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活动车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2851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8 11:40
在以板支承部件支承可动板而构成能够倾斜移动该可动板的车辆的活动车顶装置中,通过不使板支承部件的芯骨(81)的厚度、重量增加的廉价的结构,防止可动板由于突升载重引起的脱离。在板支承部件的芯骨(81)的位于凸轮槽的下侧的部分,在其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折弯形成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86、87)。并且,将芯骨(81)的多个部位切倒为舌片状来形成第一突出部(8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在以板支承部件支承可动板而构成能够倾斜移动该可动板的车辆的活动车顶装置中,通过不使板支承部件的芯骨(81)的厚度、重量增加的廉价的结构,防止可动板由于突升载重引起的脱离。在板支承部件的芯骨(81)的位于凸轮槽的下侧的部分,在其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折弯形成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86、87)。并且,将芯骨(81)的多个部位切倒为舌片状来形成第一突出部(86)。【专利说明】车辆的活动车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涉及具备对在车辆的固定车顶形成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可动板的活动车顶装置的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作为车辆的活动车顶装置,已知有如下装置:具备固定在可动板的下表面的板支承部件及与该板支承部件凸轮结合的滑块,通过使滑块沿着固定于固定车顶的导轨而滑动,从而使板支承部件倾斜移动或滑动,来对可动板进行开闭驱动。 在这种活动车顶装置中,存在以竖板状的芯骨(cored bar)和一体成形在该芯骨的表面上的树脂部构成板支承部件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树脂部被覆盖在芯骨的两侧面,在芯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凸轮槽。在该两凸轮槽中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有设置于滑块的凸轮从动件。并且,在滑块沿着导轨移动时,设置于滑块的凸轮从动件在板支承部件的凸轮槽内移动,而可动板倾斜移动或滑动移动。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装置中,板支承部件以彼此重合的竖板状的二片芯骨和覆盖各芯骨的下端部的树脂部构成。各芯骨的下端部被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折弯而形成法兰部。上述树脂部覆盖该法兰部的表面而形成具有规定的弯曲形状的凸轮板部。凸轮板部经由连结块而与滑块连结。连结块上形成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凸轮板部卡合的卡合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4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13235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示的活动车顶装置中,在可动板倾斜移动的状态下由走行风或人为的载重引起的过度的突升载重作用于该可动板的情况下,存在板支承部件中的强度比较低的树脂部破损而板支承部件从滑块的卡合部向上侧脱落的问题。因此,从防止可动板的脱离的观点来看,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作为改善方案,考虑在专利文献I的活动车顶装置中应用专利文献2所示的板支承槽造,使芯骨为二片并将各自的下端部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折弯而形成一对法兰部。由此,即使板支承部件想要向上侧移动,也由于设置于芯骨的一对法兰部钩挂在滑块的卡合部,因此能够防止板支承部件从滑块脱落。但是,该情况下,虽然能够防止可动板的脱离,但是需要二片芯骨,因此与例如芯骨为一片的情况相比,存在导致成本增加并且板支承部件的厚度、重量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对于车辆的活动车顶装置,通过对其结构下工夫,从而以不使板支承部件的芯骨的厚度、重量增加的廉价的结构来可靠地防止由突升载重引起的可动板的脱离。 第一专利技术以活动车顶装置为对象,该活动车顶装置具有:可动板,对具有规定的开口宽度地形成在车辆的固定车顶的开口部进行开闭;一对导轨,固定在所述固定车顶,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端缘延伸;一对滑块,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连结在该一对导轨上;以及一对板支承部件,具有与设置于该各滑块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凸轮部,并且固定在所述可动板的下表面,该活动车顶装置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各滑块沿着所述导轨移动,从而能够经由板支承部件而倾斜移动所述可动板。 并且,所述各板支承部件具有:竖板状的芯骨,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树脂部,与该芯骨一体成形并在该芯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所述被卡合凸轮部,在所述芯骨的位于所述被卡合凸轮部的下侧的部分,在所述芯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折弯形成有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将所述芯骨的一部分切口为舌片状并将该切口的部分折弯而形成。 根据第一专利技术,在可动板倾斜移动了的状态下由走行风、人为的载重引起的过度的突升载重作用于该可动板的情况下,即使板支承部件的树脂部破损而板支承部件要向上方移动,也由于在板支承部件的芯骨上所设置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钩挂在滑块的卡合部,因此能够防止板支承部件从滑块的卡合部向上侧脱落。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板的脱离。 此外,第一及第二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将芯骨的一部分切口为舌片状并将该切口的部分折弯而形成。