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0089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包括有提供恒流电源的软起电路、脉宽调制控制器U2、用于为脉宽调制控制器U2提供工作电源的恒压电源电路、晶体管Q6、分别为晶体管Q6提供脉冲缓冲的第一缓冲电路以及第二缓冲电路、用于驱动Q6的驱动电路、用于对主电流采样的采样电路、震荡电路、用于稳定输出电压的恒压调节电路、以及四组电源输出电路VCC1、VCC2、VCC3、VCC7、以及隔离光耦U1、变压器T1、电容C23、C24、C25,通过如此设计,实现了提高辅助电源的工作效率,最高效率可达89%,降低损耗,同时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辅助电源的辐射发射水平,提高其电磁兼容性;降低辅助电源输出电压纹波,输出电压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自踏入21世纪以来,传统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了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能源的崛起成了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新能源具有诸多传统能源没有的优点,因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行业,光伏发电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核心部件当数光伏逆变器。而在光伏逆变器的众多参数指标中,转化效率和可靠性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辅助电源模块作为光伏逆变器的各个子器件的能量供应模块,是光伏逆变器必不可少的模块之一,提供安全隔离的低电压并确保各个子器件正常稳定的工作。在现有辅助电源产品中,存在以下不足:1.逆变器中辅助电源(开关电源)的最高效率为80%,存在较大损耗。电源损耗会降低逆变器整机效率,特别逆变器低功率运行时,影响更加明显;电源电路长时间工作在高损耗状态,会增加电路的老化速度,减少其工作寿命;2.辅助电源工作在高频模式,是主要EMI源头,也是导致骚扰电平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3.辅助电源输出电压纹波较大,导致子器件运行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提供恒流电源的软起电路、脉宽调制控制器U2、用于为脉宽调制控制器U2提高工作电源的恒压电源电路、晶体管Q6、分别为晶体管Q6提供脉冲缓冲的第一缓冲电路以及第二缓冲电路、用于驱动Q6的驱动电路、用于对主电流采样的采样电路、震荡电路、用于稳定输出电压的恒压调节电路、以及四组电源输出电路VCC1、VCC2、VCC3、VCC7、以及隔离光耦U1、变压器T1、电容C23、C24、C25。其中,所述软起电路包括有:电阻R4、R5、R7、R8、R10、R11、R12;三极管Q1、Q2、Q4、Q5;二极管D7;所述三极管Q1,其基极通过电阻R5与电源VCC4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电源VCC4连接,所述三极管Q2,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7与其基极相连;其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2与其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其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10与二极管D7并联。其中,所述恒压电源电路包括有:电感L8、二极管D6、D7、D9、电容C18、C17、电阻R9、三极管Q3;所述二极管D9为双并联二极管;所述二极管D9,其一个正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其另负极与电源VCC连接,其另外一个正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其基极连接,其基极连接于二极管D8的负极将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OV端;所述电容C17与电容C18并联连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8的正极之间;二极管D6,其负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其正极与电感L8的一端连接;电感L8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一个原边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电路,包括有电阻R6、电容C11、二极管D4;所述第二缓冲电路包括有电容C20、电阻R20、电阻R24、二极管D11;所述电阻R6与电容C11并联,所述电容C11的一端连接于变压器T1的另一个原边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4,其负极连接于电容C11的另一端,其正极连接于变压器T1的另一个原边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0、电阻R20、电阻R24串联;二极管D11并联于电阻R20与电阻R24两端。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9、R21、二极管D12、D10、三极管Q7、电容C22;所述二极管D10为双并联二极管,其负极公共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其正极公共端一同连接于二极管D12的负极,所述电容C22与电阻R21串联后一起并联于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其中,所述震荡电路包括有电阻R18以及电容C29,所示电阻R18与电容C29并联。其中,恒压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28、R13、R14、R15、R16、R17;稳压二极管U3、隔离光耦U1、电容C19、C21;所述隔离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14与电阻R16之间,电阻R14、电阻R13、电阻R15、电阻R16串联;所述电阻R16与电阻R15之间连接有电容C19;电容C21与电阻R17串联,电阻R22与电阻R23并联后连接于稳压二极管U3的正极。其中,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27、R26、R25;电容C26、C27;所述电阻R26、电容C26、电容C27、电阻R27并联,所述电阻R25串联于电容C27与电容C26之间。