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20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为:在靠背垫上沿纵向形成纵沟,在该纵沟内埋设着固定座位表皮的插入线。在插入线对着气袋装置部位形成弯曲部。各弯曲部弯曲成*字形,在其基部外周卷绕着扁平垫块。另外,插入线的弯曲部向靠背的斜后方内侧延伸设置,加长了靠背垫内的埋入长度,同时,可以抑制乘车感觉上的不良影响。(*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发生侧面撞击(以下简称“侧撞”)时,要采取措施提高对乘员的保护性能。近年来,在车辆的前座位的侧部内藏侧撞用气袋装置的结构得到发展。这种内藏侧撞用气袋装置的前座位构造公开于日专利特开平6-64491号公报;下边,以与座位表皮的关系为中心问题,就公报所公开的构成进行考察。在图8上,以侧视图的形式示出了该公报上所公开的内藏气袋装置型的前座位150。如该图所示,在前座位150的靠背152的门侧的侧部里,内藏着侧撞用气袋装置154。概略地说,该侧撞用气袋装置154由传感器157、充气机158、袋160所构成,其中,传感器157配置于座垫156的下方,而且用来检测图中未示出的侧门受到高负荷作用的状态;充气机158略成圆柱形,与该传感器157相连,且根据传感器157检测出的高负荷作用状态而喷出气体;袋160由充气机158喷出的气体而膨胀。另外,如图9所示,该充气机158与袋160收容于气袋罩164与罩166的内部空间里,而气袋罩164与罩166固定于靠背框架162的门侧侧部上。另外,在该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袋膨胀时,罩166应进行展开,靠背152的表皮168是分割成多块缝制而成。即,靠背152的表皮168分割为覆盖靠背152的中央部前面的前主表皮170;覆盖靠背152的侧部前侧的2块前副表皮172、174;覆盖气袋装置154的盖166的靠背侧表皮176;以及覆盖靠背152的里侧的后表皮178。再者,应该展开位于罩166侧方靠背侧表皮176,以缝制线180将靠背侧表皮176的前端部176A与前副表皮174的后端部174A缝制起来。而且,在这个部位的缝制,如图示,由于是单层缝制,设定缝制强度较低,从而,该部位成为破断部。与此相对,靠背侧表皮176的后端部176B与后表皮178的前端部178A则分别做成纽弧状,再以缝制线182、184分别进行缝制,而后再以缝制线186将纽弧状的后端部176B与前端部178A缝制起来。而且,该部位的缝制,如图所示,由于是双层缝制,设定缝制强度较高。从而,该部位不会破断,成了靠背侧表皮展开的铰链。因而,在由充气机158喷出的气体使袋160展开时,罩166以在其后端部形成的铰链部166A为中心向座位外侧方向(图9箭头W方向)展开,由于这时的展开力的作用,靠背侧表皮176的前端部176A与前副表皮174的后端部174A的缝制部变得受到破坏。但是,在这种装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中,在靠背垫190的乘员支承面(顶板部)190A附近,埋设着插入线192,在该插入线192上,通过图案形状制出用的吊挂构件188连结着前主表皮170与前副表皮172的缝合部。从而,在袋160展开初期,由于袋160展开力产生的表皮168的反力,在插入线192上作用着抽出负荷。当该抽出负荷增大,插入线192从靠背垫190抽出的情况下,如图9双点划线所示,由于表皮168向座位宽度方向外侧以及前边方向大幅度地伸展,本应破断的由缝制线180缝制的缝制部难以破断,袋160的展开速度变慢,袋160的展开形状变得不稳定。再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关连技术,将破断用缝制部的前方座位表皮末端和座位侧固定构件用加强布连结的技术公开于日专利特开平9-76868号公报(公开日1997年3月25日)。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即是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具有限制插入线抽出、能将侧撞用气袋袋体迅速而稳定地展开的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以座位表皮覆盖着内藏侧气袋装置的座位而成的座位构造中,具有埋设于靠背垫的乘员支承面内、固定图案形状制出用的吊挂构件的插入线,在该插入线埋入靠背垫内埋设部的一部分上,设置有防止该插入线抽出的机构。由此,当发生侧撞时,假如,内藏于气袋装置内的气袋袋体膨胀,从内侧推压座位表皮,通过图案形状制出用的吊挂构件使插入线从靠背垫抽出的话,但是,由于插入线埋入靠背垫内的一部分上设置有防止抽出机构,插入线从靠背垫抽出的负荷增加,可以防止其抽出。因此,可以抑制座位表皮顶板部凸起,结果,从规定的缝制部很快破断,可使气袋袋体迅速而稳定地展开。