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跃峰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座椅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14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座椅头枕,该头枕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下部有长条形开口,在头枕内横向设置一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可旋转地设置在头枕的两边上,其中一端的头部卡接一旋钮,该旋钮设置在头枕的外面,在该旋转轴上通过拉线连接一可充气气垫,在该气垫上设置有进气孔和放气孔;旋转轴为一空心轴,在其内设置一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通过软导管与气垫相连;旋钮可做为充气装置的手柄使用。本车用座椅头枕结构合理,枕靠舒适,特别适合各类汽车安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座椅头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乘座汽车、火车、飞机越来越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速度快又安全,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火车、飞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高速路的修建和铁路质量的改善,从而使人们乘座这些交通工具感觉更加方便和舒适。因此途中人们会经常靠住靠背休息睡觉,以缓解工作和旅途的劳累。但是,现有几种交通工具的座椅头枕设计不尽合理,使人们休息后感觉脖子和头酸痛难受。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95203265所述的座椅用安全睡枕,由垫带、左右倚靠枕和束带组成,垫带为弯折成倒U字形的充气体,左右依靠枕为内表面呈弧形面的充气体,束带可固定垫带及左右倚靠枕,该技术可基本解决乘客坐姿睡觉休息头、脖难受的问题,但是该睡枕存在不用时需取下单独保管、充气不方便、不易调整气垫自身的高低等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客座着睡觉休息时更加舒适的座椅头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头枕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下部有长条形开口,在该头枕内放置一可充气气垫,在该气垫上设置有进气孔和放气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头枕内横向设置一旋转轴,在该旋转轴上通过拉线连接气垫,旋转轴的两端可旋转地设置在头枕的两边上,其中一端的头部卡接一旋钮,该旋钮设置在头枕的外面;旋转轴为一空心轴,在其内设置一气管,该气管的一头伸出旋转轴外并安装在头枕的一端上,旋转轴可围绕气管旋转,在旋钮的中间安装一直杆,该直杆插入在气管中,并在其头上安装一压气机构,该压气机构由皮碗、垫片及螺栓组成,皮碗与气管内壁紧配合,在皮碗的上下两侧装有圆形垫片,上下垫片通过螺栓和将皮碗夹紧,气管伸出旋转轴部分的正上部连接有一防回气的气室,该气室与气管相通,气室内设置有一单向阀,在气室上连接有一软导管,该软导管与气垫上的进气孔相连;气垫的两侧和上边为斜型侧耳,其中两边侧耳的外边缘在充气状态下高于气垫,上侧耳的外边缘在充气状态下低于气垫,进放气孔设置在上侧耳上;在气垫的上部连接有拉线,拉线的另一端连接于头枕内的上部;气垫上设置有一弹力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头枕为空心结构,气垫藏在其中,合理利用了地方,也更加美观;2、设置了内藏式充气装置为气垫充气,更加方便,卫生;3、气垫上设置了两边侧耳和上侧耳,并且两边侧耳的外边缘高于气垫,上边侧耳的外边缘低于气垫,使乘客感觉更加舒适;4、气垫上设置有一弹力绳,可以把气垫拴在原头枕或靠背上,可方便地上下移动气垫,以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需要;5、气垫上设置了进气孔和放气孔,可方便地调节气垫及侧耳的高低,适宜于乘客不同爱好、不同姿势对气垫高低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头枕的正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头枕的A-A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带旋转轴头枕的正剖面图;图4是图3所示头枕的D-D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气垫的正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气垫的侧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带内置式充气装置头枕的正剖面图;图8是图7所示头枕的C-C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压气机构的正面图;图10是图9所示压气机构的侧面图;图11是图3所示头枕的B-B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气垫的使用状态图。