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力专利>正文

一种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707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按重量100份计,配方如下:催化剂10~20份、吸附剂8~12份、余量为载体;所述催化剂选自氧化镨、氧化钕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所述催化剂中还含有氧化锆;所述吸附剂选自天然沸石、白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载体选自堇青石、页岩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陶瓷片为圆形,其尺寸为:直径50~190mm×厚度为8~16mm;每个陶瓷片上有开孔1000~10000个/片;孔径为1.0~1.5mm。本发明专利技术红外线燃气灶泛能陶瓷片广泛适用于天然气﹑液化气﹑煤制气﹑沼气等燃气灶,产品正常使用周期为8000小时以上,能大大提高燃气的“能效”,节省能源消耗,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减排,提高热效率值,提高劳动生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按重量100份计,配方如下:催化剂10~20份、吸附剂8~12份、余量为载体;所述催化剂选自氧化镨、氧化钕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所述催化剂中还含有氧化锆;所述吸附剂选自天然沸石、白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载体选自堇青石、页岩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陶瓷片为圆形,其尺寸为:直径50~190mm×厚度为8~16mm;每个陶瓷片上有开孔1000~10000个/片;孔径为1.0~1.5mm。本专利技术红外线燃气灶泛能陶瓷片广泛适用于天然气﹑液化气﹑煤制气﹑沼气等燃气灶,产品正常使用周期为8000小时以上,能大大提高燃气的“能效”,节省能源消耗,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减排,提高热效率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专利说明】一种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泛能技术在燃气能源领域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 能灶片。
技术介绍
燃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管道输送方便、价格低廉,给城乡居 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和实惠,已被普遍接纳。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燃气主要有天然气、液 化气、煤制气、沼气等。与之配套的燃气灶具燃烧方式主要为大气式和红外线式。红外线 燃气灶具在国外较为普遍,在国内起步较晚,普及率不高,但作为烤火炉使用较早。因红外 线灶具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等特点,国内各燃气灶具生产厂商都大力投入人、财、 物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大气式燃气灶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热负荷3. 8?4. Okw,热效率值多55%,一氧 化碳排放量< 〇. 05%。目前的大气式燃气灶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燃气燃烧不充分,在锅底面容易积碳、结垢,严重影响热传导性,浪费燃气; (2)火焰长,受环境气速影响大,传热方向性不强,散热面积大,热损失多; (3)锅底面积碳、燃烧不充分等造成一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合物等空气和环 境污染; (4)虽然燃气铺展在锅底面燃烧,但终因积碳、结垢、环境影响等诸多综合因素, 造成燃气热效率不高,能效低; 红外线式燃气灶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热负荷多3kw,热效率值多50%,一氧化 碳排放量< 〇. 05%。目前的红外线式燃气灶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热效率不高,能效低,效能一般为50%左右。 (2)没有根本转变燃气的催化燃烧方式,虽有方向性,但热辐射强度不够,红外线 质量差,热渗透能力弱。 (3)使用周期短,一般在6个月?1. 5年将逐渐减少或失去红外线功能。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我国能源供求矛盾日趋 突显,环境污染形势也日趋严竣。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重视,如何提 高燃气燃烧时的热效率值,提高热"能效",节约能源,减少燃烧产物NO、CO等造成环境污 染,成为人们研宄的热点。"新能源"转化为以"能效"为表象的能源形式,"能效"当前是继 炭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四大能源之后,又统领于四大能源之上的"第五大能源"。"能效"本 身,已成为能源创新的重中之重。"泛能"是一种系统能源的能效新技术。实现系统能源使 用效率最大化的方法,称为"泛能技术"。催化燃烧被认为是提高能效的最有效的途径。以 天然气燃烧为例:甲烷是最稳定的烃类,通常很难活化或氧化,且甲烷催化燃烧工作温度 较高,燃烧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同时天然气中含少量硫,因此,甲烷催化燃烧催 化剂必须具备较高的活性和较高的水热稳定性,以及一定的抗中毒能力,而通常催化剂活 性与稳定性是矛盾的。众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相关研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关于甲烷 催化燃烧反应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已多有报道,目前研宄较多的是PcUPt、Rh、Au等贵金属 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虽具有良好的低温起燃活性和催化性能,但价格昂贵,热稳定性相对 较差,易烧结,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燃气灶具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避免物理热损失,尽可 能将燃气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由被加热的物体吸收。具体技术方案为: a、增大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的比表面积,即增加微孔,使燃气燃烧充分,热 量均匀分布,并对外释放热能; b、由于灶片比表面积大,增大了燃气与催化剂、吸附剂的接触面,实现催化燃烧; c、在催化燃烧的状态下,提高了燃烧速度,缩短了燃烧时间,在燃烧过程中,燃气 燃烧时释放的热能更集中,温度更高,火力更猛; d、燃烧速度提高后,改变了热能的波长,增大了热辐射强度,提高了热能的传递速 度,使得热能更具有方向性和对被加热物体的渗透力,减少了热损失; e、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以热辐射为主,对流传热为辅,同时,又不失对被加 热物体表面的铺展性; f、调节灶片与被加热物的有效距离,一般10?30mm。 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深入的研宄分析和大量实验选择特定金属氧化物,包括稀土 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辅以特定天然无机材料为载体,并选择合适的吸附剂,通过高温烧 制制备成本专利技术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实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活性相和载体之间 的良好协同效应。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的方式实现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达到能效极值。 本专利技术是以提高能效为目的的泛能技术在燃气能源领域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为实现此专利技术目 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按重量100份计,配方如下:催化剂10?20份、 吸附剂8?12份、余量为载体。 其中,所述催化剂选自氧化镨、氧化钕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所述催化剂中还含有氧化锆。 所述吸附剂选自天然沸石和白土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载体选自堇青石、页岩石中的至少一种。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所述陶瓷片为圆形,其尺寸为:直径 50?190mmX厚度为8?16mm ;每个陶瓷片上有开孔1000?10000个/片;孔径为I. 0? I. 5mm〇 优选所述陶瓷片的尺寸为:直径140?180mmX厚度10?14mm ;每个陶瓷片上有 开孔4600?10000个/片;孔径为I. 0?I. 5mm。 当燃气为液化气时,陶瓷泛能灶片开孔的孔径为I. Imm ; 当燃气为天然气时,陶瓷泛能灶片开孔的孔径为I. 35mm ; 当燃气为煤制气时,陶瓷泛能灶片开孔的孔径为I. 5mm ; 当燃气为沼气时,陶瓷泛能灶片开孔的孔径为I. 5mm。 同时,本专利技术陶瓷泛能灶片所述的载体堇青石和页岩石与吸附剂天然沸石和白土 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无以计数的微孔,使陶瓷泛能灶片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气体吸附能 力。 燃气灶使用时,开启燃气开关,燃气进入灶体管内,由燃气流速引射会带入一次空 气,与燃气混合为混合燃气。由混合燃气流速引射会带入二次空气,再次混合。由于整块灶 片充满了无以计数的微孔,比表面积很大,再次混合后的混合燃气在高压混合燃气的推动 下,穿过陶瓷泛能灶片的开孔时,会以扩散的方式和微孔吸附的方式充满陶瓷片的开孔和 微孔,使得整块灶片富集混合燃气。点火时,整块灶片面的上方会燃起3?5_左右兰色火 苗,灶片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式红外线陶瓷泛能灶片,按重量100份计,配方如下:催化剂10~20份、吸附剂8~12份、余量为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氧化镨、氧化钕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柏刚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