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驱动的偏置电流源放大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0709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偏置电流源放大器系统,主要由场效应管Q1,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正极作为信号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电流源电路,以及放大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放大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性驱动电路可以稳定的驱动放大器系统,从而改良放大器的放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偏置电流源放大器系统
技术介绍
放大器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单元。在实际电路中,通常结合反馈网络共同组成某种功能模块。放大器是一个从功能的角度命名的电路单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实现,也可以实现在半导体芯片当中。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放大器是以单芯片的形式存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大器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当中。然而目前使用的放大器把信号放大后经常会出现信号失真的情况,给后续对信号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放大器所放大的信号出现失真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不失真的将信号放大的基于线性驱动的偏置电流源放大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线性驱动的偏置电流源放大器系统,主要由场效应管Q1,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正极作为信号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电流源电路,以及放大电路组成,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放大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1,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6,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15和电阻R1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3的N极与放大电路相连接。所述的电流源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以及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场效管Q1的源极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1的P极与外部电源相连。所述的放大电路由放大芯片P,一端经电阻R7后与放大芯片P的正向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5,一端与电阻R5和电阻R7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放大芯片P的反向端相连接的电阻R6,串接于放大芯片P的反向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9组成;电阻R5和电阻R7的连接点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电阻R6和电阻R8的连接点接地。所述的驱动芯片U为LM387集成芯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线性驱动电路可以稳定的驱动放大器系统,从而改良放大器的放大效果。(2)本专利技术采用LM387芯片作为驱动芯片,其灵敏度高、价格便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线性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线性驱动的偏置电流源放大器系统,主要由场效应管Q1,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正极作为信号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电流源电路,以及放大电路组成,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放大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1,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6,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15和电阻R1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3的N极与放大电路相连接。线性驱动电路可以稳定的驱动放大器系统,从而改良放大器的放大效果。同时,所述的驱动芯片U为LM387集成芯片,其灵敏度高、价格便宜。所述的电流源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以及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场效管Q1的源极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地,稳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线性驱动的偏置电流源放大器系统,主要由场效应管Q1,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正极作为信号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电流源电路,以及放大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放大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1,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6,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15和电阻R1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3的N极与放大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线性驱动的偏置电流源放大器系统,主要由场效应管Q1,负极与
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正极作为信号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场效
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
电流源电路,以及放大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放大电
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
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
负极经电阻R10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三极
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
阻R11,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
接的极性电容C5,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
C4,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
电阻R14,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
接的电阻R13,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
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
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
R15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6,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
接、N极与电阻R15和电阻R1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驱动
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梅谢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