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玉广专利>正文

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2774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8 03:21
一种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它由浮筒、内筒、第一配重体、第二配重体、第一排气管、面罩、吸气嘴、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组成;面罩上设置有第一排气管和第一进气管,在面罩的凹腔内设置有吸气嘴,在面罩设置有固定带;在第一排气管和第一进气管的上端设置有浮筒,浮筒内设置有内筒;浮筒的上端设置有二个防水套头,二个防水套头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止水阀;浮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重体,第一排气管和第一进气管与浮筒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配重体,用于往下牵拉浮筒,防止浮筒倾斜;面罩采用透明塑料或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潜水员通过面罩可看清四周的环境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属于潜水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潜水装置为了防止潜水者呛水溺亡,以保证潜水者能够在水下正常作业,潜水工作人员一般要背负携带氧气瓶。由于氧气瓶质量较重,容量有限,当潜水工作人员在水下工作或移动时间较长时,其携带的氧气往往就不够使用了,潜水员必须间隔一段时间就要上岸给氧气瓶补充氧气,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消耗潜水员的体力,同时由于大量消耗使用氧气,也会相应提高潜水作业的经营成本。尤其是当氧气使用完毕,没有氧气可补充的时候,其潜水工作就无法再进行了,只能停止工作。所以,现有的潜水装置已无法满足和适应远距离、长时间潜水工作的需要。 本 申请人:于2014年3月20日申请了技术和专利技术专利《潜水装置》,专利号为【201420131253.8】【201410108934.7】,在该专利申请文件中,本人抛弃了传统潜水装置需要携带氧气瓶的技术缺陷,专利技术了一种不需要携带氧气瓶的简易潜水装置。但是后来本人在实践和实验过程中发现,本人所专利技术潜水装置存在较大的技术缺陷和安全性问题,由于所述的潜水装置其浮标在水面上很容易倾斜,尤其是当水面有波浪或起风的时候,浮标会严重倾斜,此时,置于浮标上的空气呼吸管就会进水,水通过呼吸管会进入潜水员的口鼻腔,对潜水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该潜水装置不使用背负式氧气瓶,通过呼吸系统可保证潜水员直接呼吸到大气中的氧气,确保了潜水员长时间在水下作业时,不受传统氧气瓶容量的限制,可自由作业,即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作业成本。 该潜水装置体积小,自重轻,大大减轻了潜水员自身的负担,可节约潜水员的体力,延长潜水员的工作时间;由于在该装置上设置了防呛水浮筒,在浮筒内又设置了内筒,为了防止浮筒倾斜,增设了一个配重体,取消了原有逆止阀,增加了防水套头,在防水套头内设置了止水阀,这样就解决了本人在原专利申请【《潜水装置》专利号201420131253.8】中出现的严重技术缺陷,保证了水不会通过呼吸管道进入潜水员的口鼻腔,确保了潜水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它由浮筒、内筒、第一配重体、第二配重体、第一排气管、面罩、吸气嘴、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组成;其特征是:面罩上设置有第一排气管和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面罩的凹腔相连通,在面罩的凹腔内设置有吸气嘴,吸气嘴与第一进气管相连通,在面罩设置有固定带;在第一排气管和第一进气管的上端设置有浮筒,浮筒内设置有内筒,内筒的左端设置有U型槽,内筒的右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通过内筒与第一进气管相连通,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设置在U型槽的内部;浮筒的上端设置有二个防水套头,二个防水套头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孔,二个防水套头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气孔,二个防水套头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止水阀,其中一个防水套头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与浮筒的中腔相连通;浮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重体,第一排气管和第一进气管与浮筒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配重体,用于往下牵拉浮筒,防止浮筒倾斜;所述的面罩采用透明塑料或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潜水员通过面罩可看清四周的环境情况。 由于在二个防水套头的内部分别设置了止水阀,通过防水套头内部的止水阀可阻止河水灌入到浮筒内,而且第一进气管通过内筒和第二进气管的延伸效果,可以起到储水的作用,即使有少量的水进入到浮筒内,余水会储存在浮筒的中腔内,不至于进入到第一进气管内,从而防止了潜水员的口鼻腔进水,大大提高了潜水装置的安全性。 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和技术特征: 1、该潜水装置不使用背负式氧气瓶,通过呼吸系统可保证潜水员直接呼吸到大气中的氧气,确保了潜水员长时间在水下作业时,不受传统氧气瓶容量的限制,可自由作业,即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作业成本。 