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真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473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3:25
一种适合于控制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一种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与两种选自因其杀真菌活性而已知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一种控制有用植物上的疾病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治疗有用植物的致植物病的疾病、尤其是致植物病的真菌的新颖的杀真菌组合物,并且涉及控制有用植物上的致植物病的疾病的一种方法。从WO 2008/148570、WO 2010/063700、WO 2010/084078以及WO 2008/151828中已知某些吡唑基-甲酰胺衍生物具有针对致植物病的真菌的生物活性。另一方面,不同化学类别的不同杀真菌化合物作为用于在栽培植物的不同作物上施用的植物杀真菌剂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针对致植物病的植物真菌的作物耐受性和活性并不总是满足在许多事件和方面中的农业实践的需要。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WO 2012/041874中提供了吡唑基-甲酰胺与具有某些杀真菌剂的二元混合物。现在已经发现向包括披露于WO 2012/041874中的二元混合物的组合物中添加一种特异的另外的杀真菌剂导致具有有利特性的新颖的三元杀真菌组合物。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合于控制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的新颖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作为组分(A)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中R是氢或甲氧基;Q是其中R1是氢、卤素或C1-C6烷基;R2是氢、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炔基、卤代苯氧基、卤代苯基-C3-C6炔基、C(C1-C4烷基)=NO-C1-C4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氧基、C2-C6卤代烯基、或C2-C6卤代烯氧基;R3是氢、卤素或C1-C6烷基;其条件是R1、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与氢不同;R4、R5和R6彼此独立地是氢、卤素或-≡-R7;其条件是R4、R5和R6中的至少一个与氢不同;R7是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或C1-C4烷氧基烷基;并且R8是氢或甲氧基;以及那些化合物的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和作为组分(B)的一种选自下组的化合物,该组由以下各项组成嘧菌酯(47)、醚菌胺(226)、氟嘧菌酯(382)、醚菌酯(485)、苯氧菌胺(551)、肟醚菌胺、啶氧菌酯(647)、唑菌胺酯(690)、肟菌酯(832)、一种具有化学式B-1.1的化合物阿扎康唑(40)、糠菌唑(96)、环唑醇(207)、苯醚甲环唑(247)、烯唑醇(267)、烯唑醇-M(267)、氧唑菌(298)、腈苯唑(329)、氟喹唑(385)、氟硅唑(393)、粉唑醇(397)、己唑醇(435)、抑霉唑(449)、亚胺唑(457)、种菌唑(468)、叶菌唑(525)、腈菌唑(564)、恶咪唑(607)、稻瘟酯(618)、戊菌唑(619)、丙氯灵(659)、丙环唑(675)、丙硫菌唑(685)、硅氟唑(731)、戊唑醇(761)、氟醚唑(778)、三唑酮(814)、三唑醇(815)、氟菌唑(834)、灭菌唑(842)、苄氯三唑醇(1068)、乙环唑(1129)、呋菌唑(1198)、呋醚唑(1199)和唑喹菌酮(quinconazole)(1378);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吗啉(CAS登记号91315-15-0)、十二环吗啉(288)、丁苯吗啉(344)、十三吗啉(830)、苯锈啶(343)、螺环菌胺(740)、粉病灵(648)、一种具有化学式B-3.1的化合物嘧菌环胺(208)、嘧菌胺(508)、嘧霉胺(705)、敌菌灵(878)、苯霜灵(56)、精苯霜灵、邻碘酰苯胺(896)、苯菌灵(62)、苯噻菌胺、苯噻菌胺-异丙基(68)、联二苯(81)、联苯三唑醇(84)、灭瘟素(85)、波尔多液(87)、啶酰菌胺(88)、磺酸丁嘧啶(98)、氯化镉、敌菌丹(113)、克菌丹(114)、多菌灵(116)、二硫化碳(945)、萎锈灵(120)、环丙酰菌胺(122)、雪松叶油、灭螨猛(126)、地茂散(139)、百菌清(142)、乙菌利(149)、桂皮醛、铜、碳酸铜铵、氢氧化铜(169)、辛酸铜(170)、油酸铜、硫酸铜(87)、氰霜唑(185)、环己亚胺(1022)、霜脲氰(200)、苯氟磺胺(230)、二氯萘醌(1052)、二氯丙烯(233)、双氯氰菌胺(237)、哒菌酮(239)、二氯硝基苯胺(240)、乙霉威(245)、二氟林(253)、