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组装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根据需要拓展的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通过多个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组合,为负载提供合适的电压及容量,因此需要将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电池组为负载供电,且动力电池组排布时,对每个单体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组装要求较高,故需要设计一种用电安全、可靠且组装方便的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电安全、可靠且组装方便的动力电池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池排组,由多个同一级的单体电池组成;正极板,位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负极板,位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中间极板,位于动力电池模组中单体电池排组之间,一端为连接固定前一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另一端为连接固定后一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负极弹片,分别嵌于中间极板以及负极板的负极端面上,与固定于该负极端面上的单体电池排组的负极电连接;汇流排,分别嵌于正极板另一端以及中间极板的负极端面上,用于并联同一级的单体电池;正极铜排,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与嵌于正极板另一端的汇流排电连接;负极铜排,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与嵌于负极板负极端面的负极弹片电连接;正极柱,连接于正极铜排,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正输出端;负极柱,连接于负极铜排,作为动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电池排组(1),由多个同一级的单体电池组成;正极板(2),位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21);负极板(3),位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31);中间极板(4),位于动力电池模组中单体电池排组之间,一端为连接固定前一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31),另一端为连接固定后一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21);负极弹片(5),嵌于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和负极板(3)的负极端面(31)上,与固定于该负极端面(31)上的单体电池排组(1)的负极电连接;汇流排(6),嵌于正极板(2)的另一端以及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上,用于并联同一级的单体电池;正极铜排(7),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与嵌于正极板(2)另一端的汇流排(6)电连接;负极铜排(8),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与嵌于负极板(3)负极端面的负极弹片(5)电连接;正极柱(9),连接于正极铜排(7),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正输出端;负极柱(10),连接于负极铜排(8),作为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体电池排组(1),由多个同一级的单体电池组成;
正极板(2),位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21);
负极板(3),位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一端包括固定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的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31);
中间极板(4),位于动力电池模组中单体电池排组之间,一端为连接固定前一单体电池排组负极的负极端面(31),另一端为连接固定后一单体电池排组正极的正极端面(21);
负极弹片(5),嵌于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和负极板(3)的负极端面(31)上,与固定于该负极端面(31)上的单体电池排组(1)的负极电连接;
汇流排(6),嵌于正极板(2)的另一端以及中间极板(4)的负极端面(31)上,用于并联同一级的单体电池;
正极铜排(7),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正极端,与嵌于正极板(2)另一端的汇流排(6)电连接;
负极铜排(8),设置于动力电池模组负极端,与嵌于负极板(3)负极端面的负极弹片(5)电连接;
正极柱(9),连接于正极铜排(7),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正输出端;
负极柱(10),连接于负极铜排(8),作为动力电池模组的总负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面(21)和负极端面(31)包括与同一级单体电池数量相同的多个用于固定单体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圆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文锋,阮旭松,王占国,刘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