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0175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所述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多个中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导风体,多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个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空调送风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装置混合风出风口和装置非热交换风进风口,所述多个导风体中至少形成所述混合风出风口的前端导风体形成有背离所述贯通风道向外延伸、以引导气流进入所述热交换风风道的引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空调送风装置的导风体上设置引流部,引导气流稳定、顺利、有序地进入到装置的热交换风风道中,提高了气流流动速度,降低了送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立式空调。
技术介绍
现有立式空调送风时,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直接在内部风扇的作用下、从空调上开设的出风口吹出,且所吹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一般的,在热交换器与出风口之间不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这种空调送风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送出风全部是热交换风,风量较少,室内风循环速度慢;另一个缺点是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觉不舒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设置空调送风装置的立式空调,如图1所示。这种立式空调在前壳体上部开设有混合风出风口41,在后壳体上部、与混合风出风口4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非热交换风进口42,在壳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风机6、热交换器5及空调送风装置1,在壳体上、对应着风机6的位置开设有常规进风口(图中未示出)。空调送风装置1包括有中空的导风体11、12、13和14,相邻两个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四个导风体共形成三个风道,分别为热交换风风道15、16和17。立式空调运行时,风机6通过常规进风口吸入空气,吹送至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沿内部空间7向上流动,进入到空调送风装置1的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1、12、13及中空的贯通风道18内,在向混合风出风口41送风的同时,通过非热交换风进口42引入非直接经过热交换器5的非热交换风。非热交换风在贯通风道18内与来自各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后,一同从混合风出风口41送出。送出的混合风由于混合了部分非热交换风,风量增加,出风温度均匀,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和空调出风的柔和性。但是,图1所示的立式空调中,由于热交换器5热交换后的风只能从热交换风风道15、16和17中送出,而各热交换风风道与热交换器5之间缺少引导气流流动的结构,使得热交换风在空调送风装置1下方无序流动而易形成涡流,尤其是在位于最前端的导风体11下方涡流较严重(如图1中箭头表示的气流流动方向所示),降低了风速,使得部分热交换风不能顺利流向各热交换风风道,且各热交换风风道周向方向上进风不均,下方风量大,中上方风量小。这样会使得从热交换风风道送出的热交换风风速低、压损大,不仅影响了从非热交换风进口42所引入的非热交换风的风量,降低了空调送风风量和送风距离,且使得送风过程中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立式空调,以提高空调送风风速和送风量,降低噪音。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送风装置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多个中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导风体,多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个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空调送风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装置混合风出风口和装置非热交换风进风口,所述多个导风体中至少形成所述混合风出风口的前端导风体形成有背离所述贯通风道向外延伸、以引导气流进入所述热交换风风道的引流部。优选的,所述前端导风体的引流部形成在所述前端导风体的进风口处、并向与所述前端导风体相邻的导风体方向凸出,形成外凸部。优选的,所述前端导风体引流部上所述外凸部的顶部与所述前端导风体的最前端沿该装置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是该外凸部的顶部与形成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非热交换风进风口的后端导风体的最后端沿该装置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的1-4倍。更优选的,所述前端导风体引流部上所述外凸部的顶部与所述前端导风体的最前端沿该装置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是该外凸部的顶部与形成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非热交换风进风口的后端导风体的最后端沿该装置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的2倍。为提高导风性能,所述引流部的引流面优选为流线型曲面。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引流部整体呈舌状。优选的,所述多个导风体均为环形导风体。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式空调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立式空调,包括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在所述内部空间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混合风出风口和非热交换风进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出风口及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之间还设置有上述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空调送风装置的设置位置使得装置中的引流部靠近所述热交换器。优选的,所述空调送风装置的设置位置使得装置中的引流部靠近所述热交换器的上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空调送风装置的导风体上设置引流部,引导气流稳定、顺利、有序地进入到装置的热交换风风道中,且能将下部的大风量向中上部引流,使得热交换风风道周向出风更加均匀,从而有效降低了气流压损,提高了气流流动速度,进而能够提高应用该装置的立式空调的送风风量和送风距离,且降低了送风噪音。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立式空调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立式空调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空调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图4空调送风装置的侧剖图;图6是图4空调送风装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换器的部分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下述的环,是指环绕形成的封闭结构,并不局限于圆环。请参考图2和图3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立式空调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2是该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有壳体(图中未标注),壳体形成有立式空调的内部空间7。在前壳体上部形成有混合风出风口41,在后壳体上部、与混合风出风口4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非热交换风进口42,在壳体的下部还形成有常规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在内部空间7内自下而上设置有风机6、热交换器5和空调送风装置2,且风机6的设置使得内部空间7中的风从混合风出风口41吹出。空调送风装置2设置在热交换器5、混合风出风口41和非热交换风进口42之间,以便将热交换器5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及经非热交换风进口42引入的非热交换风混合而成的混合风从混合风出风口41送出。空调送风装置2的结构请参考图4的立体图、图5的侧剖图及图6的主视图所示。如图4、图5及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空调送风装置2包括有四个导风体,即前端导风体21、第一中间导风体22、第二中间导风体23和后端导风体24,这四个导风体均为环形、中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结构,其中,前开口为出风口,后开口为进风口。以前端导风体11为例,其前开口为出风口212,其后开口为进风口213。这四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28。参考图2和图3所示,前端导风体21的出风口212作为整个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多个中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导风体,多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个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空调送风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装置混合风出风口和装置非热交换风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风体中至少形成所述混合风出风口的前端导风体形成有背离所述贯通风道向外延伸、以引导气流进入所述热交换风风道的引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多个中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导风体,多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个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空调送风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装置混合风出风口和装置非热交换风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风体中至少形成所述混合风出风口的前端导风体形成有背离所述贯通风道向外延伸、以引导气流进入所述热交换风风道的引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导风体的引流部形成在所述前端导风体的进风口处、并向与所述前端导风体相邻的导风体方向凸出,形成外凸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导风体引流部上所述外凸部的顶部与所述前端导风体的最前端沿该装置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是该外凸部的顶部与形成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非热交换风进风口的后端导风体的最后端沿该装置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的1-4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导风体引流部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涛贾广芬王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