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257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旨在提供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包括炉胆本体,炉胆本体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为圆柱形筒体,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由过渡段平滑连接,该过渡段为圆台形,其特征是:所述过渡段具有顶面、底面、内侧面、外侧面,所述顶面开设有的脱硫槽,脱硫槽内置脱硫材料;所述内侧面开设有通槽,通槽槽口设有通风板,通风板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通风板相对外侧面一面均匀分布若干通风孔,通风板与内侧面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旨在提供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包括炉胆本体,炉胆本体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为圆柱形筒体,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由过渡段平滑连接,该过渡段为圆台形,其特征是:所述过渡段具有顶面、底面、内侧面、外侧面,所述顶面开设有的脱硫槽,脱硫槽内置脱硫材料;所述内侧面开设有通槽,通槽槽口设有通风板,通风板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通风板相对外侧面一面均匀分布若干通风孔,通风板与内侧面可拆卸连接,本技术适用于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专利说明】 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锅壳式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胆,其横截面为方形的。因此,其周界不连续,容易磨损。另外,也存在受热面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易引起水冷管的水循环问题,这种方形炉胆不利于炉内气固混合物的循环,磨损严重。如何改进锅壳式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胆成了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220417790.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它包括炉胆本体,炉胆本体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为圆柱形筒体,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由过渡段平滑连接,该过渡段为圆台形,这种炉胆虽然利于炉内换热、气固混合物循环、减小摩擦的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但燃料在炉内燃烧时会产生硫化物,这些硫化物如果不解决,会生成SO2流入大气之中污染环境,硫化物堆积在炉胆本体的过渡段,会使炉胆表面不连续、不光滑,受热部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清理加工产生的硫化物,使炉胆表面连续、光滑,受热均匀,减小了空气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包括炉胆本体,炉胆本体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为圆柱形筒体,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由过渡段平滑连接,该过渡段为圆台形,所述过渡段具有顶面、底面、内侧面、外侧面,所述顶面开设有的脱硫槽,脱硫槽内置脱硫材料;所述内侧面开设有通槽,通槽槽口设有通风板,通风板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通风板相对外侧面一面均匀分布若干通风孔,通风板与内侧面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包括炉胆本体,炉胆本体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为圆柱形筒体,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由过渡段平滑连接,该过渡段为圆台形,使炉胆本体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容易,圆形截面的炉胆有利于炉内换热,有利于炉内灰粒子的循环,有利于含灰气流按一定的要求选择。 所述过渡段具有顶面、底面、内侧面、外侧面,所述顶面开设有的脱硫槽,脱硫槽内置脱硫材料,能够减少过渡段能够在炉内灰粒子的循环时产生的SO2,减少了大气污染。 所述内侧面开设有通槽,通槽槽口设有通风板,通风板呈圆台状结构,使炉胆的受热面均匀,整个所述通风板相对外侧面一面均匀分布若干通风孔,通风板上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设置,当气固混合物进行循环时,气体经由通风孔吹出,将覆盖在通风板上的杂质吹走,使炉胆表面连续、光滑,受热均匀;使得通风板与内侧面可拆卸连接,当通风板损坏时能够对通风板进行拆卸更换,提高了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硫槽呈圆环状,脱硫槽相对内侧面的一面均匀分布若干脱硫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脱硫槽呈圆环状,使得脱硫槽的面积足够大,能够容纳脱硫材料;脱硫槽相对内侧面的一面均匀分布若干脱硫孔,当气固混合物进行循环时,产生的飞灰会充分与脱硫槽接触。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硫孔的孔径与通风孔的孔径大小相同,脱硫孔的开口与通风孔的开口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脱硫孔与通风孔大小相同并且开口相对设置,当气固混合物进行循环时,气体会掺杂飞灰经由通风孔和脱硫孔飞行,飞灰会充分与脱硫槽接触。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硫槽深度小于通槽底面长度,通槽底面设有吸附层,吸附层与通槽底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脱硫槽深度小于通槽底面长度,使得通槽底面留有空间,通槽底面设有吸附层,吸附层与通槽底面固定连接,能够使杂质被吸附于通槽底面,防止了杂质堆积在通风板上,使炉胆表面连续、光滑,受热均匀。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板朝向第一单元方向的延长线与顶面之间呈1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通风板朝向第一单元方向的延长线与顶面之间呈120°,通风板与顶面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使得当气固混合物进行循环时,炉胆的倾斜截面有利于炉内换热,有利于炉内灰粒子的循环,有利于含灰气流按一定的要求选择。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硫槽槽壁与通风板侧壁相平齐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脱硫槽槽壁与通风板侧壁相平齐设置,使得当气固混合物进行循环时,炉胆的倾斜截面有利于炉内换热,有利于炉内灰粒子的循环,有利于含灰气流按一定的要求选择。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硫材料为固态石灰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石灰石或石灰作为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经破碎磨细成粉状与水混合搅拌成吸收浆液,当采用石灰为吸收剂时,石灰粉经消化处理后加水制成吸收剂浆液。在吸收塔内,吸收浆液与烟气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单元;2、第二单元;3、过渡段;31、顶面;311、脱硫槽;311A、脱硫孔;32、底面;、33、内侧面;331、通槽;34、外侧面;4、脱硫材料;5、通风板;51、通风孔;6、 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包括炉胆本体,炉胆本体包括第一单元I和第二单元2,第一单元I和第二单元2均为圆柱形筒体,第一单元I与第二单元2之间由过渡段3平滑连接,该过渡段3为圆台形,所述过渡段3具有顶面31、底面32、内侧面33、外侧面34,所述顶面31开设有的脱硫槽311,脱硫槽311内置脱硫材料4 ;所述内侧面33开设有通槽331,通槽331槽口设有通风板5,通风板5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通风板5相对外侧面34 —面均勾分布若干通风孔51,通风板5与内侧面33可拆卸连接。 所述脱硫槽311呈圆环状,脱硫槽311相对内侧面33的一面均匀分布若干脱硫孔311Ao 所述脱硫孔311A的孔径与通风孔51的孔径大小相同,脱硫孔311A的开口与通风孔51的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脱硫槽311深度小于通槽331底面32长度,通槽331底面32设有吸附层6,吸附层6与通槽331底面32固定连接。 所述通风板5朝向第一单元I方向的延长线与顶面31呈120°。 所述脱硫槽311槽壁与通风板5侧壁相平齐设置。 所述脱硫材料4为固态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胆,包括炉胆本体,炉胆本体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为圆柱形筒体,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由过渡段平滑连接,该过渡段为圆台形,其特征是:所述过渡段具有顶面、底面、内侧面、外侧面,所述顶面开设有的脱硫槽,脱硫槽内置脱硫材料;所述内侧面开设有通槽,通槽槽口设有通风板,通风板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通风板相对外侧面一面均匀分布若干通风孔,通风板与内侧面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塘栖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