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6052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20:47
一种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支架,支架分布在机房和井道底部,导轨安装在支架上,电梯轿厢上安装轿厢供电部件,轿厢供电部件包括充电电池,电源箱内安装低压恒流源、编码器和充电装置控制器,电源箱外安装第一上定滑轮、第一伸缩触头、第二上定滑轮和第二伸缩触头,定滑轮架上安装第一下定滑轮和第二下定滑轮;第一导电绳和第二导电绳同时安装在受电部件上,受电部件安装在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轿厢供电部件固定连接,受电部件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编码器与充电装置控制器连接,充电装置控制器与第一伸缩触头、第二伸缩触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充电装置的安装、减少对平层精度的要求、有效检测电梯轿厢意外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支架,支架分布在机房和井道底部,导轨安装在支架上,电梯轿厢上安装轿厢供电部件,轿厢供电部件包括充电电池,电源箱内安装低压恒流源、编码器和充电装置控制器,电源箱外安装第一上定滑轮、第一伸缩触头、第二上定滑轮和第二伸缩触头,定滑轮架上安装第一下定滑轮和第二下定滑轮;第一导电绳和第二导电绳同时安装在受电部件上,受电部件安装在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轿厢供电部件固定连接,受电部件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编码器与充电装置控制器连接,充电装置控制器与第一伸缩触头、第二伸缩触头连接。本技术简化充电装置的安装、减少对平层精度的要求、有效检测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专利说明】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一种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普遍的电梯都是拖着长而重的随行电缆,由于随行电缆随着电梯所在的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随行电缆的长度和重量也会增加,而且加之随行电缆本身是一个电感量不小的电感性负载,容易产生干扰电磁谐波和电弧,对电路进行干扰。如果是观光电梯,拖着长长的电缆将有碍美观。 中国专利号为200810096784.7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以非接触式方式将电力供给于电梯的轿厢,该供电装置具有供电线、高频电源、铁芯、线圈和磁性体。这种非接触式方式是利用电磁感应而获得电力,但是其流过高频电流的馈电线在整个电梯井道是磁场裸露的,由此带来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不容忽视。中国专利号为201010125650.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按楼层非接触式的供电装置,其在电梯轿厢升降所经过的每一楼层安装一个馈电部件,在电梯轿厢上安装一个与每一楼层的馈电部件相对应的受电部件,馈电部件和受电部件在轿厢平层静止时通过非接触的感应耦合的可分离电磁机构来传递电能。但是这种结构对平层精度要求比较高,而且在每一楼层设置一个馈电部件,安装麻烦。 目前大多数电梯的编码器安装在电机轴上,当电梯平层开门后,电机抱闸,编码器不再转动,当乘梯人员进入后,尤其是满载时,钢丝绳被拉长,轿厢下沉,使电梯轿厢门和厅门不在同一平面。而此时的编码器因为电机没有转动,所以检测不到轿厢的位置发生了移动,这样会给电梯平层时带来误差。当没有抱闸信号时,刹车片上油渍凝结,使刹车片摩擦系数减小或者其他情况造成轿厢意外移动,目前的电梯装置并不能有效地检测到此类情况,这将会对乘梯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电梯的充电装置安装麻烦、对平层精度要求较高、无法检测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简化充电装置的安装、减少对平层精度的要求、有效检测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的供电及控制系统。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分布在机房和井道底部,用于供电梯轿厢上下滑动的导轨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电梯轿厢上安装轿厢供电部件,所述轿厢供电部件包括充电电池,机房的支架上安装电源箱,井道底部的支架上安装定滑轮架,所述电源箱内安装低压恒流源、编码器和充电装置控制器,所述电源箱外安装第一上定滑轮、第一伸缩触头、第二上定滑轮和第二伸缩触头,所述定滑轮架上安装第一下定滑轮和第二下定滑轮,所述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一下定滑轮之间套装第一导电绳,所述第二上定滑轮和第二下定滑轮之间套装第二导电绳,所述第一导电绳和第二导电绳上分别连接用以拉紧导电绳的弹簧,所述第一上定滑轮的转轴与所述编码器的转轴联接,所述低压恒流源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触头和第二伸缩触头联接,所述第一伸缩触头与所述第一导电绳配合,所述第二伸缩触头与所述第二导电绳配合; 所述第一导电绳和第二导电绳同时安装在受电部件上,所述受电部件安装在连接板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轿厢供电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受电部件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所述编码器与所述充电装置控制器连接,所述充电装置控制器与第一伸缩触头、第二伸缩触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受电部件的外壁安装磁钢,所述机房的支架上安装上校正开关,井道底部的支架上安装下校正开关,所述磁钢与所述上校正开关、下校正开关配合,所述上校正开关、下校正开关与所述充电装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绳为钢丝绳。