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振专利>正文

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055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包括盖子、封闭圈、红外接收/发射管架、微孔板托、处理器、微型升降装置、多根红外接收管、多根红外发射管、枪头及多个LED灯;红外接收/发射管架通过封闭圈设置在盖子内,微孔板托设置在处理器上,处理器设置在微型升降装置上;多根红外接收管及多根红外发射管分别间隔设置在红外接收/发射管架的内壁上,且红外发射管向红外接收管发射的光线交错呈阵列结构;枪头设置在红外接收/发射管架的下方,多个LED灯呈矩阵排列且位于微孔板托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精确度高,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无需再腾出手控制;内置锂电池可以在充电后随地携带使用,红外灯寿命长,功耗低,光强稳定,经久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包括盖子、封闭圈、红外接收/发射管架、微孔板托、处理器、微型升降装置、多根红外接收管、多根红外发射管、枪头及多个LED灯;红外接收/发射管架通过封闭圈设置在盖子内,微孔板托设置在处理器上,处理器设置在微型升降装置上;多根红外接收管及多根红外发射管分别间隔设置在红外接收/发射管架的内壁上,且红外发射管向红外接收管发射的光线交错呈阵列结构;枪头设置在红外接收/发射管架的下方,多个LED灯呈矩阵排列且位于微孔板托的下方。本技术精确度高,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无需再腾出手控制;内置锂电池可以在充电后随地携带使用,红外灯寿命长,功耗低,光强稳定,经久耐用。【专利说明】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
本技术涉及医药和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产品在微孔板架底部带有[£0灯或滑杆之类的指示工具,每次加样后需要把样品放下,然后用手按仪器上的按钮来点亮相应孔下的[£0灯或者拨动滑杆到相应位置,再拿起样品继续加样,有时甚至会出现操作失误,极大降低了实验效率。 现有的红外感应模块需要物体完全遮挡红外光才能产生响应,当物体为细小的实验用的10微升透明枪头时,红外模块完全不能做出响应。 由于红外发射具有发散性,紧挨的红外对管(间距在左右)容易干扰旁侧红外接收管对信号的接收,使定位不准确。现有红外对管会装置聚焦镜来约束光束,红外是不可见光并且每个红外管发散角度有差异,装配聚焦镜非常麻烦。此外如果红外对管数量太多,成本会大大增加。 微孔板孔距很小(9^左右),一般是呈12*8矩阵排列96孔半透明或透明板。在加样没有颜色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将样品多加或者漏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将微孔板放在微孔板托上每加一个样品就会自动在相应孔下壳起[£0灯,有效防止样品加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包括盖子、封闭圈、红外接收丨发射管架、微孔板托、处理器、微型升降装置、多根红外接收管、多根红外发射管、枪头及多个[£0灯;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通过所述的封闭圈设置在所述的盖子内,所述的微孔板托设置在所述的处理器上,位于所述的红外接收丨发射管架内,所述的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的微型升降装置上,所述的微孔板托与所述的微型升降装置同步移动;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是框形结构,所述的多根红外接收管及多根红外发射管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的内壁上,且所述的红外发射管向所述的红外接收管发射的光线交错呈阵列结构;所述的枪头设置在所述的红外接收丨发射管架的下方,所述的多个[£0灯呈矩阵排列且位于所述的微孔板托的下方。 上述的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其中,还包括红外管分压电路,所述的红外管分压电路包括分压电阻、处理器引脚接口及电源;所述的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的电源连接,所述的分压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处理器引脚接口及红外接收管连接,所述的处理器引脚接口与所述的处理器连接。 上述的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其中,所述的封闭圈的一侧上端设有电量指示孔。 上述的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其中,所述的封闭圈的一侧下端分别设有上升按钮及下降按钮,所述的上升按钮及下降按钮分别与所述的微型升降装置连接。 上述的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其中,所述的封闭圈的另一侧下端设有复位按钮,所述的复位按钮与所述的[£0灯连接。 本技术的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交错排列,且结合红外管分压电路能感应直径在0.8毫米的微型半透明物体,精确度高,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无需再腾出手控制;内置锂电池可以在充电后随地携带使用,红外灯寿命长,功耗低,光强稳定,经久耐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红外接收管与红外发射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红外发射管的光线发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120灯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红外管分压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6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封闭圈的主视图。 图7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实施例中微孔板上升的俯视图。 图8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图7的剖视图。 图9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实施例中微孔板下降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的图9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包括盖子1、封闭圈2、红外接收/发射管架3、微孔板托4、处理器5、微型升降装置6、多根红外接收管16、多根红外发射管15、枪头18及多个[£0灯19 ;所述的红外接收丨发射管架3通过所述的封闭圈2设置在所述的盖子1内,所述的微孔板托4设置在所述的处理器5上,位于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3内,所述的处理器5设置在所述的微型升降装置6上,所述的微孔板托4与所述的微型升降装置6同步移动;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3是框形结构,所述的多根红外接收管16及多根红外发射管15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红外接收丨发射管架3的内壁上,且所述的红外发射管15向所述的红外接收管16发射的光线交错呈阵列结构;所述的枪头18设置在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3的下方,所述的多个[£0灯19呈矩阵排列且位于所述的微孔板托4的下方。 请参见附图5所示,还包括红外管分压电路11,所述的红外管分压电路11包括分压电阻12、处理器引脚接口 13及电源14 ;所述的分压电阻12的一端与所述的电源14连接,所述的分压电阻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处理器引脚接口 13及红外接收管16连接,所述的处理器引脚接口 13与所述的处理器5连接。 请参见附图6所示,所述的封闭圈2的一侧上端设有电量指示孔7,用于指示剩余电量的多少。 所述的封闭圈2的一侧下端分别设有上升按钮8及下降按钮9,所述的上升按钮8及下降按钮9分别与所述的微型升降装置6连接。 所述的封闭圈2的另一侧下端设有复位按钮10,所述的复位按钮10与所述的[£0灯19连接。 在红外接收管16和红外发射管15密集排列情况下,采用交错排列的方式能增加红外发射管15射入到对应红外接收管16中红外线光强的权重,从而有效避免两侧红外光干扰,无需设计红外透镜聚焦。另外配合红外管分压电路11,调整分压电阻I? 12,使红外接收管16产生的电压变化引起处理器引脚13高低电平变化,从而产生信号,无需额外添加电压比较模块或者芯片,大大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请参见附图7至附图10所示,本技术通电后放上微孔板,按下降按钮9,微孔托板4根据微孔板的高度借助微型升降装置6自动下降至红外接收管16及红外发射管15形成的红外阵列之下,该红外阵列能够快速感知直径为0.8毫米的半透明加样枪头18。当枪头18伸入到某个孔中时,红外阵列将信号传给处理器5,处理器5将信号转换成坐标使相应孔下的[£0灯19发光。一般实验涉及二次加样,再次加样时该孔对应的[£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感应微孔板指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子、封闭圈、红外接收/发射管架、微孔板托、处理器、微型升降装置、多根红外接收管、多根红外发射管、枪头及多个LED灯;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通过所述的封闭圈设置在所述的盖子内,所述的微孔板托设置在所述的处理器上,位于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内,所述的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的微型升降装置上,所述的微孔板托与所述的微型升降装置同步移动;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是框形结构,所述的多根红外接收管及多根红外发射管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的内壁上,且所述的红外发射管向所述的红外接收管发射的光线交错呈阵列结构;所述的枪头设置在所述的红外接收/发射管架的下方,所述的多个LED灯呈矩阵排列且位于所述的微孔板托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
申请(专利权)人:周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