二甲嘧酚(1082)、烯酰吗啉(263)、敌螨普(270)、二噻农(279)、多果定(289)、克瘟散(290)、噻唑菌胺(304)、乙嘧酚(1133)、土菌灵(321)、恶唑菌酮(322)、咪唑菌酮(325)、敌磺钠(1144)、苯线磷(326)、氯苯嘧啶醇(327)、甲呋酰苯胺(333)、环酰菌胺(334)、氰菌胺(338)、拌种咯(341)、乙酸三苯基锡(347)、三苯锡氯、毒菌锡(347)、福美铁(350)、嘧菌腙(351)、氟啶胺(363)、咯菌腈(368)、磺菌胺(394)、氟酰胺(396)、灭菌丹(400)、甲醛(404)、三乙膦酸铝(407)、四氯苯酞(643)、麦穗宁(419)、呋霜灵(410)、福拉比(411)、flyodin(1205)、fuazatine(422)、六氯苯(434)、恶霉灵、双胍辛胺三(albesliate)(CAS登记号:99257-43-9)、iodocarb(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异稻瘟净(IBP)(469)、异菌脲(470)、丙森锌(471)、稻瘟灵(474)、春雷霉素(483)、代森锰锌(496)、代森锰(497)、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锰、精甲霜灵(甲霜灵-M)(517)、灭锈胺(510)、氯化汞(511)、汞、甲霜灵(516)、磺菌威(528)、代森联(546)、苯菌酮、代森钠(566)、印度楝树油(疏水提取物)、氟苯嘧啶醇(587)、辛异噻啉酮(590)、甲呋酰胺(592)、噁霜灵(601)、喹啉铜(605)、奥索利酸(606)、氧化萎锈灵(608)、土霉素(611)、多效唑(612)、石蜡油(628)、多聚甲醛、戊菌隆(620)、五氯硝基苯(716)、五氯酚(623)、吡噻菌胺、稻痕酯(perfurazoate)、磷酸、多氧霉素(654)、多氧霉素D锌盐(654)、碳酸氢钾、噻菌灵(658)、腐霉利(660)、霜霉威(668)、丙森锌(676)、丙氧喹啉(682)、胺丙威(1361)、定菌磷(693)、啶斑肟(703)、咯喹酮(710)、喹氧灵(715)、五氯硝基苯(PCN(B)(716)、硫硅菌胺(729)、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于控制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作为组分(A)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中R是氢或甲氧基;Q是其中R1是氢、卤素或C1‑C6烷基;R2是氢、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炔基、卤代苯氧基、卤代苯基‑C3‑C6炔基、C(C1‑C4烷基)=NO‑C1‑C4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氧基、C2‑C6卤代烯基、或C2‑C6卤代烯氧基;R3是氢、卤素或C1‑C6烷基;其条件是R1、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与氢不同;R4、R5和R6彼此独立地是氢、卤素或‑≡‑R7;其条件是R4、R5和R6中的至少一个与氢不同;R7是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或C1‑C4烷氧基烷基;并且R8是氢或甲氧基;以及那些化合物的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和作为组分(B)的一种选自下组的化合物,该组由以下各项组成嘧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一种具有化学式B‑1.1的化合物阿扎康唑、糠菌唑、环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烯唑醇‑M、氧唑菌、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抑霉唑、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恶咪唑、稻瘟酯、戊菌唑、丙氯灵、丙环唑、丙硫菌唑、硅氟唑、戊唑醇、氟醚唑、三唑酮、三唑醇、氟菌唑、灭菌唑、苄氯三唑醇、乙环唑、呋菌唑、呋醚唑和唑喹菌酮(quinconazole);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吗啉、十二环吗啉、丁苯吗啉、十三吗啉、苯锈啶、螺环菌胺、粉病灵以及一种具有化学式B‑3.1的化合物嘧菌环胺、嘧菌胺嘧霉胺、敌菌灵、苯霜灵、精苯霜灵、邻碘酰苯胺、苯菌灵、苯噻菌胺、苯噻菌胺‑异丙基、联二苯、联苯三唑醇、灭瘟素、波尔多液、啶酰菌胺、磺酸丁嘧啶、氯化镉、敌菌丹、克菌丹、多菌灵、二硫化碳、萎锈灵、环丙酰菌胺、雪松叶油、灭螨猛、地茂散、百菌清、乙菌利、桂皮醛、铜、碳酸铜铵、氢氧化铜、辛酸铜、油酸铜、硫酸铜、氰霜唑、环己亚胺、霜脲氰、苯氟磺胺、二氯萘醌、二氯丙烯、双氯氰菌胺、哒菌酮、二氯硝基苯胺、乙霉威、二氟林、二甲嘧酚、烯酰吗啉、敌螨普、二噻农、多果定、克瘟散、噻唑菌胺、乙嘧酚、土菌灵、恶唑菌酮、咪唑菌酮、敌磺钠、苯线磷、氯苯嘧啶醇、甲呋酰苯胺、环酰菌胺、氰菌胺、拌种咯、乙酸三苯基锡、三苯锡氯、毒菌锡、福美铁、嘧菌腙、氟啶胺、咯菌腈、磺菌胺、氟酰胺、灭菌丹、甲醛、三乙膦酸铝、四氯苯酞、麦穗宁、呋霜灵、福拉比、flyodin、fuazatine、六氯苯、恶霉灵、双胍辛胺三(albesliate)、iodocarb(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异稻瘟净、异菌脲、丙森锌、稻瘟灵、春雷