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关电源效率的LLC软开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3040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9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LLC 软开关方法,所述LLC主拓扑结构,包括场效应管V1和场效应管V2,所述场效应管V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V2的漏极串联,所述场效应管V1的漏极和源极间并联电容C2,所述场效应管V2的漏极和源极间并联电容C3,所述场效应管V1的漏极和场效应管V2的源极间串联输入电容CD1,所述场效应管V1的源极和场效应管V2的漏极间的节点上电连接谐振电感L6,谐振电感L6与变压器的初次绕组的一个端子连接;变压器的初次绕组的另一个端子与场效应管V2的源极间串联谐振电容C1。实现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LLC 软开关方法,所述LLC主拓扑结构,包括场效应管V1和场效应管V2,所述场效应管V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V2的漏极串联,所述场效应管V1的漏极和源极间并联电容C2,所述场效应管V2的漏极和源极间并联电容C3,所述场效应管V1的漏极和场效应管V2的源极间串联输入电容CD1,所述场效应管V1的源极和场效应管V2的漏极间的节点上电连接谐振电感L6,谐振电感L6与变压器的初次绕组的一个端子连接;变压器的初次绕组的另一个端子与场效应管V2的源极间串联谐振电容C1。实现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优点。【专利说明】高开关电源效率的LLC软开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电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开关电源效率的LLC软开关方法。
技术介绍
通信电源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从相控电源、硬开关高频开关电源,到零电压零电 流切换的软开关高频开关电源,再到现在新型拓扑电路的高效率高频开关电源,通信电源 的效率一路提升,从早期70%~80%的效率提升到近期的90%再到现在96%的系统效率,节能 效果显著,为节能减排做出杰出贡献。近年来,运营商在通信基站中开始批量使用高效率通 信电源。 目前,在通信网上运行的电源主要有三种: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和开关电源。其中, 开关电源因其技术特点,具有体积小、效率高、重量轻可实现模块化设计(通常采用N+1备 份)、系统可靠性高等优点,已经成为通信行业使用最广泛的电源设备。从开关电源的发展 看,促使其在通信电源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有决定性意义的技术突破包括: (1) 均流技术使开关电源可以通过多模块并联组成前所未有的大电流系统,并且提高 了系统的可靠性; (2) 开关线路的发展,使开关电源的频率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效率也得到提升,并且使每 个模块的变换功率不断增大,特别是软开关技术应用后效果更加明显; (3)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有效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时代,这 是它居于主导地位的关键; (4) 智能化给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提高了维护质量,使其备受青睐。在市场竞争 日趋激烈的今天,通信电源正朝着智能化、低成本、高功率密度方向迈进。随着电子元器件 的迅猛发展,加上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现在的通信电源设备与比前几年相比,在各方面都 有了 $父大提尚。 但是随着节能节能降耗和用户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对通信电源进一步提高 转换效率的需求也原来越强烈,并且在碳化硅(Sic)器件和新型磁性材料(如非晶材料) 等、先进电路拓扑、DSP数字控制等技术应用后目前开关电源已经发展到第五代:高效率电 源。 开关电源工作一般分为如下几步 1、输入整流:即将输入交流或者直流直通整流桥变成直流电存储在初级电容里。 2、高频斩波:由控制回路控制开关器件高速通断,将来自初级电容的直流斩成交 流并通过变压器将交流能量耦合到次级。 3、次级整流滤波:耦合到次级的交流电通过二极管整流、输出电容滤波提供给负 载使用。 4、反馈:输出电压或者电流经过采样反馈回控制回路,通过高速开关器件工作的 占空比或者频率来控制输出达到期望的稳定值(动态稳定)。 在高频斩波损耗中,开关器件在完全导通时并不是0阻抗的,这导致在开关器件 上会有一些发热损耗。 另外,在开通和关断的过程中,开关器件一般都会经过线性区。如果在开通的时候 开关管两端有电压或者在关断的过程中开关器件中有电流流过,则会产生开关损耗。