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具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靠背垫的车辆侧门侧一半的正视图;图2是图3的沿2-2线的剖视放大图;图3是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具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座位的轴侧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具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靠背垫的车辆侧门侧一半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例的具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靠背垫的车辆侧门侧一半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具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靠背垫车辆侧门侧一半的正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具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对应于图2的断面图;图8是表示现有实施形态的具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概略侧视图;图9是表示现有实施形态的具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侧部的水平断面图。实施例下边,依照图1~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带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的第1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座位的靠背10由靠背框架12、靠背垫14、与靠背表皮16所构成。其中,靠背框架组装成大致为矩形框状,构成骨架构件;靠背垫14安装在靠背框架12的前面,用聚氨脂等树酯按规定的硬度制成;靠背表皮16覆盖在靠背垫14的表面。如图3所示,在靠背10的车辆侧门一侧的侧部10A中,内藏有侧撞用的气袋装置18。如图2所示,气袋装置18固定在靠背框架12的侧部12A上;由于靠充气机使气袋袋体膨胀展开这一点已众所周知,关于其构成零件的说明与图示就省略了。而且,侧撞用气袋装置18的车辆侧门一侧的部位,形成了罩22,在气袋袋体展开时,罩22向座位外侧方向(图2箭头A的方向)展开。靠背表皮16分成多块。具体说,靠背表皮16分成前主表皮24、前副表皮26、与靠背侧表皮28。其中,前主表皮24构成了覆盖靠背垫14的中央部前面的前面座位表皮的一部分;前副表皮26构成了覆盖靠背10的侧部前面的前面座位表皮的一部分;靠背侧表皮28形成了覆盖气袋装置18的罩22与靠背10的侧部侧面的侧面座位表皮。而且,座位表皮16做成2块布料间夹有缓冲垫材料的3层或5层的构造。用缝制线30将靠背侧表皮28的前方侧末端28A与前副表皮26外侧末端26A缝制起来。而且,靠背侧表皮28的前方侧末端28A与前副表皮26外侧末端26A的缝制部31,位于罩22与气袋袋体的前端缘部的前侧附近,在气袋袋体展开时,它成为由罩22破坏的断开用缝制部。前副表皮26内侧末端26B和作为图案形状制成吊挂构件的纽弧状断面的吊挂棉布32,由缝制线34缝制到前主表皮24的外侧末端24A上。另外,由缝制线34缝制成的缝合部与吊挂棉布32插入到靠背垫14上沿纵向(上下方向)形成的纵沟36内;通过吊挂棉布32与装在吊挂棉布32上的C形吊环38,将前副表皮26与前主表皮24勾挂(ホグリング)于埋设在纵沟36底部的插入线40上。如图1所示,在纵沟36的底部,沿上下方向拉开规定的间隔,形成凹部42;在凹部42中露出插入线40。因此,在该凹部42中,将C形吊环8勾挂在插入线40上。在形成与气袋装置18(照图3)置的部位的上侧2个凹部42间、以及第2个凹部42与第3个凹部42之间,形成了将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构造,由座位表皮覆盖内藏有侧气袋装置的座位,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埋设于靠背垫的乘员支承面内、并固定图案形状制出用吊挂构件的插入线,在该插入线的埋入靠背垫内的埋设部分的一部分上,设有防止该插入线抽出的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居茂治大薮正则加藤久明浅野诚山中秀幸大贯康司
申请(专利权)人:亚乐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