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校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1643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检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采集器、标准表、多路切换器、分流器、时基频率仪、通讯系统和计算机,所述计算机与所述通信系统相连,所述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多路切换器和电能表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通信系统的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频率仪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所述采集器接在所述通信系统和所述电能表之间,所述标准表连接在所述电能表和所述多路切换器之间,所述分流器连接在所述多路切换器和所述电能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实负荷状态下对电能表的校验,校验结果可靠,可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电能表的现场运行的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校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能表的校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校验装置。
技术介绍
2010年以来,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智能电能表的大规模推广,作为智能电网智能终端的智能电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表,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还具有用电信息存储、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电表代表着未来节能型智能电网最终用户智能化终端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电网的日益发展,世界各国对于智能化用户终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然而,智能电能表推广运用过程中,多次发生电能表元器件失效、电表飞走、软件版本不完善、运行工况影响计量误差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对智能电能表质量的质疑。 为切实保障智能电能表质量可靠、计量准确及运行稳定,更加全面的对智能电能表施行管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智能电能表设计原理、现场仿真试验、元器件检测以及可靠性评价技术研宄,研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智能电能集表中招标以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实负荷校验有效的解决了不能在线进行电能表校验的缺陷,能合理的解决虚负荷校验而带来的电力系统的故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能表装置来实现电能表实负荷状态校验的条件,使校验结果更符合电能表现场运行的状况,为现有计量标准体系的修改完善提供试验数据支撑和实验结果论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检验装置,所述检验装置包括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采集器、标准表、多路切换器、分流器、时基频率仪、通讯系统和计算机;所述计算机与所述通信系统相连,所述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设有分别与多路切换器和所述电能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的输入端;所述时基频率仪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所述采集器设有与所述电能表连接的输入端以及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的输出端,所述标准表连接在所述电能表和所述多路切换器之间,所述分流器连接在所述多路切换器和所述电能表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能表包括进电能表壳体、设在电能表壳体上的接线端子和设在接线端子外的端钮盒罩,所述端钮盒罩与所述电能表壳体铅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端钮盒罩上的出线孔与接线端子上的接线端子孔位置错开。 优选地,所述端钮盒罩的出线孔的垂直面与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孔的垂直面之间留有距离。 优选地,所述采集器和所述电能表之间采用485总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能表包括短接片,所述短接片设置于所述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能表的数量为1-64。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检验装置,首先实现了实负荷状态校验电能表的可能,填补了电能表只能虚负荷校验而无实负荷校验的空白,使校验结果更加可靠;其次装置溯源方法简单,挂表接线快速方便,灵活设置校验方案,个性化修改报表格式,具有RS485、红外、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电能表个数可以从1-64选择,自动控制中可以作为一个部分被编程调用,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电能表现场运行的状况打下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负荷电能表校验装置组成结构图; 图2为本实验新型实负荷电能表校验装置所适用的电能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例的施行并不局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为图1为本技术实负荷电能表校验装置组成结构图。图中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检验装置由I台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I个采集器、I台标准表、I台多路切换器、多个分流器、I个时基频率仪、通信系统以及I台计算机组成,图1中的表位1-η用来放置被测电能表;1台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其输入端与多路切换器和电能表连接、输出端与通信系统的一端连接,用来比较被测电能表和标准表之间所测量的差值,并将所得的误差值显示出来;采集电能表信息的I个采集器将采集的信息输入通信系统,并集中到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参与电能表误差的计算,用485总线连接采集器和电能表;1台标准表,连接在所述电能表和多路切换器之间,精度比电能表高,作为参考量;多台分流器,连接在多路切换器和电能表之间,用于将流过电能表的电流分流到多路切换器送到标准表中;1个时基频率仪,与通信系统连接,用于产生标准时基频率;1台多路切换器,用于切换送到标准表的电流值;1台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相连,用于设置校验方案、在线调整标准表量程等程控操作。 图2为本实验新型实负荷电能表校验装置所适用的电能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所述电能表包括进电能表壳体1、设在电能表壳体上I的接线端子2和设在接线端子2外的端钮盒罩4,所述端钮盒罩4与所述电能表壳体I铅封连接,所述端钮盒罩4上的出线孔5与接线端子2上的接线端子孔3位置错开,所述端钮盒罩4的出线孔5的垂直面与接线端子2的接线端子孔3的垂直面之间留有距离,图中端钮盒罩4上的出线孔5与接线端子孔3设计了 10毫米的偏差。采用这样结构的电脑表,接线端子孔与端钮盒罩上的出线孔位置错开,增加短接的难度,能有效的禁止从外部想内部进行任何远距离接线操作,可以有效的防窃电。 为了提高本装置的灵活性,电能表上可以安装短接片,通过将短接片接于电能表的接线端子2和出线端子之间进而调整电能表的使用数量,本装置的电能表的数量最多可以安装64个。 本装置在运行时,参照图1,由市电提供单相电压给电能表和标准表,电压信号通过电能表后加载到负载上,负载按照所需电流值设定频率值,在所加电压下产生负载电流,构成一个用电回路,流过各表位的电流值通过分流器将信号经过多路切换器加到标准表上,电能表和标准表在所加的电压和电流下工作一段时间,所测脉冲信号值传到误差测量模块,通过比较电能表和标准表输出的脉冲信号完成表的校验;装置的通信系统用来完成电能表表底信息的读取;装置中通过控制计算机可以设置校验方案,通过通信系统传递到下面的执行模块运行;通信系统还可以抄读各个电能表的表底信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验装置包括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采集器、标准表、多路切换器、分流器、时基频率仪、通信系统和计算机;所述计算机与所述通信系统相连,所述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设有分别与多路切换器和所述电能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的输入端;所述时基频率仪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所述采集器设有与所述电能表连接的输入端以及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的输出端,所述标准表连接在所述电能表和所述多路切换器之间,所述分流器连接在所述多路切换器和所述电能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验装置包括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采集器、标准表、多路切换器、分流器、时基频率仪、通信系统和计算机;所述计算机与所述通信系统相连,所述误差测量及误差显示模块设有分别与多路切换器和所述电能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的输入端;所述时基频率仪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所述采集器设有与所述电能表连接的输入端以及与所述通信系统连接的输出端,所述标准表连接在所述电能表和所述多路切换器之间,所述分流器连接在所述多路切换器和所述电能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实负荷电能表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表包括电能表壳体(I)、设在电能表壳体上(I)的接线端子(2)和设在接线端子(2)外的端钮盒罩(4),所述端钮盒罩(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波刘佳孙朝娟李立郭亚辉赵康弘李贺龙吴守建陈伟樊佳兴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