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由若干个阻车单体串联组成,在每个阻车单体中设置传动轴和与之相连的放气钉,在阻车系统中设置网格和阻车网,所述阻车网和放气钉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网钉一体连接,钉带临时接触的方式,做到网随钉走,而阻车带纹丝不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阻车现场“钉板乱飞”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
本技术属于有关路障的
,更加具体地说,涉及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
技术介绍
当今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迈入告诉发展时期,整个社会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很大,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日益加剧,同时涉及机动车的违法犯罪也与日俱增。在这类犯罪中,嫌疑人往往驾驶车辆进行犯罪,或者逃离现场,公安和武警人员需要联动进行路口的封锁和检查,但嫌疑人凭借机动车的高速行驶闯关,一方面造成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嫌疑人的走脱,反而给社会大众造成更大的危险。为了降低汽车的速度,普遍方式在道路中设置减速带,但汽车高速通过减速带仅仅造成上下颠簸,并不能实际上停止车辆的行驶。 现行的阻车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已经相当突出,当面对实际使用环境时也出现不少客观的问题:部分政府大门布设的阻车装备虽然可以强行止停所有轮式车辆,但大多由于设备笨重,安装复杂,需配备大动力电机及气动液压装置等,还需定点定位固定安装,不适于警务人员执行任务时随机布设,使用时机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在阻停过程中容易造成车辆翻转,甚至可能是车毁人亡。另外,目前大量存在的便携式放气钉,通过对轮胎释放气压,使汽车无法继续前进的办法进行车辆拦阻。但单纯通过放气对车辆进行拦阻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行驶中的车辆在轮胎释放气体后仍然能够前行,拦阻效果没有完全达到,而且多为一次性使用,成本普遍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旨在结合放气钉和阻车网的优势,有效阻拦车辆。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包括阻车单体,放气钉,网袋和传动轴,其中: 所述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由若干个阻车单体串联组成;所述阻车单体,包括迎车坡和背车坡,所述迎车坡和背车坡在底端相连形成阻车单体的底面,并在两者之间设置网袋安装槽;在迎车坡的正面设置藏钉槽,并在藏钉槽中设置放气钉;在迎车坡的侧面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在阻车单体内进行旋转;所述传动轴的夹持部和突出部设置在阻车单体的左右两侧,用于分别与相邻的阻车单体中传动轴的突出部和夹持部固定相连,以便实现若干个阻车单体的串联,若干个阻车单体的网袋安装槽彼此拼接成一个较长的槽体,并在这个槽体中设置网袋,并所述网袋中设置阻车网;在所述传动轴上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对准迎车坡上藏钉槽的位置,所述放气钉尾端设置在安装孔中;位于安装孔上方的放气钉上与阻车网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藏钉槽长度长于放气钉长度,以使放气钉处于水平方向时能够完全隐藏在藏钉槽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气钉包括穿刺头、放气孔、刺穿杆、导气通道、强磁导柱和定向导座,其中:所述穿刺头设置在放气钉的顶部,所述穿刺头整体上呈圆锥体形状,在所述穿刺头上设有放气孔,所述放气孔在水平方向上贯穿穿刺头;在穿刺头的末端表面中央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贯穿穿刺头的放气孔相连;所述刺穿杆的顶端与穿刺头的末端相连,刺穿杆的末端与强磁导柱相连,所述刺穿杆整体上呈圆柱体形状,在所述刺穿杆和穿刺头的连接位置上,穿刺头末端的直径大于刺穿杆的直径,以使在刺穿杆和穿刺头连接位置上形成防脱倒扣;所述强磁导柱的顶端与刺穿杆末端相连,强磁导柱的末端与定向导座的顶端相连,所述强磁导柱整体上呈圆柱体形状,其直径大于刺穿杆的直径,以使在强磁导柱和刺穿杆连接位置上形成网绳固定面;所述定向导座整体上呈圆台形状,其顶端直径大于末端直径;所述定向导座的顶端直径大于强磁导柱的直径,以使在强磁导柱和定向导座连接位置上形成强磁固定面;在所述定向导座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限位角;在刺穿杆中央设置沿竖直方向贯穿刺穿杆的第二通孔;在强磁导柱中央设置沿竖直方向贯穿强磁导柱的第三通孔;在定向导座中央设置沿竖直方向贯穿定向导座的第四通孔;所述穿刺头、刺穿杆、强磁导柱和定向导座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形成导气通道,并与放气孔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气孔的设置位置和穿刺头顶部的距离为整个穿刺头高度的四分之三到三分之二,所述放气孔的直径为3 — 5mm。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孔径一致,孔径为3 — 5mm。所述穿刺头高度为15 — 18mm,穿刺头末端直径为8 — 10mm,穿刺头的圆锥顶角为14一 168。所述刺穿杆的直径为6—8mm,高度为28—32mm。所述强磁导柱的直径为8一 1mm,高度为6—10mm。