其中,所述输出电路VCC1包括二极管D1、电感L1、L2、电容C2、C3、C4;输出电路VCC2包括有电容C5、C7、C8、C10、C9、电阻R2、二极管D2、电感L4;输出电路VCC3包括有电感L6、二极管D5、电容C14、C12、C15、C13;输出电路VCC7包括有电感L5、电阻R3、二极管D3、电容C6;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容C1与电阻R1串联后一起并联于二极管D1的两端;所述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并联于VCC1端与地之间,所述电感L1串联与二极管D1的负极与VCC1端之间;所述电容C5与电阻R2串联后与二极管D2并联,所述电感L4的一端与VCC2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7、电容C8并联,所述C10与电容C9并联;所述电容C8的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感L4的两端;所述电感L5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容C6与电阻R3串联后并联于二极管D3的两端,所述VCC7端连接于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于电感的L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于电感L7的一端,所述电感L7的另一端连接VCC3端,所述VCC3端与地之间并联有电容C15与C13,所述电感L7的一端与地之间并联有电容C14与C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包括有提供恒流电源的软起电路、脉宽调制控制器U2、用于为脉宽调制控制器U2提高工作电源的恒压电源电路、晶体管Q6、分别为晶体管Q6提供脉冲缓冲的第一缓冲电路以及第二缓冲电路、用于驱动Q6的驱动电路、用于对主电流采样的采样电路、震荡电路、用于稳定输出的恒压调节电路、以及四组电源输出电路VCC1、VCC2、VCC3、VCC7、以及隔离光耦U1、变压器T1、电容C23、C24、C25,通过如此设计,实现了提高辅助电源的工作效率,最高效率可达89%,降低损耗,同时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辅助电源的辐射发射水平,提高其电磁兼容性;降低辅助电源输出电压纹波,输出电压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软起电路;2-第一缓冲电路;3-输出电路VCC1;4-输出电路VCC2;5-输出电路VCC3;6-第二缓冲电路;7-恒压电源电路;8-驱动电路;9-震荡电路;10-恒压调节电路;11-输出电路VCC7;12-采样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提供恒流电源的软起电路(1)、脉宽调制控制器U2、用于为脉宽调制控制器U2提高工作电源的恒压电源电路(7)、晶体管Q6、分别为晶体管Q6提供脉冲缓冲的第一缓冲电路(2)以及第二缓冲电路(6)、用于驱动Q6的驱动电路(8)、用于对主电流采样的采样电路(12)、震荡电路(9)、用于稳定输出电压的恒压调节电路(10)、以及电源输出电路VCC1(3)、电源输出电路VCC2(4)、电源输出电路VCC3(5)、电源输出电路VCC7(11)、以及隔离光耦U1、变压器T1、电容C23、C24、C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提供恒流电源的软起电路(1)、脉宽调制控制器U2、用于为脉宽调制控制器U2提高工作电源的恒压电源电路(7)、晶体管Q6、分别为晶体管Q6提供脉冲缓冲的第一缓冲电路(2)以及第二缓冲电路(6)、用于驱动Q6的驱动电路(8)、用于对主电流采样的采样电路(12)、震荡电路(9)、用于稳定输出电压的恒压调节电路(10)、以及电源输出电路VCC1(3)、电源输出电路VCC2(4)、电源输出电路VCC3(5)、电源输出电路VCC7(11)、以及隔离光耦U1、变压器T1、电容C23、C24、C25;所述驱动电路(8)包括电阻R19、R21、二极管D12、D10、三极管Q7、电容C22;所述二极管D10为双并联二极管,其负极公共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其正极公共端一同连接于二极管D12的负极,所述电容C22与电阻R21串联后一起并联于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震荡电路(9)包括有电阻R18以及电容C29,所述电阻R18与电容C29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起电路(1)包括有:电阻R4、R5、R7、R8、R10、R11、R12;三极管Q1、Q2、Q4、Q5;二极管D7;所述三极管Q1,其基极通过电阻R5与电源VCC4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电源VCC4连接,所述三极管Q2,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7与其基极相连;其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2与其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其正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10与二极管D7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电源电路(7)包括有:电感L8、二极管D6、D8、D9、电容C18、C17、电阻R9、三极管Q3;所述二极管D9为双并联二极管;所述二极管D9,其一个正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其负极与电源VCC连接,其另外一个正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其基极连接,其基极连接于二极管D8的负极,将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OV端;所述电容C17与电容C18并联连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8的正极之间;二极管D6,其负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其正极与电感L8的一端连接;电感L8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一个原边一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用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电路(2),包括有电阻R6、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全天自动化能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