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改进的动簧组件的电磁继电器,该动簧组件包括多个动簧片、与动簧片的数量相同的多个引出端子、将该多个动簧片和多个引出端子一一对应地连接起来的多根导线、衔铁、支承多个动簧片和衔铁的第一支承件以及支承多个引出端子的第二支承件;其特点在于,第一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动簧片、衔铁和多根导线的一端连接成一体,第二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引出端子和多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成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组件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改进的动簧组件的电磁继电器
[0001 ] 本技术涉及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动簧组件是继电器的重要部件,其包括多个动簧片、与动簧片的数量相同的多个引出端子、将该多个动簧片和多个引出端子一一对应地连接起来的多根导线、衔铁、支承该多个动簧片和衔铁的第一支承件以及支承该多个引出端子的第二支承件。每一动簧片的下端的表面设有可动触点,用于与设置在继电器底座上的固定端子的固定触点连接。多个引出端子插入在继电器底座上。在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组件通电时,衔铁会被线圈组件的铁芯所吸附。其中,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均为注塑件。在现有技术中,第一支承件由上下叠置在一起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组成。如图8所示,第一支承部91通过注塑成型与多个动簧片93和多根导线的一端(图中未示出)连接成一体,第二支承部92通过注塑成型与衔铁94连接成一体。第一支承部91与第二支承部92中一者设有固定用的嵌合部,另一者设有与该嵌合部相适配的嵌合孔。二者通过嵌合部与嵌合孔暂时连接,再进行烫铆或者铆钉后连接成一体。 上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的连接方式存在着以下缺点:1、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要先分别注塑再嵌合,之后铆接,工序多,制造成本高;2、衔铁与动簧片之间的间隙的一致性仍旧会受到各组件的累计误差影响,进而影响产品实现免调整,增加人工调整成本;3、由于需要热铆或铆钉连接,会产生塑料屑或金属屑,影响产品触点的导电性;并且在触点长期加载的过程中,连接处会出现物理松动,引起产品失效;4、在电磁继电器中通常会设有指示通电状态的指示器,为了支承该指示器,需要在第一支承部的侧面形成第一凸出部,在第二支承部的侧面形成第二凸出部,依靠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相互配合形成的轴孔连接指示器上的短轴,从而增加了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组件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制造成本低。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的指示器的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容易制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改进的动簧组件的电磁继电器,该动簧组件包括多个动簧片、与动簧片的数量相同的多个引出端子、将该多个动簧片和多个引出端子一一对应地连接起来的多根导线、衔铁、支承多个动簧片和衔铁的第一支承件以及支承多个引出端子的第二支承件;其特点在于,第一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动簧片、衔铁和多根导线的一端连接成一体,第二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引出端子和多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成一体。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的第一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动簧片、衔铁和多根导线的一端连接成一体,第二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引出端子和多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成一体,并且第一支承件与第二支承件的注塑成型同时进行,制造周期短,工序少,降低了制造成本; 2.由于采用一次成型,衔铁与动簧片之间的间隙一致性非常好,为产品实现免调整提供了保证,并且连接可靠; 3.衔铁与动簧片是通过一次成型与第一支承件连为一体,不易出现长期通电下的松动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4.与电磁继电器的指示器的轴孔相配合的凸轴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制出,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簧组件在成形前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簧组件在成形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簧组件在成形后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簧组件在成形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指示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的动簧组件的第一支承件、衔铁和动簧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描述。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底座1、外壳2、线圈组件3、动簧组件4以及指示器5。 如图2至图6所示,动簧组件包括多个动簧片41、与动簧片41的数量相同的多个引出端子42、将该多个动簧片41和多个引出端子42 —一对应地连接起来的多根导线43、衔铁44、支承多个动簧片41和衔铁44的第一支承件45以及支承引出端子42的第二支承件46。其中,第一支承件45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动簧片41、衔铁44和多根导线43的一端连接成一体,第二支承件46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弓I出端子42和多根导线43的另一端连接成一体。衔铁44在与该第一支承件45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一对连接通孔441 ;第一支承件45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在该第一支承件的底面形成了一对向下凸出的凸柱451,该一对凸柱451与一对连接通孔441相适配,并嵌接在一对连接通孔441内。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动簧片41和引出端子42的数量均为四个,导线43的数量为四根。 请参考图7。指示器5包括一对竖臂部51以及将该一对竖臂部51连接起来的横梁部53,该一对竖臂部51彼此对称地分别位于横梁部53的左右两侧。一对竖臂部51在靠近该横梁部53的位置处均设有向竖臂部51的内侧方向延伸的轴座部55,该一对轴座部55上均开设有轴孔551。一对竖臂部51的顶部均设有向竖臂部的内侧方向弯折的指示部511,一对竖臂部51的底部均设有同时向竖臂部51的内、外两侧凸出的凸起部512。此处所指的竖臂部的内侧是指竖臂部靠近电磁继电器内部的一侧。 第一支承件45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在该第一支承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各形成一凸轴452,该一对凸轴452分别嵌在指示器5的一对轴孔551内。当第一支承件45由初始状态发生转动时,指示器5也随之发生转动,直到一对竖臂部51下端的凸起部512抵靠在设置于底座I的固定端子上。同时,一对竖臂部51上端的指示部511到达设置于外壳2顶面的窗口 21的下方,便于工作人员从电磁继电器外观察到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改进的动簧组件的电磁继电器,所述的动簧组件包括多个动簧片、与动簧片的数量相同的多个引出端子、将该多个动簧片和多个引出端子一一对应地连接起来的多根导线、衔铁、支承所述多个动簧片和所述衔铁的第一支承件以及支承所述多个引出端子的第二支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动簧片、衔铁和多根导线的一端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第二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引出端子和多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改进的动簧组件的电磁继电器,所述的动簧组件包括多个动簧片、与动簧片的数量相同的多个引出端子、将该多个动簧片和多个引出端子一一对应地连接起来的多根导线、衔铁、支承所述多个动簧片和所述衔铁的第一支承件以及支承所述多个引出端子的第二支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动簧片、衔铁和多根导线的一端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第二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与多个引出端子和多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成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改进的动簧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在与该第一支承件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一对连接通孔; 所述的第一支承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在该第一支承件的底面形成了一对向下凸出的凸柱,该一对凸柱与所述的一对连接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拓逸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