2、该潜水装置体积小,自重轻,大大减轻了潜水员自身的负担,可节约潜水员的体力,延长潜水员的工作时间。 3、由于在该装置上设置了防呛水浮筒,在浮筒内又设置了内筒,为了防止浮筒倾斜,增设了一个配重体,取消了原有逆止阀,增加了防水套头,在防水套头内设置了止水阀,这样就解决了本人在原专利申请【《潜水装置》专利号201420131253.8】中出现的严重技术缺陷,保证了水不会通过呼吸管道进入潜水员的口鼻腔,确保了潜水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技术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技术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上端浮筒内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下: 1.浮筒、2.U型槽、3.内筒、4.第一配重体、5.第二配重体、6.第一排气管、7.面罩、8.吸气嘴、9.固定带、10.第一进气管、11.第二进气管、12.防水套头、13.第一气孔、14.第二气孔、15.止水阀、16.第二排气管。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它由浮筒1、内筒3、第一配重体4、第二配重体5、第一排气管6、面罩7、吸气嘴8、第一进气管10、第二进气管11、第二排气管16组成。 如图1-图2所示,面罩7上设置有第一排气管6和第一进气管10,第一排气管6的一端与面罩7的凹腔相连通,在面罩7的凹腔内设置有吸气嘴8,吸气嘴8与第一进气管10相连通,在面罩7设置有固定带9 ;在第一排气管6和第一进气管10的上端设置有浮筒1,浮筒I内设置有内筒3,内筒3的左端设置有U型槽2,内筒3的右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11,第二进气管11通过内筒3与第一进气管10相连通,第一排气管6的另一端设置在U型槽2的内部。 如图1-图2所示,浮筒I的上端设置有二个防水套头12,二个防水套头12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孔13,二个防水套头1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气孔14,二个防水套头1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止水阀15,其中一个防水套头1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气管16,第二排气管16与浮筒I的中腔相连通;浮筒I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重体4,第一排气管6和第一进气管10与浮筒I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配重体5,用于往下牵拉浮筒1,防止浮筒I倾斜。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面罩7采用透明塑料或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潜水员通过面罩可看清四周的环境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它由浮筒(1)、内筒(3)、第一配重体(4)、第二配重体(5)、第一排气管(6)、面罩(7)、吸气嘴(8)、第一进气管(10)、第二进气管(11)、第二排气管(16)组成;其特征是:面罩(7)上设置有第一排气管(6)和第一进气管(10),第一排气管(6)的一端与面罩(7)的凹腔相连通,在面罩(7)的凹腔内设置有吸气嘴(8),吸气嘴(8)与第一进气管(10)相连通,在面罩(7)设置有固定带(9);在第一排气管(6)和第一进气管(10)的上端设置有浮筒(1),浮筒(1)内设置有内筒(3),内筒(3)的左端设置有U型槽(2),内筒(3)的右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11),第二进气管(11)通过内筒(3)与第一进气管(10)相连通,第一排气管(6)的另一端设置在U型槽(2)的内部;浮筒(1)的上端设置有二个防水套头(12),二个防水套头(12)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孔(13),二个防水套头(1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气孔(14),二个防水套头(1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止水阀(15),其中一个防水套头(1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气管(16),第二排气管(16)与浮筒(1)的中腔相连通;浮筒(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重体(4),第一排气管(6)和第一进气管(10)与浮筒(1)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配重体(5);面罩(7)采用透明塑料或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呛水漂浮式潜水装置,它由浮筒(1)、内筒(3)、第一配重体(4)、第二配重体(5)、第一排气管(6)、面罩(7)、吸气嘴⑶、第一进气管(10)、第二进气管(11)、第二排气管(16)组成;其特征是:面罩(7)上设置有第一排气管(6)和第一进气管(10),第一排气管(6)的一端与面罩(7)的凹腔相连通,在面罩(7)的凹腔内设置有吸气嘴(8),吸气嘴(8)与第一进气管(10)相连通,在面罩(7)设置有固定带(9);在第一排气管(6)和第一进气管(10)的上端设置有浮筒(1),浮筒(I)内设置有内筒(3),内筒(3)的左端设置有U型槽(2),内筒(3)的右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玉广
申请(专利权)人:贺玉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