当然也可以被其他可以导电的材料代替。 所述的低压恒流源电压是小于36V的安全电压。 更进一步,所述充电装置控制器包括轿厢意外移动检测模块,用以检测当电梯处于停止状态时,检测轿厢是否发生了移动;当轿厢处于停止状态,检测到编码器有信号输出时,通过继电器发出防护控制信号,该防护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磁夹绳或电磁限速器使得电梯停止移动。 所述充电装置控制器还包括轿厢位置定位模块,用以当失去轿厢位置信息时通过走到上端站或下端站,触发上校正开关或下校正开关动作,从而恢复轿厢位置数据。 当所述的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二上定滑轮为不导电材料时,所述的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二上定滑轮分别位于电源箱的两侧,所述的第一伸缩触头和第二伸缩触头安装在所述的电源箱两侧,所述第一伸缩触头的触头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绳配合,所述第二伸缩触头的触头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绳配合。 或者是:当所述的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二上定滑轮为不导电材料时,所述的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二上定滑轮均位于电源箱的一侧,所述的第一伸缩触头和第二伸缩触头安装在所述的电源箱一侧,所述第一伸缩触头的触头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绳配合,所述第二伸缩触头的触头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绳配合。 当所述的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二上定滑轮为导电材料时,所述的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二上定滑轮分别位于电源箱的两侧,所述的第一伸缩触头和第二伸缩触头安装在所述的电源箱两侧或内部,所述第一伸缩触头的触头端与所述第一上定滑轮配合,所述第二伸缩触头的触头端与所述第二上定滑轮配合。 当所述的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二上定滑轮为导电材料时,所述的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二上定滑轮均位于电源箱的一侧,所述的第一伸缩触头和第二伸缩触头安装在所述的电源箱一侧或内部,所述第一伸缩触头的触头端与所述第一上定滑轮配合,所述第二伸缩触头的触头端与所述第二上定滑轮配合。 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为:该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采用了低压恒流源的充电方式,同时充电装置与编码器结合,实现对轿厢位置信息实时检测。 该供电方式摒弃了在整个井道内磁场裸露的高频馈电轨道式的非接触式供电方式,摒弃了充电装置安装麻烦的缺点,减少平层时钢丝绳带来的误差。当电梯处于停止状态时,轿厢发生了意外移动,充电装置会输出信号,这个信号可以控制电磁夹绳器或电磁限速器使电梯停止移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采用了低压恒流源充电方式,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2、可以实现在充电的同时对轿厢信息进行检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局部部件A向放大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局部部件B向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分布在机房和井道底部,用于供电梯轿厢上下滑动的导轨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电梯轿厢上安装轿厢供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供电部件包括充电电池,机房的支架上安装电源箱,井道底部的支架上安装定滑轮架,所述电源箱内安装低压恒流源、编码器和充电装置控制器,所述电源箱外安装第一上定滑轮、第一伸缩触头、第二上定滑轮和第二伸缩触头,所述定滑轮架上安装第一下定滑轮和第二下定滑轮,所述第一上定滑轮和第一下定滑轮之间套装第一导电绳,所述第二上定滑轮和第二下定滑轮之间套装第二导电绳,所述第一导电绳和第二导电绳上分别连接用以拉近导电绳的弹簧,所述第一上定滑轮的转轴与所述编码器的转轴联接,所述低压恒流源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触头和第二伸缩触头联接,所述第一伸缩触头与所述第一导电绳配合,所述第二伸缩触头与所述第二导电绳配合;所述第一导电绳和第二导电绳同时安装在受电部件上,所述受电部件安装在连接板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轿厢供电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受电部件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编码器与所述充电装置控制器连接,所述充电装置控制器与第一伸缩触头、第二伸缩触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军景程马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通达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