霉素、代森锰锌、代森锰、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锰、精甲霜灵、灭锈胺、氯化汞、汞、甲霜灵、磺菌威、代森联、苯菌酮、代森钠、印度楝树油、氟苯嘧啶醇、辛异噻啉酮、甲呋酰胺、噁霜灵、喹啉铜、奥索利酸、氧化萎锈灵、土霉素、多效唑、石蜡油、多聚甲醛、戊菌隆、五氯硝基苯、五氯酚、吡噻菌胺、稻痕酯(perfurazoate)、磷酸、多氧霉素、多氧霉素D锌盐、碳酸氢钾、噻菌灵、腐霉利、霜霉威、丙森锌、丙氧喹啉、胺丙威、定菌磷、啶斑肟、咯喹酮、喹氧灵、五氯硝基苯、硫硅菌胺、碳酸氢钠、二乙酸钠、丙酸钠、链霉素、硫、TCMTB、叶枯酞、四氯硝基苯、噻苯达唑、噻呋菌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甲基立枯磷、甲苯氟磺胺、唑菌嗪、哈茨木霉、三环唑、嗪氨灵、氢氧化三苯锡、井岗霉素、烯菌酮、代森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苯酰菌胺、1,1‑双(4‑氯苯基)‑2‑乙氧乙醇、2,4‑苯磺酸二氯苯基酯、2‑氟‑N‑甲基‑N‑1‑萘乙酰胺、4‑氯二苯砜、一种具有化学式B‑5.1的化合物一种具有化学式B‑5.2的化合物一种具有化学式B‑5.3的化合物一种具有化学式B‑5.4的化合物一种具有化学式B‑5.5的化合物一种具有化学式B‑5.6的化合物一种具有化学式B‑5.7的化合物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2‑二环丙基‑2‑基‑苯基)‑酰胺(化合物B‑5.8)、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9‑异丙基‑1,2,3,4‑四氢‑1,4‑桥亚甲基‑萘‑5‑基)‑酰胺(化合物B‑5.9)、1,3‑二甲基‑5‑氟‑1H‑吡唑‑4‑羧酸[2‑(1,3‑二甲基丁基)苯基]‑酰胺(化合物B‑5.10)、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3’,4’‑二氯‑5‑氟‑1,1’‑联二苯‑2‑基)‑酰胺(化合物B‑5.11,联苯吡菌胺(bixafen))、N‑{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B‑5.12,氟吡菌酰胺)、3‑二氟甲基‑1‑甲基‑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7.26 EP 12177995.31.一种适合于控制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
作为组分(A)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
其中
R是氢或甲氧基;
Q是
其中
R1是氢、卤素或C1-C6烷基;
R2是氢、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炔
基、卤代苯氧基、卤代苯基-C3-C6炔基、C(C1-C4烷基)=NO-C1-C4烷基、C1-C6卤代烷基、
C1-C6卤代烷氧基、C2-C6卤代烯基、或C2-C6卤代烯氧基;
R3是氢、卤素或C1-C6烷基;其条件是R1、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与氢不同;
R4、R5和R6彼此独立地是氢、卤素或-≡-R7;其条件是R4、R5和R6中的至少一
个与氢不同;
R7是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或C1-C4烷氧基烷基;并且
R8是氢或甲氧基;
以及那些化合物的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对映
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

作为组分(B)的一种选自下组的化合物,该组由以下各项组成
嘧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唑
菌胺酯、肟菌酯、一种具有化学式B-1.1的化合物
阿扎康唑、糠菌唑、环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烯唑醇-M、氧唑菌、腈
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抑霉唑、亚胺唑、种菌唑、叶菌
唑、腈菌唑、恶咪唑、稻瘟酯、戊菌唑、丙氯灵、丙环唑、丙硫菌唑、硅氟
唑、戊唑醇、氟醚唑、三唑酮、三唑醇、氟菌唑、灭菌唑、苄氯三唑醇、乙
环唑、呋菌唑、呋醚唑和唑喹菌酮(quinconazole);4-十二烷基-2,6-二甲基
吗啉、十二环吗啉、丁苯吗啉、十三吗啉、苯锈啶、螺环菌胺、粉病灵以及
一种具有化学式B-3.1的化合物
嘧菌环胺、嘧菌胺嘧霉胺、敌菌灵、苯霜灵、精苯霜灵、邻碘酰苯胺、苯菌
灵、苯噻菌胺、苯噻菌胺-异丙基、联二苯、联苯三唑醇、灭瘟素、波尔多
液、啶酰菌胺、磺酸丁嘧啶、氯化镉、敌菌丹、克菌丹、多菌灵、二硫化
碳、萎锈灵、环丙酰菌胺、雪松叶油、灭螨猛、地茂散、百菌清、乙菌利、
桂皮醛、铜、碳酸铜铵、氢氧化铜、辛酸铜、油酸铜、硫酸铜、氰霜唑、环
己亚胺、霜脲氰、苯氟磺胺、二氯萘醌、二氯丙烯、双氯氰菌胺、哒菌酮、
二氯硝基苯胺、乙霉威、二氟林、二甲嘧酚、烯酰吗啉、敌螨普、二噻农、
多果定、克瘟散、噻唑菌胺、乙嘧酚、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M·斯沃尔特UJ哈斯M·奥斯滕多普H·C·沃尔夫
申请(专利权)人: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