤维支撑体为碳纤维材质或玻璃纤维材质。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纤维支撑体设计为环形或弧形,且纤维支撑体环绕式设置于环形纤维外壳内,纤维支撑体的两端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利用环形或弧形的支撑体可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强,并且产品制作更加简单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之图1中A-A方向处的截面图; 图4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本技术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纵向截面图; 图6是本技术之图5中A-A方向处的截面图; 图7是本技术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是本技术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本技术之第五较佳实施例中单个弧形框条的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主体11、环形纤维外壳 12、纤维支撑体13、发泡体 14、金属加强件101、腔体 11'、环形框条111'、纤维层 12'、弧形框条121'、弧形纤维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主体10。 如图3所示,该主体包括有环形纤维外壳U、纤维支撑体12以及发泡体13,该环形纤维外壳11和纤维支撑体12为碳纤维材质或玻璃纤维材质,具有坚硬、比重小、耐高温及耐腐蚀等特性,在本实施例中以碳纤维作为说明例,该纤维支撑体12为环形或弧形,该纤维支撑体12环绕式设置于环形纤维外壳11内,纤维支撑体12的两端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11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纤维支撑体12的两表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空腔101,该空腔101呈环形或弧形,前述发泡体13位于空腔101内,该发泡体13由发泡材料制成,例如聚脲酯(Polyurethane ;简称PU)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简称PC)等等,具有高韧性及耐冲撞等特性。以及,该空腔101的两侧内壁与对应的发泡体13之间夹设有金属加强件14,利用金属加强件14可增强环形纤维外壳11的耐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主体10由至少两环形框条11'拼接而成,每一环形框条11'均包括有纤维层111,以及前述发泡体13,该纤维层111'包覆于发泡体13夕卜,这些环形框条11'左右并排贴合连接以构成一轮框结构,而二二相邻环形框条11'的连接面在连接后会形成一前述纤维支撑体12,该纤维支撑体12呈环形。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环形框条IP为并排贴合连接的三个,对应地,该纤维支撑体12为两个。 详述本实施例的制作过程如下: 首先,制作一环形块状发泡材料,并根据需要在块状发泡材料外覆盖金属加强件14,接着,用纤维布将环形块状发泡材料的外周侧面包覆住,按此方法,制得多个预制环形框条,接着,将多个预制环形框条拼接形成轮框结构,然后,再使用纤维布将多个预制环形框条裹住;接着,将上述拼接形成的轮框结果放入模具中加热固化,发泡材料受热膨胀形成发泡体13,同时发泡材料膨胀的时候挤压纤维布使得纤维布定型形成环形纤维外壳11,而二二相邻环形框条的连接面在连接后会形成一纤维支撑体12。 请参照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该环形框条I广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强型纤维复合材料轮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体,该主体包括有环形纤维外壳、纤维支撑体以及发泡体,该纤维支撑体为环形或弧形,该纤维支撑体环绕式设置于环形纤维外壳内,纤维支撑体的两端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连接,纤维支撑体的两表面均与环形纤维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呈环形或弧形,前述发泡体位于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昇,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