为此,即使不组合二片芯骨,也能够使用一片芯骨在其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容易地形成突出部。因此,能够谋求板支承部件的薄壁化及轻量化而以廉价的结构来可靠地防止可动板的脱离。 第二专利技术为,在第一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形成为,由将所述芯骨的多个部位切口为舌片状并将该切口的部分折弯而成的多个舌片构成,并且该各舌片在所述芯骨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通过将所述芯骨的下端部折弯成L字状,从而所述第二突出部形成为在所述芯骨的延伸设置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的板状。 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第一及第二突出部中的仅一方(第一突出部)以多个舌片构成,另一方(第二突出部)形成为在芯骨的延伸设置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的板状,从而与以多个舌片构成第一及第二突出部这两者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形成该舌片所需的切口的数目。因此,能够在充分确保芯骨的刚性(强度)的同时在芯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容易地形成突出部。 第三专利技术为,在第一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及第二突出部分别形成为,由将所述芯骨的多个部位切口为舌片状并将该切口的部分折弯而成的多个舌片构成,并且该各舌片在所述芯骨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而排列。 根据第三专利技术,通过以对芯骨的多个部位切口而成的多个舌片构成第一及第二突出部这两者,从而能够在极力减少芯骨的使用量的同时在芯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容易地形成关出部。 第四专利技术为,在第三专利技术中,构成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多个舌片和构成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多个舌片,在所述芯骨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互相错开地配置成锯齿状。 根据第四专利技术,能够将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无偏向地较密地配置在芯骨的两侦U。因此,在板支承部件的树脂部破损而芯骨要向上侧移动时,芯骨的两突出部易于钩挂在滑块的卡合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板支承部件从滑块的卡合部向上侧脱落。 专利技术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所述,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活动车顶装置,在板支承部件的芯骨的位于被卡合凸轮部的下侧的部分,在该芯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折弯形成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并且关于该两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将所述芯骨的一部分切口为舌片状并将该切口的部分折弯而形成,所以能够以不使板支承部件的芯骨的厚度、重量增加的廉价的结构,来可靠地防止由突升载重引起的可动板的脱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全闭状态时的活动车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倾斜(tilt)状态时的活动车顶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全开状态时的活动车顶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左侧的开闭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设置于左侧导轨的状态的开闭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以图5的V1-VI线切断的导轨的立体图。 图7是全闭状态时的第二引导槽中的开闭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8是倾斜状态时的第二引导槽中的开闭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9是降下状态时的第二引导槽中的开闭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全开状态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的活动车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车顶装置,具有:可动板,对具有规定的开口宽度地形成在车辆的固定车顶的开口部进行开闭;一对导轨,固定在所述固定车顶,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端缘延伸;一对滑块,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连结在该一对导轨上;以及一对板支承部件,具有与设置于该各滑块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凸轮部,并且固定在所述可动板的下表面,该活动车顶装置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各滑块沿着所述导轨移动,从而能够经由板支承部件而倾斜移动所述可动板,所述活动车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各板支承部件具有:竖板状的芯骨,沿着所述可动板的下表面在所述导轨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延伸;以及树脂部,与该芯骨一体成形,并在该芯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被卡合凸轮部,在所述芯骨的位于所述被卡合凸轮部的下侧的部分,在所述芯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折弯形成有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将所述芯骨的一部分切口为舌片状并将该切口的部分折弯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土井耕三新川明央
申请(专利权)人: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