在开 关损耗中包括硬开关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二极管制作工艺可知,MOSFE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必有寄生电容。这就导致了 在驱动MOSFET时,MOSFET栅源极之间的电压是缓慢上升的。这就决定了在这个过程中 MOSFET两端有电压和电流交叉的地方,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到&时刻之间,开关器 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有交叉的地方。会在开关器件上产生损耗(开损耗)。损耗的能 量为: 【权利要求】1. 一种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化c软开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LC主拓扑结构,包括 场效应管VI和场效应管V2,所述场效应管VI的源极与场效应管V2的漏极串联,所述场效 应管VI的漏极和源极间并联电容C2,所述场效应管V2的漏极和源极间并联电容C3,所述 场效应管VI的漏极和场效应管V2的源极间串联输入电容CD1,所述场效应管VI的源极和 场效应管V2的漏极间的节点上电连接谐振电感L6,谐振电感L6与变压器的初次绕组的一 个端子连接;变压器的初次绕组的另一个端子与场效应管V2的源极间串联谐振电容C1 ; 所述化C软开关方法包括: 控制场效应管VI开通,场效应管V 2关断,所述输入电容CD1给C3充电,当电容C3被 充到和输入电容CD1电压一致后,实现对所述场效应管VI的软关断的步骤; 所述场效应管VI软关断后,谐振电感L6的续流作用使得由谐振电感L6、变压器的初次 绕组和谐振电容C1组成的化C回路中有电流流过,从而将电容C3上的电荷抽走,并且由于 场效应管V 2的错位作用,流过化C回路的电流会给电容C3反向充电,控制场效应管V 2 打开,实现场效应管V 2无电压开通,即场效应管V 2的软开通步骤; 在化C回路电流反向之前,控制关闭场效应管V 2,将场效应管V 2的源极和漏极间 的地电压错位在0.5V左右,从而实现场效应管V 2软关断的步骤; 场效应管V 2软关断后,LLC回路电流开始反向,反向的电流给电容C3充电,直到输 入电容CD1和电容C3的电压相等,一部分电流通过场效应管VI反灌到输入电容CD1去;同 时带走电容C2上的电荷,将电容C2两端的电压错位到0. 5V左右,此时控制开通场效应管 VI,从而实现场效应管VI的无电压开通,即实现场效应管VI软开通的步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化C软开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 效应管VI和场效应管V2上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实现对场效应管VI和场效应管V2 的精确开闭控制。【文档编号】H02M3/335GK104467439SQ201410716637【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日 【专利技术者】宋曦, 刘晓光, 苏斌, 马乐, 冯尚友, 张帆, 程效伟, 高延河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LLC 软开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LC主拓扑结构,包括场效应管V1和场效应管V2,所述场效应管V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V2的漏极串联,所述场效应管V1的漏极和源极间并联电容C2,所述场效应管V2的漏极和源极间并联电容C3,所述场效应管V1的漏极和场效应管V2的源极间串联输入电容CD1,所述场效应管V1的源极和场效应管V2的漏极间的节点上电连接谐振电感L6,谐振电感L6与变压器的初次绕组的一个端子连接;变压器的初次绕组的另一个端子与场效应管V2的源极间串联谐振电容C1;所述LLC 软开关方法包括:控制场效应管V1开通,场效应管V 2关断,所述输入电容CD1给C3 充电,当电容C3 被充到和输入电容CD1电压一致后,实现对所述场效应管V1的软关断的步骤;所述场效应管V1软关断后,谐振电感L6的续流作用使得由谐振电感L6、变压器的初次绕组和谐振电容C1组成的LLC 回路中有电流流过,从而将电容C3上的电荷抽走,并且由于场效应管V 2的钳位作用,流过LLC 回路的电流会给电容C3反向充电,控制场效应管V 2打开,实现场效应管V 2无电压开通,即场效应管V 2的软开通步骤;在LLC 回路电流反向之前,控制关闭场效应管V 2 ,将场效应管V 2的源极和漏极间的地电压钳位在0.5V 左右,从而实现场效应管V 2软关断的步骤;场效应管V 2软关断后,LLC 回路电流开始反向,反向的电流给电容C3充电,直到输入电容CD1和电容C3的电压相等,一部分电流通过场效应管V1反灌到输入电容CD1去;同时带走电容C2上的电荷,将电容C2两端的电压钳位到0.5V 左右,此时控制开通场效应管V1,从而实现场效应管V1的无电压开通,即实现场效应管V1软开通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曦刘晓光苏斌马乐冯尚友张帆程效伟高延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