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滑触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64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滑触线是一种起重运输等移动电气设备用的滑动接触供电线路。主要由导轨、绝缘护套、耐磨导电金属条组成。导轨的顶梁呈水平状。导电金属条呈扁平状,嵌装在导轨顶梁的下方中间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耐腐蚀、导电性能好、安装方便,且安全可靠。由于用作导电接触面的导电金属条与电刷始终能保持全面滑动接触,所以供电效果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供电装置,尤其涉及起重运输等移动电气设备用的滑动接触供电线路。现有的滑动接触线其导电接触面都为“∧”型,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电刷在“∧”型接触面的两个面上与其滑动接触。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起重机运输设备轨道稍有横向偏差,就会导致电刷与导电接触面的接触磨擦在“∧”型的一侧产生。这样,当起重运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电刷的一侧磨损严重,导致与“∧”型接触面的接触成为单面接触,接触面积缩小一半,从而造成供电不足、容量降低,甚至满足不了起重运输设备的供电要求。此外,现有导轨的顶梁呈拱形,而用于轨道间连接用的连接板为扁平状,所以连接后两者间的接触为线接触。这样,导轨间的连接就不稳固,导电性能也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效果好,其导电接触面与电刷能保持良好滑动接触,即全平面接触的新型滑触线,且导轨间的连接稳固,导电性能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滑触线由导轨、绝缘护套和耐磨导电金属条所组成,导轨的顶梁呈水平状,耐磨导电金属条为扁平状,紧密嵌装在导轨的顶梁下方中间位置上,导电金属条的宽度大于电刷的宽度。本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耐腐蚀、导电性能好、安装方便、安全可靠、供电效果好,解决了以往“∧”型导电接触面由于起重运输设备轨道的横向偏差而引起的供电不足的状况,使导轨间的连接稳固,导电性能又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附图为本技术滑触线的横向剖视图。图中导轨1用稀土铝合金制作,按其形状一次成型,以达到重量轻、耐腐蚀、导电性能好的目的。绝缘护套2用聚氯乙烯一次成型后套在导轨1的外表面,起绝缘作用,达到安全目的。导轨1的顶梁4呈水平状,在顶梁4的下方中间位置,也即在两个突缘之间嵌装有导电金属条3,并与顶梁4紧密贴合。金属条3为耐磨合金材料,作为与电刷滑动接触的耐磨导电接触面,该接触面呈平面状,与电刷的接触为平面滑动接触。所以任凭电刷怎么磨损,两者的接触面积保持不变。导轨1的顶梁4的上表面呈平面状,与扁平状导轨连接板的形状相吻合,形成面接触连接。因此,不但连接牢固,而且导电性能也好。导电金属条3的宽度要稍大于电刷的宽度,因为起重运输设备轨道略有横向偏差就会引起电刷的横向位移,该宽出部分就是为了给电刷横向位移留有空间,使两者间的滑动接触面始终保持全面接触,从而获得良好的供电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滑触线,由导轨(1)、绝缘护套(2)和耐磨导电金属条(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的顶梁(4)呈水平状;所述导电金属条(3)为扁平状,紧密嵌装在导轨(1)的顶梁(4)下方中间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滑触线,由导轨(1)、绝缘护套(2)和耐磨导电金属条(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的顶梁(4)呈水平状;所述导电金属条(3)为扁平状,紧密嵌装在导轨(1)的顶梁(4)下方中间位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触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玉林胡乃恕胡炳泉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矿山附企矿建电器设备配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