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的制备方法,从原料对氯溴苯出发,通过格氏反应,合成对氯苯硼酸,从邻硝基苯胺出发合成邻硝基卤代苯或直接邻氨基卤代苯,经过特定催化剂作用,使对氯苯硼酸与邻硝基卤代苯或邻氨基卤代苯发生偶联、还原、酰胺化等一系列反应制备啶酰菌胺,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收率高,污染小,成本低廉,纯度高,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从原料对氯溴苯出发,通过格氏反应,合成对氯苯硼酸,从邻硝基苯胺出发合成邻硝基卤代苯或直接邻氨基卤代苯,经过特定催化剂作用,使对氯苯硼酸与邻硝基卤代苯或邻氨基卤代苯发生偶联、还原、酰胺化等一系列反应制备啶酰菌胺,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收率高,污染小,成本低廉,纯度高,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杀菌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酰胺类广谱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及 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啶酰菌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灰霉 病、白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已于2004年在英国、德国和瑞士登记。啶酰菌 胺属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且 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啶酰菌胺是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 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 它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叶面渗透在植物中转移,抑制线粒体琥珀酸酯脱氢酶,阻碍三 羧酸循环,使氨基酸、糖缺乏、能量减少,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病害有神经活性,具有 保护和治疗作用。抑制孢子萌发、细菌管延伸、菌丝生长和孢子母细胞形成真菌生长和繁殖 的主要阶段,杀菌作用由母体活性物质直接引起,没有相应代谢活性。与多菌灵、速克灵等 无交互抗性。 啶酰菌胺的英文名称为Boscalid,化学名为2-氯-N-(4'-氯联苯-2-基)烟酰 胺,分子结构式如下式: 【权利要求】1. 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为:温度 为-40~50°C下在碱和溶剂中4-氯-2'-胺基联苯与2-氯烟酰氯反应,再后处理重结晶得制备陡酰菌胺反应中所述碱、4-氯-2'-胺基联苯、2-氯烟酰氯的投料摩尔比为1~5 : 0. 8~2 :1,所述碱为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异丙基乙胺、M2C03、 MHC03、M3P04、M2HP04中的任意至少一种,其中M为Li、Na、K中任意至少一种,所述重结晶中 用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氯仿、甲苯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4-氯-2'-胺基联苯能以对氯苯硼酸和邻硝基卤代苯为原料经偶联获得 4_氯_2'-硝基联苯、再经还原反应得到,或以对氯苯硼酸和邻胺基卤代苯为原料得到; 所述4-氯-2'-胺基联苯的合成过程为:在50-150°C下,将对氯苯硼酸和邻硝基卤所述第一碱为M2C03、MHC03、MOH中的任意一种,其中M为Li、Na、K、Cs中任意至少一 种;所述第一催化剂为氯化镍、乙酸镍、乙酰丙酮镍、镍粉/纳米镍粉/还原镍粉、双(三苯 基膦)氯化镍(II)、二溴双(三苯基磷)化镍、四(三苯基膦)镍(〇)、磁性纳米微球负载 镍类催化剂、钯碳、氯化钯、醋酸钯、四(三苯基膦)钯(〇)、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 、双(乙腈)氯化钯(II)、三氟乙酸钯(II)、磁性纳米微球负载钯类催化剂(I、II、III、IV 型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催化剂为R4NX季铵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其中R为 的烷烃中的任意至少一种,X为Cl、Br、I、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中的任意 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 酰胺、二氧六环、二甲亚砜、水、THF、乙醇、甲醇、丙醇,异丙醇、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酮、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对氯苯硼酸、邻硝 基卤代苯、第一碱、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0. 8~2 :1 :0. 5~3 :0. 01%~5% : 0. 05?0. 5 ; 所述还原剂为SnCl2、铁粉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催化剂为R4NX季铵盐中的任意 至少一种,其中R为的烷烃中的任意至少一种,X为(:1、81~、1、醋酸根离子、硫酸根离 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水、DMF、THF、甲苯中 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4-氯-2'-硝基联苯、还原剂、第三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 :2~5 : 0. 1~1 ;所述重结晶中采用的所述第二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酮中的任意至 少一种; 所述4-氯-2'-胺基联苯的合成过程为:在50-150°C下,将对氯苯硼酸和邻胺基卤代所述第二碱为M2C03、MHC03、MOH中的任意一种,其中M为Li、Na、K、Cs中任意至少一 种;所述第四催化剂为氯化镍、乙酸镍、乙酰丙酮镍、镍粉/纳米镍粉/还原镍粉、双(三苯 基膦)氯化镍(II)、二溴双(三苯基磷)化镍、四(三苯基膦)镍(〇)、磁性纳米微球负 载镍类催化剂、钯碳、氯化钯、醋酸钯、四(三苯基膦)钯(〇)、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 、双(乙腈)氯化钯(II)、三氟乙酸钯(II)、磁性纳米微球负载钯类催化剂(I、II、III、IV 型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五催化剂为R4NX季铵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其中R为 的烷烃中的任意至少一种,X为Cl、Br、I、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中的任意至 少一种;所述第三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 二氧六环、二甲亚砜、水、THF、乙醇、甲醇、丙醇,异丙醇、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邻胺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酮、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对氯苯硼酸、邻胺基 卤代苯、第二碱、第四催化剂、第五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例为〇. 8~2 :1 :0. 5~3 :0. 01%~5% : 0. 05?0. 