所述定向导座的高度为8一 1mm,所述定向导座的上表面直径为12—14mm,所述定向导座的下表面直径为8一1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安装孔中嵌入钉座座体,安装孔的边缘与钉座凸缘固定接触,并予以固定;所述钉座座体形状与放气钉尾端的定向导座形状相一致,在所述钉座凸缘上设置强磁圈套,所述强磁圈套套在放气钉的强磁导柱上;在钉座座体的最下端设置支撑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钉座座体的深度(即从座体上端开口的水平面至最下端的支撑板的竖直距离)比承载的放气钉尾端的定向导座高度长I一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车网的可达650kg以上,阻车网的网孔呈正方形,在阻车网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连接套,阻车网长度为3000— 4000mm,宽度为1400—1600mmo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网袋中进行设置时,将阻车网折叠成Z字型(即以层状结构进行折叠,避免层层之间的网绳打结),并按照W字型设置在网袋结构中(即在网袋结构中,阻车网的折叠层层结构与网袋的竖直方向平行),同时阻车网的连接套伸出网袋并穿套在放气钉的网绳固定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阻车单体的底面固定设置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阻车单体的迎车坡和背车坡上分别设置固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阻车系统一侧设置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传动轴相连,驱动传动轴进行旋转,以使放气钉由水平状态旋转为竖直状态,即在所述控制单元中设置控制轴,所述控制轴的一端与相邻阻车单体的传动轴相连,其另一端与操纵杆相连,并在操纵杆上设置锁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阻车系统一侧设置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传动轴相连,驱动传动轴进行旋转,以使放气钉由水平状态旋转为竖直状态,即在控制单元中设置控制轴,所述控制轴的一端与相邻阻车单体的传动轴相连,其另一端与自锁功能的传动机构相连,所述自锁功能的传动机构与电动驱动模块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锁功能的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整体形状与阻车单体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放气钉和阻车网相结合的阻车方式,能够有效配合阻拦汽车在比较短的距离内停止,例如在7-10米距离内;同时网钉配合一体阻车,属柔性阻截方式,可有效避免“车毁人亡”情况的发生。在使用时通过控制传动轴,以实现放气钉的起落,对正常车辆予以减速放行,对可疑车辆进行及时有效拦阻,通过放气钉扎胎和阻车网抱轮的方式共同进行拦阻,在完成拦阻后,可及时进行钉网的更换,实现连续使用,避免一次性使用和费用较高的问题。 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网钉一体连接,钉带临时接触”的方式,做到“网随钉走”,而阻车带纹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阻车单体,放气钉,网袋和传动轴,其中:所述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由若干个阻车单体串联组成;所述阻车单体,包括迎车坡和背车坡,所述迎车坡和背车坡在底端相连形成阻车单体的底面,并在两者之间设置网袋安装槽;在迎车坡的正面设置藏钉槽,并在藏钉槽中设置放气钉;在迎车坡的侧面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在阻车单体内进行旋转;所述传动轴的夹持部和突出部设置在阻车单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的阻车单体中传动轴的突出部和夹持部固定相连,以便实现若干个阻车单体的串联,若干个阻车单体的网袋安装槽彼此拼接成一个较长的槽体,并在这个槽体中设置网袋,并所述网袋中设置阻车网;在所述传动轴上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对准迎车坡上藏钉槽的位置,所述放气钉尾端设置在安装孔中;位于安装孔上方的放气钉上与阻车网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阻车单体,放气钉,网袋和传动轴,其中:所述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由若干个阻车单体串联组成;所述阻车单体,包括迎车坡和背车坡,所述迎车坡和背车坡在底端相连形成阻车单体的底面,并在两者之间设置网袋安装槽;在迎车坡的正面设置藏钉槽,并在藏钉槽中设置放气钉;在迎车坡的侧面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在阻车单体内进行旋转;所述传动轴的夹持部和突出部设置在阻车单体的左右两侦牝分别与相邻的阻车单体中传动轴的突出部和夹持部固定相连,以便实现若干个阻车单体的串联,若干个阻车单体的网袋安装槽彼此拼接成一个较长的槽体,并在这个槽体中设置网袋,并所述网袋中设置阻车网;在所述传动轴上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对准迎车坡上藏钉槽的位置,所述放气钉尾端设置在安装孔中;位于安装孔上方的放气钉上与阻车网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钉结合的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钉包括穿刺头、放气孔、刺穿杆、导气通道、强磁导柱和定向导座,其中:所述穿刺头设置在放气钉的顶部,所述穿刺头整体上呈圆锥体形状,在所述穿刺头上设有放气孔,所述放气孔在水平方向上贯穿穿刺头;在穿刺头的末端表面中央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贯穿穿刺头的放气孔相连;所述刺穿杆的顶端与穿刺头的末端相连,刺穿杆的末端与强磁导柱相连,所述刺穿杆整体上呈圆柱体形状,在所述刺穿杆和穿刺头的连接位置上,穿刺头末端的直径大于刺穿杆的直径,以使在刺穿杆和穿刺头连接位置上形成防脱倒扣;所述强磁导柱的顶端与刺穿杆末端相连,强磁导柱的末端与定向导座的顶端相连,所述强磁导柱整体上呈圆柱体形状,其直径大于刺穿杆的直径,以使在强磁导柱和刺穿杆连接位置上形成网绳固定面;所述定向导座整体上呈圆台形状,其顶端直径大于末端直径;所述定向导座的顶端直径大于强磁导柱的直径,以使在强磁导柱和定向导座连接位置上形成强磁固定面;在所述定向导座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健,高旭峰,李艳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