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救生艇,其包括船体,该船体包括由舷、底构成的左半体及右半体,左半体与右半体在底板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左半体及右半体均包括由硬质材料构成的水密壳体;两根以上的横梁可拆卸地连接于左舷板与右舷板之间。与现有救生艇相比,该组合式救生艇轻便及便于储藏、搬运与现场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救生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可拆卸连接的分总成的船,具体说涉及一种组合式救生艇。
技术介绍
救生艇具有吃水浅、轻便、机动性高等优点,主要用于抗洪救灾中抢险,也可以用于水上侦查、巡逻等;既可以采用船外机驱动,也可以用桨划行。现有救生艇的船体大多由玻璃钢、胶合板与橡胶板等组成,由于现有的大多数救生艇重量较大,需要使用专用的储运车进行搬运,但是,在道路被冲毁或堵塞地方,由于路况差,即使是多个人一起搬运,也难以将整艘救生艇搬运至目的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救生艇,旨在便于储藏、搬运及现场组装与拆卸分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救生艇包括船体,该船体包括由舷、底构成的左半体及右半体,左半体与右半体在底板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左半体及右半体均包括由硬质材料构成的水密壳体;两根以上的横梁可拆卸地连接于左舷板与右舷板之间。由以上方案可见,该组合式救生艇主要分为左半体、右半体及横梁三大部分,在储藏时可以分开进行储藏,便于储藏管理及减少对储藏空间的占用;在搬运过程中,可以分成三部分进行搬运,提高抗洪抢险过程中的机动性;在组装过程中,只需将左半体与右板体在底板处固定连接,并将横梁两端固定连接于左舷板与右舷板之间,可以迅速地进行组装,便于应对紧急情况,同理,也便于事后的拆装。在组装后,下部通过底板固定连接,上部通过横梁固定连接舷板,有效地保证使用过程中对船体结构强度的要求;横梁可以充当座位,便于使用;左半体与右半体为硬质材料形成的壳体,即可保证结构强度的要求,又可降低船体的自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水密壳体内充满发泡胶。可以保证水密壳体发生局部破裂或局部磨损穿透后,可以继续提供浮力,有效地保证在抗洪抢险等复杂环境中的安全使用,而且重量增加较少。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左舷板的顶面及右舷板的顶面上各形成有一沿顶面线型布置的榫槽;还包括两块舷墙板,舷墙板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榫槽相匹配的榫;舷墙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多个绳扣。在使用过程中,便于使用人员扶于舷墙板上;可在绳扣上捆绑绳子而便于水中人员抓住绳子。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一横板可拆卸地连接于左半体和所述右半体的艏部之间。有效地确保艏部的连接牢固及可以供一人员坐于横板上。一个优选的方案为硬质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聚碳酸酯、聚乳酸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左舷板与右舷板的内侧壁对应地外凸形成有凸台,凸台上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卡槽,横梁的端部与卡槽相匹配且通过横向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左半体的底板与右半体的底板之间相连接处对应地外凸形成有耳环且通过横向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便于进行对整个船体进行拆装。更优选的方案为横梁包括自艉向艏依次布置的位于艉部的挂机板,三块宽横梁,及位于艏部的竖板式横梁;沿舟长方向,宽横梁的上表面尺寸为10厘米至20厘米,竖板式横梁与左半体的艏部及右半体的艏部围成一储物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组合式救生艇包括船体;该船体包括左半体及右半体,左半体与右半体在底板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左半体及右半体均包括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壳体,壳体内充满发泡胶;两根以上的横梁可拆卸地连接于左舷板与右舷板之间。具体的方案为硬质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聚碳酸酯、聚乳酸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优选的方案为左舷板的顶面及右舷板的顶面上各形成有一沿顶面线型布置的榫槽;还包括两块舷墙板,舷墙板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榫槽相匹配的榫,舷墙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多个绳扣;一横板可拆卸地连接于左半体与右半体的艏部之间;左舷板与右舷板的内侧壁对应地外凸形成有凸台,凸台上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卡槽,横梁的端部与卡槽相匹配且通过横向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左半体的底板与右半体的底板之间相连接处对应地外凸形成有耳环且通过横向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横梁包括自艉向艏依次布置的位于艉部的挂机板,三块宽横梁,及位于艏部的竖板式横梁,沿舟长方向,宽横梁的上表面尺寸为10厘米至20厘米;竖板式横梁与左半体的艏部及右半体的艏部围成一储物舱;组合式救生艇的设计水线低于宽横梁的上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左半体与舷墙板的配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左半体的横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宽横梁的横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面图;图7为图5的B-B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横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组合式救生艇由左半体、右半体、左舷墙板、右舷墙板、横梁及横板构成。