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垢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015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垢换热器,包括溶剂混合物入口,主体和溶剂混合物出口,主体左侧上方设有溶剂混合物入口,主体右侧下端为溶剂混合物出口,主体形成圆柱体形的内腔,主体的左侧下端设有冷却液入口,同时,主体的右上方设有冷却液出口,且冷却液入口的进水总管道与换热管的进水端相连通,冷却液出口的出水总管道连通换热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间隙;换热管的外壁与内壁间设有导热夹层,导热夹层内均匀间隔设置磁体;所述换热管管内设有叶轮、清洁叶片和固定座,固定座为镂空的圆形,固定座焊接或卡接于换热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换热效果好,防止污垢附着,除锈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垢换热器,包括溶剂混合物入口,主体和溶剂混合物出口,主体左侧上方设有溶剂混合物入口,主体右侧下端为溶剂混合物出口,主体形成圆柱体形的内腔,主体的左侧下端设有冷却液入口,同时,主体的右上方设有冷却液出口,且冷却液入口的进水总管道与换热管的进水端相连通,冷却液出口的出水总管道连通换热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间隙;换热管的外壁与内壁间设有导热夹层,导热夹层内均匀间隔设置磁体;所述换热管管内设有叶轮、清洁叶片和固定座,固定座为镂空的圆形,固定座焊接或卡接于换热管内;本专利技术换热效果好,防止污垢附着,除锈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修。【专利说明】一种防垢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是一种防垢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中,在制冷剂进入到集流管再分配到诸如扁管的换热管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而且传统换热器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耗能多;目前国内以出现一种专利号为CN201420124575的换热器,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其它一些问题,如,热交换不彻底,效率低,且管道内部容易结成污垢,污垢附着于管道内壁,难以清理,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果好,防止污垢附着,除锈效果好的防垢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垢换热器,包括溶剂混合物入口,主体和溶剂混合物出口,主体左侧上方设有溶剂混合物入口,主体右侧下端为溶剂混合物出口,主体形成圆柱体形的内腔,主体的左侧下端设有冷却液入口,同时,主体的右上方设有冷却液出口,且冷却液入口的进水总管道与换热管的进水端相连通,冷却液出口的出水总管道连通换热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间隙;换热管的外壁与内壁间设有导热夹层,导热夹层内均匀间隔设置磁体;所述换热管管内设有叶轮、清洁叶片和固定座,其中,叶轮通过轴驱动连接清洁叶片,叶轮为四叶叶轮,清洁叶片共八片,呈米字型设置,且清洁叶片为圆弧形设置,此外,固定座为镂空的圆形,固定座焊接或卡接于换热管内;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还设有超声波除锈装置,超声波除锈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其中,超声波发生器设置于主体上侧内壁,而超声波接收器对应设置于主体下侧内壁;所述主体下方设有支架,主体的最右端设有清洁门。 进一步的,所述磁体采用钕铁硼永磁体。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隙为10-15厘米。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磁化效果好,磁体产生磁场,磁场对水质进行软化处理,使水中的镁离子、钙离子的相互粘附与聚积特性受到了破坏,变成不能相互结合的分子,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垢的生成,且换热过程中冷却液推动叶轮转动,叶轮通过轴带动清洁叶片转动,清洁叶片对换热管的内壁进行清理,当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入口进入,并通过冷却液出口排除,这种下进上出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证冷却液充分进行热交换,且多个换热管之间的间隙最大限度的确保了与混合液接触的面积,最大化的进行热交换,其中,混合液由混合物入口进入,从混合物出口排除,这种流向与冷却液的流向正好相反,有利于热能的交换;此外,超声波除锈装置在主体内发射超声波,对换热管进行除锈,其除锈效果好,且不会照成超声波污染,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防垢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垢换热器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溶剂混合物入口 ;3、溶剂混合物出口 ;4、冷却液入口 ;5、冷却液出口 ;6、超声波除锈装置;7、进水总管道;8、出水总管道;9、换热管;91、导热夹层;92、磁体;93、清洁叶片;94、固定座;95、叶轮;10、支架;11、清洁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垢换热器,包括溶剂混合物入口 