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汝寿专利>正文

一种修复人体带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424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重建人体带有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多边凹面棱形倒刺内固定装置,其特征是:钉体横截面为多边形凹面设计,利用”圆孔棱钉”原理(图1)达到防止骨折块及钉子旋转的作用;钉体的棱形锐边7上采用倒刺5设计(刺尖朝向钉尾方向)可以刺入松质骨骨小梁14,可防止退钉;钉尾1为圆形,钉尾直径10较钉体直径9增宽,钉尾1与钉体2之间的移行部位6为斜面,并带有微刺4设计(刺尖朝向钉尖方向),可以防止骨折块从钉尾1滑脱,置入时采用埋头技术使钉尾1埋入关节软骨11内,固定后不影响关节平整性;钉子采用钉入的方式置入,其棱边7较锐,在钉入时有一定的纵向切割作用,故较细直径(最细达1.1mm)的棱形棘钉仍能保证钉体在置入过程中及固定后具备一定的抗剪切力,尤其适用于较小软骨骨折块的单钉固定及较大骨折块的多钉多角度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重建人体带有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多边凹面棱形倒刺内固定装置,其特征是:钉体横截面为多边形凹面设计,利用”圆孔棱钉”原理(图1)达到防止骨折块及钉子旋转的作用;钉体的棱形锐边7上采用倒刺5设计(刺尖朝向钉尾方向)可以刺入松质骨骨小梁14,可防止退钉;钉尾1为圆形,钉尾直径10较钉体直径9增宽,钉尾1与钉体2之间的移行部位6为斜面,并带有微刺4设计(刺尖朝向钉尖方向),可以防止骨折块从钉尾1滑脱,置入时采用埋头技术使钉尾1埋入关节软骨11内,固定后不影响关节平整性;钉子采用钉入的方式置入,其棱边7较锐,在钉入时有一定的纵向切割作用,故较细直径(最细达1.1mm)的棱形棘钉仍能保证钉体在置入过程中及固定后具备一定的抗剪切力,尤其适用于较小软骨骨折块的单钉固定及较大骨折块的多钉多角度固定。【专利说明】一种修复人体带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钉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骨科专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重建人体带有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人体关节内骨折的特点是骨折块波及关节软骨,要求解剖复位以恢复关节面平整性,并进行有效固定;但是,由于关节内骨折后软骨骨折块通常较小(尤其是上肢关节及下肢小关节),而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骨质松脆易碎,采用传统螺纹钉进行固定时存在以下问题:a.需要用螺丝刀拧入,所以钉尾(钉帽)直径较粗且太厚,当骨折块较小时钉帽很难埋于关节软骨下,从而影响关节面平整性;b.钉体为螺纹结构,且直径较粗,在螺钉拧入过程中(尤其是对较小骨块多钉固定时),容易产生新的骨折,从而增加固定难度甚至导致无法固定;c.关节内骨折为避免二次手术常采用可吸收螺钉,但直径较细且带连续螺纹的可吸收螺钉在拧入时及固定后非常容易折断。 另有文献报道采用直径1.1-1.5mm的可吸收棒重建骨块较小的关节软骨骨折,但可吸收棒表面光滑圆整,固定之后无防止骨折块及可吸收棒旋转的作用,更无防止退棒的功能,容易导致骨折块旋转移位或可吸收棒退出;而且其首尾直径一致,棒尾对骨折块无阻挡作用,骨折块容易从可吸收棒尾脱落,导致固定失效。 参考文献冯宇,朱颖华,程光齐.可吸收钉棒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临床骨科杂志,2011,14(1):28-3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内固定存在的问题,为人体带有关节软骨的关节内骨折提供一种新的内固定钉(棱形棘钉),其特征是:1.与传统圆形内固定钉不同,棱形棘钉的横截面为凹面多边形,钉体为多边形棱柱结构,其棱形边为锐边,利用“圆孔棱钉”原理(附图1)实现内固定钉以及骨折端的抗旋转作用。 2.棱形棘钉固定时不采用螺丝刀拧入,故无需较大直径的钉帽,利于钉尾埋于关节软骨内,不影响关节面平整性;棱形棘钉采用钻孔后直接钉入方式置入,而且其棱边较锐,在钉入时有一定的纵向切割作用,可避免螺旋拧入时导致较细直径的钉子折断的风险;钉体无连续螺纹结构,增加了钉体(尤其是较细的可吸收钉)的抗剪切力,所以钉体设计直径最细达1.1mm,解决了较小软骨骨折块的固定难题,也方便对较大骨折块进行多钉多角度固定。 3.钉体棱形锐边上采用倒刺设计,其刺尖朝向钉尾方向,起防止钉体倒退的作用;钉尾直径增宽以及微刺设计可以防止骨折块从钉尾滑脱。