参见图1,左半体11的左舷板顶面上形成有一沿顶面线型布置的榫槽113,左舷墙板13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榫槽113相匹配的榫132,左舷墙13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多个绳扣131,用于捆绑绳子以便于水中人员抓住绳子。左舷板的内侧壁上外凸形成有3个凸台112、3个凸台114及1个凸台115,凸台112上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卡槽1121,凸台115上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卡槽1151,凸台114上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螺孔1141。底板向上凸起形成有4个耳环111。参见图2,组合式救生艇1的右半体12在与左半体1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榫槽、凸台及耳环。横梁由位于艉部的尾板151及自艉向艏均布地位于舯部的三根宽横梁152构成;尾板151与卡槽1151通过横向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宽横梁152与卡槽1121通过横向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左半体11及由半体12底板上的耳环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左舷墙13通过榫132与榫槽113的配合而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左舷板上,右舷墙14通过榫与榫槽的配合而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右舷板上;横板16上与凸台114上的螺孔114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通孔161,通过螺栓与螺孔1141的配合将横板可拆卸地固定于艏部上,从而可有效地将左半体11与右半体12的艏部固定连接,而且可作为一座位。参见图3,左半体11由水密壳体110及充满水密壳体110内的发泡胶116构成;凸台112为与水密壳体110使用相同材料一起制成的实心构件;水密壳体110由聚丙烯材料制成。参见图4,横梁为与水密壳体110使用相同材料制成的空心构件。组合式救生艇1的设计水线位于宽横梁152的上表面之下。在搬运过程中,可将组合式救生艇1分成左半体11、右半体12及其他三部分分别由三组人进行搬运,便于在道路不通畅的地方搬运。例如,制造一艘主要参数如下的组合式救生艇:总长5.20米、型宽1.6米、型深0.6米。其总重量大概为150公斤,左半体与右半体大概各为50公斤,则可由三人进行搬运,设计排水量约为2吨,在乘载6-7人后,还可搭载其他物品。其中,宽横梁152的上表面沿舟长方向的宽度为10厘米至50厘米,优选为10厘米至20厘米,便于坐人;。第二实施例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参见图5,组合式救生艇2的尾板251为一挂机板,用于安装推进器27,艏部不安装横板,横梁还包括一竖板式横梁253,竖板式横梁253通过横向螺栓与卡槽2112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竖板式横梁253与左半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救生艇,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由舷、底构成的左半体及右半体,所述左半体与所述右半体在底板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左半体及所述右半体均包括由硬质材料构成的水密壳体;两根以上的横梁可拆卸地连接于左舷板与右舷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救生艇,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由舷、底构成的左半体及右半体,所述左半体与所述右半体在底板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左半体及所述右半体均包括由硬质材料构成的水密壳体;两根以上的横梁可拆卸地连接于左舷板与右舷板之间;所述左舷板的顶面及所述右舷板的顶面上各形成有一沿顶面线型布置的榫槽;还包括两块舷墙板,所述舷墙板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所述榫槽相匹配的榫;所述舷墙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多个绳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壳体内充满发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一横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左半体和所述右半体的艏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组合式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聚碳酸酯、聚乳酸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组合式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舷板与所述右舷板的内侧壁对应地外凸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卡槽,所述横梁的端部与所述卡槽相匹配且通过横向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左半体的底板与所述右半体的底板之间相连接处对应地外凸形成有耳环且通过横向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组合式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自艉向艏依次布置的位于艉部的挂机板,三块宽横梁,及位于艏部的竖板式横梁;沿舟长方向,所述宽横梁的上表面尺寸为10厘米至20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明森,梁荣宇,
申请(专利权)人:梁明森,梁荣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