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组合体,它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料冶具、凸轮、轴承、轴、电机、固定板、导柱、测试连接架、左侧板、右侧板、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上料冶具与测试连接架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板的下方,凸轮设置在电机上端,轴承与凸轮连接,轴安装在测试连接架的下部,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固定板上,测试连接架通过导柱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固定板的前侧和后侧,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分别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实用,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组合体,它属于机械
。本技术包括上料冶具、凸轮、轴承、轴、电机、固定板、导柱、测试连接架、左侧板、右侧板、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上料冶具与测试连接架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板的下方,凸轮设置在电机上端,轴承与凸轮连接,轴安装在测试连接架的下部,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固定板上,测试连接架通过导柱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固定板的前侧和后侧,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分别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实用,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高。【专利说明】一种测试组合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组合体,尤其是涉及一种操作简单的测试组合体,它属于机械
。
技术介绍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产品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一些测试采用人工操作完成,需经过多次的人手操作,测试效率低,此类操作存在以下几个缺点:一是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其二是使测试过程复杂化,其三是过多的程序增加了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出现,无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实用,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高的测试组合体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实用,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高的测试组合体。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测试组合体,包括上料冶具、凸轮、轴承、轴、电机、固定板、导柱和测试连接架,所述上料冶具与测试连接架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凸轮设置在电机上端,所述轴承与凸轮连接,所述轴安装在测试连接架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固定板上,所述测试连接架通过导柱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固定板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分别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 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测试连接架包括左盖板、右盖板、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左连接块、中连接块、右连接块、横梁和探针组,所述左连接块、中连接块和右连接块通过导柱连接,所述左盖板和左支撑板依次安装在左连接块上,所述右盖板和右支撑板依次安装在右连接块上,所述横梁与中连接块连接,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探针组。 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感应片和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固定板连接,所述感应片的一端与轴连接,该感应片的另一端与感应器连接。 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左连接块、中连接块和右连接块上均开有两个通孔,所述导柱为两根,两根导柱与两个通孔相互匹配。 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均采用光电感应的支架板。 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电机采用步进电机。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上料冶具与测试连接架连接,凸轮设置在电机上端,轴承与凸轮连接,轴安装在测试连接架的下部,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固定板上,测试连接架通过导柱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固定板的前侧和后侧,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分别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拆装方便,操作简单;2、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高,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便于管理。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测试连接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测试连接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测试连接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料冶具1,测试连接架2,电机3,凸轮4,轴承5,轴6,固定板7,导柱8,左侧板9,右侧板10,前支撑板11,后支撑板12,左支架板13,右支架板14,感应片15,感应器16,左盖板17,右盖板18,左支撑板19,右支撑板20,左连接块21,中连接块22,右连接块23,横梁24,探针组25,通孔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测试组合体主要包括上料冶具1、测试连接架2、电机3、凸轮4、轴承5、轴6、固定板7、导柱8、左侧板9、右侧板10、前支撑板11、后支撑板12、左支架板13、右支架板14、感应片15、感应器16和通孔26。 本实施例中的上料冶具I与测试连接架2连接,电机3安装在固定板7的下方,凸轮4装在电机3上端,轴承5与凸轮4连接,轴6安装在测试连接架2的下部,左侧板9和右侧板10均装固定板7上,测试连接架2通过导柱8连接于左侧板9和右侧板10之间,前支撑板11和后支撑板12分别固定在固定板7的前侧和后侧,左支架板13和右支架板14分别安装在左侧板9和右侧板10上。 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连接架2包括左盖板17、右盖板18、左支撑板19、右支撑板20、左连接块21、中连接块22、右连接块23、横梁24和探针组25,左连接块21、中连接块22和右连接块23通过导柱8连接,左盖板17和左支撑板19依次安装在左连接块21上,右盖板18和右支撑板20依次安装在右连接块23上,横梁24与中连接块22连接,左支撑板19和右支撑板20上均设置有探针组25。 本实施例中的左连接块21、中连接块22和右连接块23上均开有两个通孔26,导柱8为两根,两根导柱8与两个通孔26相互匹配。 本实施例中的感应器16与固定板7连接,感应片15的一端与轴6连接,该感应片15的另一端与感应器16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左支架板13和右支架板14均采用光电感应的支架板,电机3采用步进电机3。 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测试组合体,包括上料冶具、凸轮、轴承、轴、电机、固定板、导柱和测试连接架,所述上料冶具与测试连接架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凸轮设置在电机上端,所述轴承与凸轮连接,所述轴安装在测试连接架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固定板上,所述测试连接架通过导柱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固定板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分别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架包括左盖板、右盖板、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左连接块、中连接块、右连接块、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组合体,包括上料冶具、凸轮、轴承、轴、电机、固定板、导柱和测试连接架,所述上料冶具与测试连接架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凸轮设置在电机上端,所述轴承与凸轮连接,所述轴安装在测试连接架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固定板上,所述测试连接架通过导柱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固定板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分别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柳强,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耀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