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人体带有关节软骨的骨折尤其是骨块较小的关节软骨折的特点,采用棱形棘钉直接钉入的方式进行固定,利用“圆孔棱钉”原理及倒刺结构实现骨折端的有效固定,解决了现有固定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临床上带软骨的关节内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定工具。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圆孔棱钉”原理图图2是棱形棘钉对角线侧面图图3是棱形棘钉侧面图图4是棱形棘钉横截面叠加图图5是棱形棘钉固定效果图附图中,1.钉尾2.钉体3.钉尖4.微刺5.钉体倒刺6.钉尾与钉体移行部7.钉体棱形锐边8钻孔直径9钉体直径10钉尾直径11关节软骨12关节间隙13骨折线14松质骨骨小梁 【具体实施方式】 操作时先进行骨折块的解剖复位,然后根据骨折块的大小选用骨圆针(直径1.0mm、1.5mm、2.0mm、2.5mm或3.0mm)在合适的位置钻孔(钻孔直径8),分别对应选用1.1mm、1.6mm、2.2mm、2.7mm、3.3mm的棱形棘钉直接钉入进行固定,钉尾I采用埋头技术处理(在骨圆针钻孔后,用与钉尾I结构相同但直径稍粗的开口器扩大钉孔外口,使钉尾I在钉入后能够埋入孔内,与软骨面齐平),不影响关节面平整性。 其固定原理是:1.利用“圆孔棱钉”原理实现内固定钉以及骨折端的抗旋转作用,“圆孔棱钉”原理即在圆形的孔道内,置入多边形棱柱体,利用棱柱体各条棱边的阻挡力及摩擦力形成防止钉体旋转的作用力,而且钉体直径9稍粗于钻孔直径8,钉入后更增加了钉子以及骨折端的抗旋转作用。(附图1)2.钉尾直径10较钉体直径9增宽0.5-2mm(根据钉子直径大小而定),钉体2与钉尾I之间的移行部位6为斜面设计,移行部位6厚1-3_(根据钉子直径大小而定)。利于进行埋头操作,使钉尾I埋于关节软骨11内,固定后不影响关节面平整性。 3.在棱形棘钉置入后,钉体棱边7上的倒刺5(刺尖朝向钉尾)可以刺入松质骨骨小梁14结构,起防止钉体2倒退的作用;钉尾I直径增宽以及移行部位6上的微刺4可以防止骨折块从钉尾I滑脱。 4.由于钉体2无螺纹结构,置入时不需拧入而是直接钉入;而且钉体棱形锐边7在钉入过程中有一定的纵向切割作用,这些设计减少了较细直径的可吸收钉在置入过程中折断的风险,故设计钉体直径9最细达到1.1mm ;可以满足较小软骨骨折块的单钉固定,以及较大骨折块的多钉多角度固定。 5.如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骨折愈合后不需要二次手术取除,可以避免金属异物存留于人体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重建人体带有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钉,其主要特征是钉体为向内形成凹面的多边形棱柱体;在钉体及钉尾均有倒刺装置。2.如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内固定钉,钉体(2)横截面为向内形成凹面的等边多边形(3-6边形)。3.如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内固定钉,钉体(2)上的倒刺(5)位于棱形锐边(7)上,刺尖指向钉尾(I)方向,形成一系列阻止钉子倒退的倒刺。4.如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内固定钉,钉尾(I)为圆形,钉尾直径(10)较钉体直径(9)增宽0.5-2_(根据钉子直径大小而定),钉尾(I)与钉体(2)之间的移行部位(6)为斜面,移行部位6厚度为l-3mm(根据钉子直径大小而定)。5.如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内固定钉,移行部位(6)上有微刺(4)设计,微刺(4)刺尖指向钉尖⑶方向,形成一系列阻止骨折块脱出钉尾⑴的微刺。【文档编号】A61B17/86GK104473685SQ201410650479【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专利技术者】周汝寿, 常敏, 杨景帆, 郭英, 魏丹霞, 范雪梅, 刘兴隆, 艾元亮, 耿春梅 申请人:周汝寿, 常敏, 杨景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重建人体带有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钉,其主要特征是钉体为向内形成凹面的多边形棱柱体;在钉体及钉尾均有倒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汝寿常敏杨景帆郭英魏丹霞范雪梅刘兴隆艾元亮耿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周汝寿常敏杨景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