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加端粒酶活性的组合物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8296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增加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药物制剂。所述方法和组合物适用于通过患者细胞或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增加来治疗经受治疗的疾病。它们还适用于提高培养中细胞的复制能力,如在离体细胞疗法中,以及适用于提高干细胞与祖细胞的增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为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0/035119,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5月1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增加端粒酶活性的组合物和方法”的PCT申请于2011年12月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后申请号为201080023810.9的中国国家阶段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对在先申请的引用本申请要求2009年5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179,305号的权益,所述临时专利申请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增加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和组合物。专利技术背景端粒酶是催化端粒重复序列添加到端粒的末端的一种核糖核蛋白。端粒是在染色体末端加帽的重复序列长串,认为它们可以稳定染色体。人体中,端粒通常长7–10kb并且包含序列-TTAGGG-的多个重复序列。端粒酶在大多数成体细胞中不被表达,并且端粒长度随连续复制轮数增加而减少。在一定轮数的复制之后,端粒的逐次缩短导致细胞进入端粒危机阶段,而这又导致细胞衰老。某些疾病与端粒的快速缺失从而导致细胞过早衰老有关。已经显示,编码人体细胞中人端粒酶蛋白的基因的表达可赋予永生化表型,这可能是通过绕过细胞的自然衰老途径实现的。此外,已经显示,在具有短端粒的老化细胞中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可产生端粒长度的增加,并恢复通常与年轻细胞有关的表型。与肿瘤细胞和某些干细胞相比而言,体细胞几乎不具有端粒酶活性并且在至少一些染色体的端粒末端缩短到临界长度时停止分裂,从而导致程序性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由于低端粒酶活性会加强体细胞中端粒重复序列的缺失(从而导致衰老),所以端粒酶活性的诱导(其具有将端粒重复序列的阵列添加到端粒的作用)由此赋予非永生化体细胞增加的复制能力,并赋予衰老细胞增殖和在受损组织修复后立即适当地离开细胞周期的能力。举例来说,Bodnar Science279(5349):349-52(1998年1月16));White,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WO2000/08135号(2000年2月));Hannon等人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WO99/35243号(1999年7月)和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WO2000/031238号(2000年6月));Franzese等人Lifescience69(13)1509-20(2001),和Yudoh等人J.Bone and Mineral Res.16(8):1453-1464(2001)中研究了治疗学上增加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在这些报导中,一般利用编码人端粒酶的蛋白质组分的基因hTERT的过表达,或者利用介导端粒酶的组装的蛋白质(例如,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来增加端粒酶活性(White,PCT第WO2000/08135号)。Franzese等人报导,规定用于HIV感染治疗的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Saquinavir)可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Vasa等人Circ Res.87(7)540-2(2000)中描述了通过施用一氧化氮(NO)前体进行的端粒酶的激活,以及由此产生的内皮细胞衰老的延迟。已经报导,黄芪苷家族的各种皂苷具有各种生物效应,包括增加端粒酶活性,Harley等人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WO2005/000245号。开发一种作为有效的端粒酶激活剂的化合物将是有益的。专利技术概述本文描述的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用于增加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化合物和方法以及用于这些方法中的组合物。这些方法和组合物可以在细 胞培养中的细胞上施用,即,在体外(in vitro)或离体(ex vivo),或者在体内(in vivo)的细胞上施用,诸如在受试者组织中生长的细胞,所述受试者包括人受试者和非人哺乳动物。先前已经报导,黄芪苷家族的各种皂苷具有各种生物效应,包括增加端粒酶活性,Harley等人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WO2005/000245号。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其中所述的包括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在内的天然化合物在口服施用给某些哺乳动物物种时,其生物利用度非常有限。尚不清楚有限的生物利用度是归结于哺乳动物对化合物的低摄取,还是归结于化合物在某些哺乳动物物种中的高代谢,或者是归结于两者的组合。这种低生物利用度意味着先前描述的化合物在某些哺乳动物物种中作为口服端粒酶激活剂而言,其有效性相当低。可以确定对新化合物存在需要,这些新化合物会是强效的端粒酶激活剂,还在许多哺乳动物物种中以口服方式具有可利用性,并且在代表性哺乳动物物种中具有改进的半衰期。本文描述的化合物拥有这些所需性质。在具体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含如下所述的式I化合物和其药用盐。本专利技术的多方面包括这些化合物用于药物应用中的制剂,特别是在细胞中增加的端粒酶活性被显示或被预计是有益的应用中。