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感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035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菌感应阀,包括有阀体,阀体上设有介质流入通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内设有阀杆,阀腔包括有上阀腔、下阀腔,所述的上阀腔的内径小于下阀腔的内径,阀杆上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位于上阀腔内,第二活塞位于下阀腔内,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之间形成压力腔,阀体上设有与压力腔导通的进气口,介质流入通道与上阀腔之间经连接通道导通,阀杆上端设有密封结构,阀杆内设有介质流出通道,介质流出通道一端与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导通,另一端与外界导通,还包括有用于复位阀杆的复位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菌感应阀,其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工作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无菌感应阀,包括有阀体,阀体上设有介质流入通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内设有阀杆,阀腔包括有上阀腔、下阀腔,所述的上阀腔的内径小于下阀腔的内径,阀杆上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位于上阀腔内,第二活塞位于下阀腔内,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之间形成压力腔,阀体上设有与压力腔导通的进气口,介质流入通道与上阀腔之间经连接通道导通,阀杆上端设有密封结构,阀杆内设有介质流出通道,介质流出通道一端与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导通,另一端与外界导通,还包括有用于复位阀杆的复位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菌感应阀,其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工作性能稳定。【专利说明】_种无菌感应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菌感应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菌感应阀,包括有阀体,阀体上设有介质流入通道、介质流出通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内设有阀杆,阀杆上设有密封座,使用时,由外接红外线传感器采集信号控制阀杆运动,进而控制介质流入通道、介质流出通道的导通、截止,但是,这种无菌感应阀,在控制阀杆运动时,控制不方便,结构复杂,工作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菌感应阀,其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工作性能稳定。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无菌感应阀,包括有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介质流入通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内设有阀杆,阀腔包括有上阀腔、下阀腔,所述的上阀腔的内径小于下阀腔的内径,所述的阀杆上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位于上阀腔内,第二活塞位于下阀腔内,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别与上阀腔、下阀腔内壁密封设置,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之间形成压力腔,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与压力腔导通的进气口,介质流入通道与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之间经连接通道导通,阀杆上端设有用于控制连接通道导通、截止的密封结构,阀杆内设有介质流出通道,所述的介质流出通道一端与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导通,另一端与外界导通,还包括有用于复位阀杆的复位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由外接红外线传感器采集信号,控制外接的电磁阀工作,由进气口给压力腔冲入气体,经第二活塞带动阀杆向下运动,使得连接通道导通,此时,介质从介质流入通道进入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内,再进入介质流出通道流出,其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而且,将介质流出通道设置在阀杆内,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 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活塞的上端面向内侧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可以将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内的介质引入介质流出通道内,从而避免介质残留在上阀腔内,使得该无菌感应阀无死角。 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活塞与上阀腔内壁之间、第二活塞与下阀腔内壁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通过密封圈实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别与上阀腔、下阀腔内壁的密封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密封效果好。 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复位件采用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设置在位于第二活塞下端的下阀腔内,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下阀腔底部抵触。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复位弹簧复位效果好,加工、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位于第二活塞下端的下阀腔底部设有用于限制第二活塞下降距离的限位凸台。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设置的限位凸台可以防止第二活塞下降距离过大,避免复位弹簧损坏,使得阀门的寿命长。 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有密封件,所述的阀杆侧壁上设有环形定位槽,所述的密封件套设在阀杆上端,密封件下端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嵌设在定位槽内。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这种密封结构,加工、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阀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无菌感应阀,包括有阀体I,所述的阀体I上设有介质流入通道11,阀体I内设有阀腔12,阀腔12内设有阀杆2,阀腔12包括有上阀腔121、下阀腔122,所述的上阀腔121的内径小于下阀腔122的内径,所述的阀杆2上一体设有第一活塞3、第二活塞4,第一活塞3的外径小于第二活塞4的外径,第一活塞3位于上阀腔121内,第二活塞4位于下阀腔122内,所述的第一活塞3与上阀腔121内壁之间、第二活塞4与下阀腔122内壁之间均设有密封圈5,第一活塞3、第二活塞4侧壁上均设有密封槽31、41,密封圈5嵌设在所述的密封槽31、41内,第一活塞3、第二活塞4之间形成压力腔123,所述的阀体I上设有与压力腔123导通的进气口 13,介质流入通道11与位于第一活塞3上端的上阀腔121之间经连接通道14导通,阀杆2上端设有用于控制连接通道14导通、截止的密封结构6,阀杆2内设有介质流出通道21,所述的介质流出通道21—端与位于第一活塞3上端的上阀腔121导通,另一端与外界导通,还包括有用于复位阀杆2的复位弹簧7,所述的复位弹簧7设置在位于第二活塞4下端的下阀腔122内,复位弹簧7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4、下阀腔122底部抵触。 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活塞3的上端面32向内侧倾斜设置,这样可以将位于第一活塞3上端的上阀腔121内的介质引入介质流出通道内,从而避免介质残留在上阀腔121内,使得该无菌感应阀无死角。 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活塞4下端的下阀腔122底部设有用于限制第二活塞4下降距离的限位凸台1221。设置的限位凸台1221可以防止第二活塞4下降距离过大,避免复位弹簧7损坏,使得阀门的寿命长。 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结构6包括有密封件61,所述的阀杆2侧壁上设有环形定位槽22,所述的密封件61套设在阀杆2上端,密封件61下端设有环形凸缘611,环形凸缘611嵌设在定位槽22内。 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在使用时,由外接红外线传感器采集信号,控制外接的电磁阀工作,由进气口 13给压力腔123冲入气体,经第二活塞4带动阀杆2向下运动,使得连接通道14导通,此时,介质从介质流入通道11进入位于第一活塞3上端的上阀腔121内,再进入介质流出通道21流出,其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而且,将介质流出通道21设置在阀杆2内,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权利要求】1.一种无菌感应阀,包括有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介质流入通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内设有阀杆,其特征在于:阀腔包括有上阀腔、下阀腔,所述的上阀腔的内径小于下阀腔的内径,所述的阀杆上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位于上阀腔内,第二活塞位于下阀腔内,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别与上阀腔、下阀腔内壁密封设置,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之间形成压力腔,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与压力腔导通的进气口,介质流入通道与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之间经连接通道导通,阀杆上端设有用于控制连接通道导通、截止的密封结构,阀杆内设有介质流出通道,所述的介质流出通道一端与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导通,另一端与外界导通,还包括有用于复位阀杆的复位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感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的上端面向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菌感应阀,包括有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介质流入通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内设有阀杆,其特征在于:阀腔包括有上阀腔、下阀腔,所述的上阀腔的内径小于下阀腔的内径,所述的阀杆上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位于上阀腔内,第二活塞位于下阀腔内,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别与上阀腔、下阀腔内壁密封设置,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之间形成压力腔,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与压力腔导通的进气口,介质流入通道与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之间经连接通道导通,阀杆上端设有用于控制连接通道导通、截止的密封结构,阀杆内设有介质流出通道,所述的介质流出通道一端与位于第一活塞上端的上阀腔导通,另一端与外界导通,还包括有用于复位阀杆的复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安远杨刚王阳锋汪加豪张可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希伯伦自控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