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摆臂衬套,包括内钢套、套装于所述内钢套外的外钢套,和设于所述内钢套和所述外钢套之间并硫化成一体式结构的橡胶体,所述橡胶体开设槽,所述槽沿所述内钢套的轴向贯通,且所述槽的侧壁设有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内钢套的径向凸出,且所述凸部与该凸部所在侧壁的相对侧壁之间预设间隙。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得摆臂衬套的刚度和吸振效果更加均衡,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刚度大、吸振效果差的缺陷。本实用新还公开了具有上述摆臂衬套的汽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摆臂衬套,包括内钢套、套装于所述内钢套外的外钢套,和设于所述内钢套和所述外钢套之间并硫化成一体式结构的橡胶体,所述橡胶体开设槽,所述槽沿所述内钢套的轴向贯通,且所述槽的侧壁设有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内钢套的径向凸出,且所述凸部与该凸部所在侧壁的相对侧壁之间预设间隙。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得摆臂衬套的刚度和吸振效果更加均衡,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刚度大、吸振效果差的缺陷。本实用新还公开了具有上述摆臂衬套的汽车。【专利说明】一种摆臂衬套以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挂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摆臂衬套。本技术还涉及具有上述摆臂衬套的汽车。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汽车摆臂I’是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车轮与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汽车摆臂I’通过衬套2’与车桥3’连接,衬套2’是汽车摆臂I’中最为关键和决定其特性的部件,影响着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NVH(噪声(Noise)、振动(Vibrat1n)、声振粗糙度(Harshness))性能。 现有技术中衬套2’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内钢套21’、外钢套22’和设于两者之间的橡胶体23’,橡胶体23’经过硫化与内钢套21’和外钢套22’成一体式结构,衬套2’安装时,外钢套22’压入汽车摆臂1’,通过过盈配合与汽车摆臂I’结合为一体,内钢套21’与车桥3’螺栓紧固。 当汽车摆臂I’摆动时,衬套2’不仅要求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保证驾乘的舒适性,而且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以降低衬套2’的摆角,减小其径向变形量,避免过早的疲劳开裂,而现有的橡胶体23’内部为实体结构,其刚度好、硬度大,但隔振效果差,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摆臂衬套,使得摆臂衬套的刚度和隔振效果相对更加均衡。本技术还提供了具有上述摆臂衬套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摆臂衬套,包括内钢套、套装于所述内钢套外的外钢套,和设于所述内钢套和所述外钢套之间并硫化成一体式结构的橡胶体,所述橡胶体开设槽,所述槽沿所述内钢套的轴向贯通,且所述槽的侧壁设有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内钢套的径向凸出,且所述凸部与该凸部所在侧壁的相对侧壁之间预设间隙。 优选地,所述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沿所述内钢套的周向均布,所述凸部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于所述第一槽的侧壁,所述第二凸部设于所述第二槽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包括第一矩形体,所述第一矩形体设于所述第一槽的第一侧壁、并沿垂直于所述内钢套的轴线的中间对称面对称;所述第二凸部包括第二矩形体,所述第二矩形体设于所述第二槽的第二侧壁、并以所述中间对称面对称,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靠近所述内钢套的轴心。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自与所述第一槽的侧壁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渐缩;所述第二凸部自与所述第二槽的侧壁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渐缩。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一槽的侧壁轮廓分布,各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二槽的侧壁轮廓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刚度加强部,所述刚度加强部设于所述内钢套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刚度加强部包括成型于所述内钢套的外壁的凸包,所述凸包向远离所述内钢套的轴心方向凸出。 一种汽车,包括摆臂衬套,所述摆臂衬套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摆臂衬套。 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摆臂衬套,包括内钢套、套装于所述内钢套外的外钢套,和设于所述内钢套和所述外钢套之间并硫化成一体式结构的橡胶体,所述橡胶体开设槽,所述槽沿所述内钢套的轴向贯通,且所述槽的侧壁设有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内钢套的径向凸出,且所述凸部与该凸部所在侧壁的相对侧壁之间预设间隙。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在橡胶体上开设槽,减少了橡胶体的材料,增加了摆臂衬套的弹性,从而增加其吸振和隔振的能力,提高其驾乘的舒适性,同时,在槽的侧壁上设置凸部,当摆臂衬套的摆角过大时,凸部可与槽的侧壁抵靠以增加其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刚度,使得摆臂衬套的刚度和吸振效果更加均衡,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摆臂衬套刚度大而吸振效果差的缺陷。 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摆臂衬套,该摆臂衬套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摆臂衬套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汽车摆臂与衬套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衬套的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摆臂衬套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视图; 图5为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I’ -汽车摆臂;2’ -衬套;21’ -内钢套;22’ -外钢套;23’ -橡胶体;3’ -车桥;10-内钢套;11_凸包;20_外钢套30-橡胶体;31_槽;40_凸部;311_第一槽;312_第二槽;41-第一凸部;42_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介绍。 结合图3-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摆臂衬套100,包括内钢套10、套装于内钢套10外的外钢套20、和设于内钢套10和外钢套20之间并硫化成一体式结构的橡胶体30,该摆臂衬套100为圆柱体,内钢套10的轴线即为摆臂衬套100的轴线,为了改进现有的技术缺陷,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橡胶体30开设槽31,槽31沿内钢套10的轴向贯通,且槽31的侧壁设有凸部40,凸部40沿内钢套10的径向凸出,且凸部40与该凸部40所在侧壁的相对侧壁之间预设间隙。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在橡胶体30上开设槽31,减少了橡胶体30的材料,增加了摆臂衬套100的弹性,从而增加了吸振和隔振的能力,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同时,在槽31的侧壁设置凸部40,当摆臂衬套100的摆角过大时,凸部40可与槽31的侧壁抵靠以增加摆臂衬套100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刚度,使摆臂衬套100的刚度以及吸振效果较均衡。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开设于橡胶体30的槽31优选包括第一槽311和第二槽312,且第一槽311和第二槽312沿内钢套10的周向均布,凸部40包括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第一凸部41设于第一槽311的侧壁,第二槽312的侧壁设有第二凸部42。摆臂衬套100安装于摆臂时,根据摆臂摆动时对摆臂衬套100的作用力,将第一槽311和第二槽312沿车身纵向的对称面对称分布,此时,摆臂衬套100发挥其刚度和减振效果的作用较佳。 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的设置方案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41包括第一矩形体,第一矩形体设于第一槽311的第一侧壁、并沿垂直于内钢套10的轴线的中间对称面对称;第二凸部42包括第二矩形体,第二矩形体设于第二槽312的第二侧壁、并以中间对称面对称,且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靠近内钢套10的轴心。此方案将第一矩形体和第二矩形体对称设置,使摆臂衬套100的受力更加均衡,保证橡胶体30的变形量一致,避免其一侧受力大而另一侧受力小而导致橡胶体30使用寿命缩短的缺陷。 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的另一个实施例为: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可设置为变截面结构,即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臂衬套,包括内钢套、套装于所述内钢套外的外钢套,和设于所述内钢套和所述外钢套之间并硫化成一体式结构的橡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体开设槽,所述槽沿所述内钢套的轴向贯通,且所述槽的侧壁设有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内钢套的径向凸出,且所述凸部与该凸部所在侧壁的相对侧壁之间预设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再友,周伟,宛银生,刘新,周宁,王冬栋,杨海波,赵治辉,刘飞,袁苑,胡西,周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