还提供将化合物和其制剂用于这些应用的方法,包括在已经确定对细胞或组织中增加的端粒酶活性的需要或其优势之后,应用或施用这些制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在一方面包括式I的化合物: 其中X1选自酮基(=O)、羟基(-OH)和其中X2选自酮基(=O)、羟基(-OH)和其中X3选自酮基(=O)、羟基(-OH)和其中X1、X2或X3中的至少一个分别是其中R1或R2独立地选自-CH(CH3)2和-CH(CH3)CH2CH3;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X1是-OC(O)CH(NH2)R1,其中R1选自由-CH(CH3)2或-CH(CH3)CH2CH3组成的群组。在另一实施方案中,X2是-OC(O)CH(NH2)R2,其中R2选自由-CH(CH3)2或-CH(CH3)CH2CH3组成的群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X1、X2或X3中的至少一个是-OC(O)CH(NH2)CH(CH3)2。在另一实施方案中,X1和X2都是-OC(O)CH(NH2)CH(CH3)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X1或X2中的至少一个是-OC(O)CH(NH2)CH(CH3)CH2CH3。在另一实施方案中,X1和X2都是-OC(O)CH(NH2)CH(CH3)CH2CH3。在式I的选定实施方案中,X1是-OC(O)CH(NH2)CH(CH3)2并且X2和X3独立地选自羟基和酮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X2是-OC(O)CH(NH2)CH(CH3)2并且X1和X3独立地选自羟基和酮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X3是-OC(O)CH(NH2)CH(CH3)2并且X1和X2独立地选自羟基和酮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X1和X2都是-OC(O)CH(NH2)CH(CH3)2并且X3是OH。在其他实施方案中,X1是-OC(O)CH(NH2)CH(CH3)2并且X2和X3均是OH。在其他实施方案中,X2是-OC(O)CH(NH2)CH(CH3)2并且X1和X3均是OH。在式I的选定实施方案中,X1是-OC(O)CH(NH2)CH(CH3)CH2CH3并且X2和X3独立地选自羟基和酮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X2是-OC(O)CH(NH2)CH(CH3)CH2CH3并且X1和X3独立地选自羟基和酮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X1和X2都是-O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式I的化合物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1选自酮基、羟基和其中X2选自酮基、羟基和其中X3选自酮基、羟基和其中X1、X2和X3中的至少一个分别是其中R1或R2独立地选自‑CH(CH3)2和‑CH(CH3)CH2CH3。

【技术特征摘要】
2009.05.18 US 61/179,3051.一种式I的化合物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X1选自酮基、羟基和
其中X2选自酮基、羟基和
其中X3选自酮基、羟基和
其中X1、X2和X3中的至少一个分别是
其中R1或R2独立地选自-CH(CH3)2和-CH(CH3)CH2CH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1是其中R1选自由-CH(CH3)2或-CH(CH3)CH2CH3组成的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2是其中R2选自由-CH(CH3)2或-CH(CH3)CH2CH3组成的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3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1、X2或X3中的至少一个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1和X2都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1或X2中的至少一个是-OC(O)CH(NH2)CH(CH3)CH2CH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1和X2都是-OC(O)CH(NH2)CH(CH3)CH2CH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1是-OC(O)CH(NH2)CH(CH3)2并且X2和X3均是O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1是-OC(O)CH(NH2)CH(CH3)CH2CH3并且X2和X3均是-OH。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2是-OC(O)CH(NH2)CH(CH3)2并且X1和X3均是OH。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2是-OC(O)CH(NH2)CH(CH3)CH2CH3并且X1和X3均是OH。
13.一种化合物,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盐酸盐。
15.一种化合物,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2-(L)-氨基-3-甲基-丁酸-6α,16β-二羟基-17-[5-(1-羟基-1-甲基-乙基)-2-甲基-四氢呋喃-2-基]-4,4,13,14-四甲基-十四氢-环丙[9,10]环戊[a]菲-3β-基酯;
2-(L)-氨基-3-甲基-丁酸-6α-(2-氨基-3-甲基-丁酰氧基)-16β-羟基-17-[5-(1-羟基-1-甲基-乙基)-2-甲基-四氢呋喃-2-基]-4,4,13,14-四甲基-十四氢-环丙[9,10]环戊[a]菲-3β-基酯;
2-(L)-叔丁氧羰氨基-3-甲基-丁酸-3b-乙酰氧基-16b-羟基-17-[5-(1-羟基-1-甲基-乙基)-2-甲基-四氢呋喃-2-基]-4,4,13,14-四甲基-十四氢-环丙[9,10]环戊[a]菲-6a-基酯;
2-(L),3-二甲基-戊酸-6α,16β-二羟基-17-[5-(1-羟基-1-甲基-乙基)-2-甲基-四氢呋喃-2-基]-4,4,13,14-四甲基-十四氢-环丙[9,10]环戊[a]菲-3β-基酯,
2-(L)-氨基-3-甲基-丁酸,16β-羟基-17-[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B·哈里S·P·科沃M·罗摩斯罕P·H·拉米亚Z·Z·波特S·弗斯T·林
申请(专利权)人:TA科学公司美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