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m2co3、mhco3、m3po4、m2hpo4 中的任意至少一种,其中M为Li、Na、K中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碱、4-氯-2'-胺基联苯、 2_氯烟酰氯的投料摩尔比为1~2 :0. 8~1. 5 :1 ;生成啶酰菌胺反应中所述反应温度范围 为-20~10°C;所述重结晶中用溶剂为乙醇或异丙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对氯苯硼酸和邻硝基卤代苯为原 料得到所述4-氯-2'-硝基联苯的反应中:所述邻硝基卤代苯为邻硝基氯代苯、邻硝基溴 代苯、邻硝基碘代苯中任意一种;得到4-氯-2'-硝基联苯中采用的温度为70-150 °C;所 述第一碱为M2C03,其中M为Li、Na、K中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催化剂为钯碳、氯化钯、醋 酸钯、四(三苯基膦)钯(0)、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双(乙腈)氯化钯(II)、三氟 乙酸钯(II)、磁性纳米微球负载钯类催化剂(I、II、III、IV型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 催化剂为R4NX季铵盐中的任意一种,其中R为H、(^-(:18的烷烃中的任意一种,X为Cl、Br、 I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反应溶剂为乙醇、水、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对氯苯硼酸、邻 硝基卤代苯、第一碱、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例为1~2 :1 :0. 8~2 :0. 01%~1% : 0. 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为:温度为‑40~50℃下在碱和溶剂中4‑氯‑2′‑胺基联苯与2‑氯烟酰氯反应,再后处理重结晶得到啶酰菌胺;制备啶酰菌胺反应中所述碱、4‑氯‑2′‑胺基联苯、2‑氯烟酰氯的投料摩尔比为1~5:0.8~2:1,所述碱为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异丙基乙胺、M2CO3、MHCO3、M3PO4、M2HPO4中的任意至少一种,其中M为Li、Na、K中任意至少一种,所述重结晶中用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氯仿、甲苯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其中所述4‑氯‑2′‑胺基联苯能以对氯苯硼酸和邻硝基卤代苯为原料经偶联获得4‑氯‑2′‑硝基联苯、再经还原反应得到,或以对氯苯硼酸和邻胺基卤代苯为原料得到;所述4‑氯‑2′‑胺基联苯的合成过程为:在50‑150℃下,将对氯苯硼酸和邻硝基卤代苯在第一碱、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和第一反应溶剂中发生偶联反应,经后处理采用第一溶剂重结晶得到4‑氯‑2′‑硝基联苯,再在50‑140℃下还原剂、第三催化剂、第二反应溶剂中,4‑氯‑2′‑硝基联苯发生还原反应,经后处理采用第二溶剂重结晶制备得到4‑氯‑2′‑氨基联苯;所述第一碱为M2CO3、MHCO3、MOH中的任意一种,其中M为Li、Na、K、Cs中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催化剂为氯化镍、乙酸镍、乙酰丙酮镍、镍粉/纳米镍粉/还原镍粉、双(三苯基膦)氯化镍(Ⅱ) 、二溴双(三苯基磷)化镍、四(三苯基膦)镍(0)、磁性纳米微球负载镍类催化剂、钯碳、氯化钯、醋酸钯、四(三苯基膦)钯(0)、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 、双(乙腈)氯化钯(II) 、三氟乙酸钯(II)、磁性纳米微球负载钯类催化剂(I、II、III、IV型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催化剂为R4NX季铵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其中R为H、C1‑C18的烷烃中的任意至少一种,X为Cl、Br、I、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氧六环、二甲亚砜、水、THF、乙醇、甲醇、丙醇,异丙醇、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邻硝基卤代苯中的X为Cl、Br、I中任意至少一种;所述重结晶中采用的所述第一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酮、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对氯苯硼酸、邻硝基卤代苯、第一碱、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0.8~2 :1 :0.5~3 :0.01%~5% :0.05~0.5;所述还原剂为SnCl2、铁粉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催化剂为R4NX季铵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其中R为H、C1‑C18的烷烃中的任意至少一种,X为Cl、Br、I、醋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水、DMF、THF、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4‑氯‑2′‑硝基联苯、还原剂、第三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2~5:0.1~1;所述重结晶中采用的所述第二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酮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4‑氯‑2′‑胺基联苯的合成过程为:在50‑150℃下,将对氯苯硼酸和邻胺基卤代苯在第二碱、第四催化剂、第五催化剂和第三反应溶剂中发生偶联反应,经后处理采用第三溶剂重结晶制备得到4‑氯‑2′‑胺基联苯;所述第二碱为M2CO3、MHCO3、MOH中的任意一种,其中M为Li、Na、K、Cs中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四催化剂为氯化镍、乙酸镍、乙酰丙酮镍、镍粉/纳米镍粉/还原镍粉、双(三苯基膦)氯化镍(Ⅱ) 、二溴双(三苯基磷)化镍、四(三苯基膦)镍(0)、 磁性纳米微球负载镍类催化剂、钯碳、氯化钯、醋酸钯、四(三苯基膦)钯(0)、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 、双(乙腈)氯化钯(II) 、三氟乙酸钯(II)、磁性纳米微球负载钯类催化剂(I、II、III、IV型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五催化剂为R4NX季铵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其中R为H、C1‑C18的烷烃中的任意至少一种,X为Cl、Br、I、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氧六环、二甲亚砜、水、THF、乙醇、甲醇、丙醇,异丙醇、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邻胺基卤代苯中的X为Cl、Br、I中任意至少一种;所述重结晶中采用的所述第三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酮、甲苯中的任意至少一种;所述对氯苯硼酸、邻胺基卤代苯、第二碱、第四催化剂、第五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例为0.8~2 :1 :0.5~3 :0.01%~5% :0.05~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开举,耿俊俊,崔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至善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