图1和图2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头枕的示意图,头枕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下部有长条形开口7,在该头枕1内放置一可充气气垫6,该气垫6的宽度也可以大于头枕1上两根插杆3之间的距离,在气垫6上设置有进气孔21和放气孔22,在气垫6上可连接一拉线8,拉线8的另一端连接于头枕内的上部。图3和图4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带旋转轴头枕的示意图,在头枕1内横向设置一旋转轴4,在该旋转轴4上通过拉线8连接气垫6,旋转轴4的两端可旋转地设置在头枕1的两边上,其中一端的头部开有十字卡槽9,旋钮5通过其上的十字卡销18与旋转轴4卡接,如图11所示;旋钮5设置在头枕的外面。图5和图6所示的是气垫6的示意图,气垫6的两边和上边为斜型侧耳23和24,其中两边侧耳23的外边缘在充气状态下高于气垫6,上侧耳24的外边缘在充气状态下低于气垫6,进放气孔(21、22)设置在上侧耳(24)上;气垫6上设置有一弹力绳25。图7和图8所示的是带内置式充气装置头枕的示意图,旋转轴4为一空心轴,在其内设置一气管14,该气管14的一头伸出旋转轴4外并安装在头枕1的一边上,旋转轴4可围绕气管14旋转,在旋钮5的中间安装一直杆10,该直杆10插入在气管14中,并在其头上安装一压气机构2,该压气机构2由皮碗11、垫片12和13及螺栓19和20组成,皮碗11与气管14内壁紧配合,在皮碗11的上下两侧装有圆形垫片12和13,上下垫片通过螺栓19和20将皮碗11夹紧,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气管14伸出旋转轴4部分的正上部连接有一防回气的气室15,该气室15与气管14相通,气室15内设置有一单向阀16,在气室15上连接有一软导管17,该软气管17要足够长,可以满足旋转轴4旋转收放气垫6之用,软导管17与气垫6上的进气孔21相连。使用时,将头枕1向上渐渐拔起,让头枕1与靠背有一点距离,直接取出头枕6或旋转旋钮5,使气垫6从长形开口7中落下,也可在旋转旋钮5的同时用手将气垫6从长形开口7中拉出,用嘴或备用打气管向气垫6充气,若使用带内置式充气装置时,需从十字卡槽9中拔出旋钮5,手握旋钮5做推拉动作,压气机构2就会不断地将气体通过气管14、气室15、软导管17及进气孔21压入气垫6中,直到气垫6高低适中为止,然后使旋钮5与气管14重新卡接,如果气垫6中的气体过多,可通过放气孔22适量放气。还可以通过旋转旋钮5放出更长的拉线8、调整头枕1的高低以及将气垫6上的弹力绳25拴在头枕1或靠背上,如图12所示,以适应不同身高乘客的需要。不用气垫6时,只需放掉气垫6中的气体,去掉弹力绳25,将气垫6收回藏入头枕1内即可。根据以上构思,还可以将座椅靠背的上半部做成空的,且开有开口,将气垫及内置式充气机构设置在靠背的上半部;还可以在车的较隐蔽的空位置安装一公知的微型气泵,该气泵与隐藏于头枕或靠背内的气垫上的进气孔相连,并在车的适当位置设置一个开关,起控制给气垫充气的作用;气垫上的进气孔和放气孔也可以共用一个孔,若由软气管连接时,气垫上的孔要有一个突出的气嘴,该气嘴的外径要与软气管的内径紧配合,或着软气管与气嘴连接后,用公知的紧固方法将其连接牢固。以上三种设计也落入该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座椅头枕,具有与靠背连接的插杆,其特征在于所说头枕(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下部有长条形开口(7),在该头枕(1)内放置一可充气气垫(6),在该气垫(6)上设置有进放气孔(2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说头枕(1)内横向设置一旋转轴(4),在该旋转轴(4)上通过拉线(8)连接气垫(6),所说旋转轴(4)的两端可旋转地设置在头枕(1)的两边上,其中一端的头部卡接一旋钮(5),该旋钮(5)设置在头枕的外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说旋转轴(4)为一空心轴,在其内设置一气管(14),该气管(14)的一头伸出旋转轴(4)外并安装在头枕(1)的一端上,所说旋转轴(4)可围绕气管(14)旋转,在所说旋钮(5)的中间安装一直杆(10),该直杆(10)插入在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座椅头枕,具有与靠背连接的插杆,其特征在于:所说头枕(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下部有长条形开口(7),在该头枕(1)内放置一可充气气垫(6),在该气垫(6)上设置有进放气孔(21、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跃峰陈文干刘云鹏师若景
申请(专利权)人:武跃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