2,主体I和溶剂混合物出口 3,主体I左侧上方设有溶剂混合物入口 2,主体I右侧下端为溶剂混合物出口 3,主体I形成圆柱体形的内腔,主体I的左侧下端设有冷却液入口 4,同时,主体I的右上方设有冷却液出口 5,且冷却液入口 4的进水总管道7与换热管9的进水端相连通,冷却液出口 5的出水总管道8连通换热管9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管9之间设有间隙,间隙为10-15厘米;换热管9的外壁与内壁间设有导热夹层91,导热夹层91内均匀间隔设置磁体92,磁体92采用钕铁硼永磁体,磁化效果好,磁体92产生磁场,磁场对水质进行软化处理,使水中的镁离子、钙离子的相互粘附与聚积特性受到了破坏,变成不能相互结合的分子,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垢的生成;所述换热管9管内设有叶轮95、清洁叶片93和固定座94,其中,叶轮95通过轴驱动连接清洁叶片93,叶轮95为四叶叶轮,清洁叶片93共八片,呈米字型设置,且清洁叶片93为圆弧形设置,此外,固定座94为镂空的圆形,固定座94焊接或卡接于换热管9内,使用时,冷却液推动叶轮95转动,叶轮95通过轴带动清洁叶片93转动,清洁叶片93对换热管9的内壁进行清理,当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入口 4进入,并通过冷却液出口 5排除,这种下进上出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证冷却液充分进行热交换,且多个换热管9之间的间隙最大限度的确保了与混合液接触的面积,最大化的进行热交换,其中,混合液由混合物入口 2进入,从混合物出口 3排除,这种流向与冷却液的流向正好相反,有利于热能的交换;所述主体I的内壁上还设有超声波除锈装置6,超声波除锈装置6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其中,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多个并位于主体I上侧内壁,而超声波接收器对应设置多个并于主体I下侧内壁;工作时,超声波除锈装置6在主体I内发射超声波,对换热管9进行除锈,其除锈效果好,且不会照成超声波污染,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所述主体I下方设有支架10,主体I的最右端设有清洁门11,需要时,打开清洁门11,对主体I内部进行冲洗,避免了大量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仅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尺寸和外观例证,更不应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只要对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任何改进或者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主张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垢换热器,包括溶剂混合物入口(2)、主体(1)和溶剂混合物出口(3),其特征在于:主体(1)左侧上方设有溶剂混合物入口(2),主体(1)右侧下端为溶剂混合物出口(3),主体(1)形成圆柱体形的内腔,主体(1)的左侧下端设有冷却液入口(4),同时,主体(1)的右上方设有冷却液出口(5),且冷却液入口(4)的进水总管道(7)与换热管(9)的进水端相连通,冷却液出口(5)的出水总管道(8)连通换热管(9)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管(9)之间设有间隙;换热管(9)的外壁与内壁间设有导热夹层(91),导热夹层(91)内均匀间隔设置磁体(92);所述换热管(9)管内设有叶轮(95)、清洁叶片(93)和固定座(94),其中,叶轮(95)通过轴驱动连接清洁叶片(93),叶轮(95)为四叶叶轮,清洁叶片(93)共八片,呈米字型设置,且清洁叶片(93)为圆弧形设置,此外,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垢换热器,包括溶剂混合物入口(2)、主体(1)和溶剂混合物出口(3),其特征在于:主体(1)左侧上方设有溶剂混合物入口(2),主体(1)右侧下端为溶剂混合物出口(3),主体(1)形成圆柱体形的内腔,主体(1)的左侧下端设有冷却液入口(4),同时,主体(1)的右上方设有冷却液出口(5),且冷却液入口(4)的进水总管道(7)与换热管(9)的进水端相连通,冷却液出口(5)的出水总管道(8)连通换热管(9)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管(9)之间设有间隙;换热管(9)的外壁与内壁间设有导热夹层(91),导热夹层(91)内均匀间隔设置磁体(92);所述换热管(9)管内设有叶轮(95)、清洁叶片(93)和固定座(94),其中,叶轮(95)通过轴驱动连接清洁叶片(93),叶轮(95)为四叶叶轮,清洁叶片(93)共八片,呈米字型设置,且清洁叶片(93)为圆弧形设置,此外,固定座(94)为镂空的圆形,固定座(94)焊接或卡接于换热管(9)内;所述主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超声波除锈装置(6),超声波除锈装置(6)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其中,超声波发生器设置于主体(1)上侧内壁,而超声波接收器对应设置于主体(1)下侧内壁;所述主体(1)下方设有支架(10),主体(1)的最右端设有清洁门(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敏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豫达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