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变压器X1、变压器X2、变压器X3、运放IC1、熔断器FU1和熔断器FU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荷三相自动切换的方法,其能在供电线路的三相电源之间,自动地调节/切换某一单相线路所在的相序,整个切换装置结构简洁,动作可靠,经济实用,可顺利实现某一单相负荷在三相供电线路的各相线之间的切换,以便于远程操作,自动实现各相间负荷的均衡分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变压器X1、变压器X2、变压器X3、运放IC1、熔断器FU1和熔断器FU2。本技术提供一种负荷三相自动切换的方法,其能在供电线路的三相电源之间,自动地调节/切换某一单相线路所在的相序,整个切换装置结构简洁,动作可靠,经济实用,可顺利实现某一单相负荷在三相供电线路的各相线之间的切换,以便于远程操作,自动实现各相间负荷的均衡分配。【专利说明】一种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切换电路,具体是一种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在三相交流电源的应用中,如果遇到有一相或两相电压低落,而你仍希望你的单相用电设备以正常相电压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的供电系统,在其三相供电线路中,各相线间的负荷分配均衡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涉及到三相供电线路的相线电流均衡问题,还涉及到减少线路损耗、电网的经济运行及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由于供电系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某一相负荷偏大,使线路损耗增加。同时,这一相线路在大负荷下工作,既会影响变压器的运行安全,又降低了变压器的供电能力。故此,三相供电线路中相线负荷的均衡分配,对整个配电网的经济、安全运行,以及保证配电设备的可靠性,均是十分关键的。以往电力部门的电工在调整各相供电线路的负荷时,需要到现场切换线路,这样做费时费力,因此线路负荷的调整往往不能随线路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即使调整了,线路负荷又是时常变化的,所以,负荷调整总不能及时跟上,这样就造成线损增加,整个供电系统的经济运行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稳定的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变压器X1、变压器X2、变压器X3、运放ICl、熔断器FUl和熔断器FU2,所述熔断器FUl —端连接三相电源A相,熔断器FUl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l线圈L1、继电器Jl触点J1-1、继电器J2触点J2-1、继电器J3触点J3-1、熔断器FU2、熔断器FU3、变压器X2线圈L4、变压器X3线圈L7、输出端V1、输出端V2和输出端V3,变压器Xl线圈LI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2线圈L4另一端、变压器X3线圈L7另一端和三相电源中性点N,所述变压器Xl线圈L2 —端连接二极管D1,变压器Xl线圈L2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l线圈L3电容Cl、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变压器X2线圈L5、变压器X2线圈L6、变压器X3线圈L8、变压器X3线圈L9、电位器RPl、电位器RPl滑片、二极管DlO正极、运放ICl引脚4、电容C5、二极管D7正极、继电器Jl线圈、电位器RP2、电位器RP2滑片、二极管Dll正极、运放IC2引脚4、电容C6、二极管D8正极、继电器J2线圈、电位器RP3、电位器RP3滑片、二极管D12正极、运放IC3引脚4、电容C7、二极管D9正极和继电器J3线圈并接地,所述二极管Dl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电阻R1、电阻R2和运放ICl引脚7,电阻R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l另一端和运放ICl引脚2,运放ICl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二极管DlO负极,运放ICl引脚6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l基极,三极管Tl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二极管D7负极和继电器Jl线圈另一端,三极管Tl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二极管D6负极、三极管T2发射极和三极管T3发射极,二极管D2正极连接变压器Xl线圈L3另一端,所述电位器RP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运放IC2引脚2,运放IC2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5和二极管Dll负极,运放IC2引脚7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二极管D3负极、电容CS另一端和电阻R5另一端,运放IC2引脚6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2基极,所述电容C9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变压器X2线圈L6另一端,所述电位器RP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运放IC3引脚2,运放IC3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12负极,运放IC3引脚7分别连接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电容ClO和二极管D5负极,二极管D5正极连接变压器X3线圈L8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变压器X2线圈L5另一端,所述运放IC3引脚6连接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3基极。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熔断器FUf FU3额定电流为5A。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运放ICf IC3型号为741。