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569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泄洪洞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的泄洪洞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有效保证水流稳定顺畅的泄洪洞结构,包括进水塔、有压段、无压段、地下工作闸门室、龙落尾和出口,另一端与无压段连接,无压段远离有压段的一端与龙落尾连接,地下闸门工作室设置在无压段上,有压段上还设置有弯曲段,所述出口设置在龙落尾远离无压段的一端。由于有压段和无压段在纵剖面上都是较为平直的结构,而设置在整个泄洪洞尾部的龙落尾占全洞长度比例较小,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大部分的总水头差集中在占全洞长度比例较小的龙落尾段,减少了高流速段的范围和掺气减蚀的难度,有利于对高速水流问题进行集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泄洪洞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的泄洪洞结构。
技术介绍
泄洪洞是通过岸边水工隧洞来宣泄洪水的建筑物;泄洪洞分类:泄洪洞可按水流流态、隧洞布置型式、工作闸门在隧洞中的位置等进行分类,按照隧洞的水流流态,泄洪洞可分为有压隧洞、无压隧洞以及有压和无压组合型式;按隧洞在纵剖面上的布置型式,可分为斜坡型、弯曲连接段和竖井型,根据工作闸门处在泄洪洞的首部、中部和尾部,泄洪洞可分为闸门首部式、闸门中部式和闸门尾部式。随着国家对水电清洁能源的需求,需修建大量的高坝,相应也要修建用于泄洪的高水头、高流速的泄洪洞。泄洪洞的布置受水文、地质、地形、水工、施工、导流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特别是在高山斜谷地区,泄洪洞的布置空间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泄洪洞洞身布置应尽量“短、顺、直”,即洞线短、水流顺、线路直。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泄洪洞,受各种因素影响,布置型式往往较为复杂,无法满足水流通畅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有效保证水流稳定顺畅的泄洪洞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有效保证水流稳定顺畅的泄洪洞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泄洪洞结构,包括进水塔、有压段、无压段、地下工作闸门室、龙落尾和出口,所述有压段一端与进水塔连接,另一端与无压段连接,所述无压段远离有压段的一端与龙落尾连接,地下闸门工作室设置在无压段上,所述有压段上还设置有弯曲段,所述出口设置在龙落尾远离无压段的一端。进一步的是,所述龙落尾由四段结构连接而成,四段结构由无压段到出口方向依次为渥奇段、斜坡段、反弧段和斜坡段。进一步的是,所述出口处设置有挑坎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有压段和无压段在纵剖面上都是较为平直的结构,而设置在整个泄洪洞尾部的龙落尾占全洞长度比例较小,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大部分的总水头差集中在占全洞长度比例较小的龙落尾段,减少了高流速段的范围和掺气减蚀的难度,有利于对高速水流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由于水流在流经完全段时受离心力作用,动能将发生变化,如果此时水压较小的话,水流不易从弯曲段中通过,会造成水流不畅,因此将弯曲段设置在有压段处,以减轻离心力的影响,保证水流顺利从弯曲段处流过。四段结构沿无压段到出口方向依次为渥奇段、斜坡段、反弧段和斜坡段,可以使得水流在从高处到地处的下落过程中流速平稳,通行顺畅。出口处采用挑坎结构,可以起到很好的消能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进水塔1、有压段2、无压段3、地下工作闸门室4、挑坎结构5、弯曲段6、渥奇段7、斜坡段8、反弧段9、龙落尾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泄洪洞结构,包括进水塔1、有压段2、无压段3、地下闸工作门室4、龙落尾10和出口,所述有压段2一端与进水塔1连接,另一端与无压段3连接,所述无压段3远离有压段2的一端与龙落尾10连接,地下闸门工作室设置在无压段3上,所述有压段2上还设置有弯曲段6,所述出口设置在龙落尾10远离无压段3的一端。由于有压段2和无压段3在纵剖面上都是较为平直的结构,而设置在整个泄洪洞尾部的龙落尾10占全洞长度比例较小,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大部分的总水头差集中在占全洞长度比例较小的龙落尾10段,减少了高流速段的范围和掺气减蚀的难度,有利于对高速水流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由于水流在流经完全段时受离心力作用,动能将发生变化,如果此时水压较小的话,水流不易从弯曲段6中通过,会造成水流不畅,因此将弯曲段6设置在有压段2处,以减轻离心力的影响,保证水流顺利从弯曲段6处流过。所述龙落尾10由四段结构连接而成,四段结构由无压段3到出口方向依次为渥奇段7、反弧段8、反弧段9和反弧段8。当水流进入到龙落尾10段的时候,先沿着渥奇段7的圆弧逐渐下落,下落过程中坡度逐渐变陡,这样水流,逐渐加速使得水流既可以顺利下落有避免了水流在下落过程中流速过快,使得水流可以保持较好的流态。在渥奇段7后设置反弧段8,既简化了龙落尾10段的结构,又有助于水流顺利下落。在斜板段后设置反弧段9,可以适当降低水流速度,防止水流在经过前述两个结构加速后流速过快,影响水流的稳定性,在反弧段9后,再设置反弧段8,使水流在进入出口前适当加速,保证水流可以顺利流出,经过前述四段结构的综合作用,使水流在下落过程中流态稳定,流通过程顺畅。所述出口处设置有挑坎结构5。出口处采用挑坎结构5,可以起到很好的消能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泄洪洞结构,包括进水塔(1)、有压段(2)、无压段(3)、地下工作闸门室、龙落尾(10)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压段(2)一端与进水塔(1)连接,另一端与无压段(3)连接,所述无压段(3)远离有压段(2)的一端与龙落尾(10)连接,地下闸门工作室(4)设置在无压段(3)上,所述有压段(2)上还设置有弯曲段(6),所述出口设置在龙落尾(10)远离无压段(3)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泄洪洞结构,包括进水塔(1)、有压段(2)、无压段(3)、地下工作闸门室、龙落尾
(10)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压段(2)一端与进水塔(1)连接,另一端与无压段(3)
连接,所述无压段(3)远离有压段(2)的一端与龙落尾(10)连接,地下闸门工作室(4)
设置在无压段(3)上,所述有压段(2)上还设置有弯曲段(6),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坤夏勇杨怀德刘强杨敬石江涛华大恩鲁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