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继电器Jf J3为12V单触点继电器。 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1(TD12为稳压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负荷三相自动切换的方法,其能在供电线路的三相电源之间,自动地调节/切换某一单相线路所在的相序,整个切换装置结构简洁,动作可靠,经济实用,可顺利实现某一单相负荷在三相供电线路的各相线之间的切换,以便于远程操作,自动实现各相间负荷的均衡分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变压器X1、变压器X2、变压器X3、运放ICl、熔断器FUl和熔断器FU2,熔断器FUl —端连接三相电源A相,熔断器FUl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l线圈L1、继电器Jl触点J1-1、继电器J2触点J2-1、继电器J3触点J3-1、熔断器FU2、熔断器FU3、变压器X2线圈L4、变压器X3线圈L7、输出端V1、输出端V2和输出端V3,变压器XI线圈LI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2线圈L4另一端、变压器X3线圈L7另一端和三相电源中性点N,变压器Xl线圈L2 —端连接二极管D1,变压器Xl线圈L2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l线圈L3电容Cl、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变压器X2线圈L5、变压器X2线圈L6、变压器X3线圈L8、变压器X3线圈L9、电位器RP1、电位器RPl滑片、二极管DlO正极、运放ICl引脚4、电容C5、二极管D7正极、继电器Jl线圈、电位器RP2、电位器RP2滑片、二极管Dll正极、运放IC2引脚4、电容C6、二极管D8正极、继电器J2线圈、电位器RP3、电位器RP3滑片、二极管D12正极、运放IC3引脚4、电容C7、二极管D9正极和继电器J3线圈并接地,二极管Dl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电阻R1、电阻R2和运放ICl引脚7,电阻R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l另一端和运放ICl引脚2,运放ICl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二极管DlO负极,运放ICl引脚6连接电阻R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电源相电压失效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变压器X1、变压器X2、变压器X3、运放IC1、熔断器FU1和熔断器FU2,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FU1一端连接三相电源A相,熔断器FU1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1线圈L1、继电器J1触点J1‑1、继电器J2触点J2‑1、继电器J3触点J3‑1、熔断器FU2、熔断器FU3、变压器X2线圈L4、变压器X3线圈L7、输出端V1、输出端V2和输出端V3,变压器X1线圈L1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2线圈L4另一端、变压器X3线圈L7另一端和三相电源中性点N,所述变压器X1线圈L2一端连接二极管D1,变压器X1线圈L2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X1线圈L3电容C1、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变压器X2线圈L5、变压器X2线圈L6、变压器X3线圈L8、变压器X3线圈L9、电位器RP1、电位器RP1滑片、二极管D10正极、运放IC1引脚4、电容C5、二极管D7正极、继电器J1线圈、电位器RP2、电位器RP2滑片、二极管D11正极、运放IC2引脚4、电容C6、二极管D8正极、继电器J2线圈、电位器RP3、电位器RP3滑片、二极管D12正极、运放IC3引脚4、电容C7、二极管D9正极和继电器J3线圈并接地,所述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阻R1、电阻R2和运放IC1引脚7,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另一端和运放IC1引脚2,运放IC1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二极管D10负极,运放IC1引脚6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1基极,三极管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二极管D7负极和继电器J1线圈另一端,三极管T1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二极管D6负极、三极管T2发射极和三极管T3发射极,二极管D2正极连接变压器X1线圈L3另一端,所述电位器RP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运放IC2引脚2,运放IC2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5和二极管D11负极,运放IC2引脚7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二极管D3负极、电容C8另一端和电阻R5另一端,运放IC2引脚6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2基极,所述电容C9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变压器X2线圈L6另一端,所述电位器RP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运放IC3引脚2,运放IC3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12负极,运放IC3引脚7分别连接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电容C10和二极管D5负极,二极管D5正极连接变压器X3线圈L8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变压器X2线圈L5另一端,所述运放IC3引脚6连接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3基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镇平县电业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