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用途、电子设备机壳和/或模组的胶框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8086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用途、电子设备机壳和/或模组的胶框的制备方法,涉及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的产品既能满足高刚性高尺寸稳定性的要求,又能获得高光免喷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包括:15~25wt%的碳纤维、50~70wt%的PC+ABS合金、10~20wt%的光滑剂、2~4wt%的增韧剂和0.3~0.5wt%的抗氧化剂;其中,所述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大于等于40。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适用于薄壁产品的注塑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用途、电子设备机壳和/或模组的胶框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新材料技术在电视上的发展和应用往往是和电视产品结构形态的变化密切关联的。近年来,电视结构形态进行着日新月异的显著变化,结构形态的变化趋势非常清晰,即超窄超薄,需要配合进行模组、前后壳的超薄和超窄设计。因此需要对产品的壁厚进行减薄、取消或者降低加强筋的高度,这些设计趋势的变化,如果还是用以前的材料方案,材料的刚性和尺寸稳定性已经不能满足部件的设计要求。因此,需要配合产品的结构形态变化,开发出高刚性高尺寸稳定性的材料。目前现有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材料方案主要有:1)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方案,该方案通常是将树脂涂覆在碳纤维粘布上,通过热压成型来制备薄壁产品;2)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材料方案,该方案通常是将玻璃纤维与树脂材料混合形成的复合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来制备薄壁产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方案1)通常只能用于热压成型,虽然得到的产品具有高刚性和高尺寸稳定性,但是,热压成型后的制件外观质量较差,通常需要后处理;而方案2)得到的产品,虽然外观效果较好,但是玻纤增强树脂材料的刚性和尺寸稳定性无法满足薄壁产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用途、电子设备机壳和/或模组的胶框的制备方法,该碳纤维增强树脂r>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的产品既能满足高刚性高尺寸稳定性的要求,又能获得高光免喷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包括15~25wt%的碳纤维、50~70wt%的PC+ABS合金、10~20wt%的光滑剂、2~4wt%的增韧剂和0.3~0.5wt%的抗氧化剂;其中,所述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大于等于4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用途,其中,该复合材料能够用于注塑电子设备机壳和/或模组的胶框。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机壳和/或模组的胶框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在80~90℃下烘料2~4小时;将烘料后的所述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塑化和熔融;将熔融的所述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在表面温度为100~170℃的模具内注塑以获得电子设备机壳和/或模组的胶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用途、电子设备机壳和/或模组的胶框的制备方法,包括碳纤维和PC+ABS合金,碳纤维有效地增强了工程塑料合金,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大于等于40,其流动性较高,既能避免注塑成型时填充及熔接不良,还有利于提高碳纤维的分散性并减小碳纤维的取向性,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碳纤维向表面迁徙的趋势,克服了外观浮纤;光滑剂的添加,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表面光泽度并进一步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并且,流动性较高的PC+ABS合金和光滑剂协同作用,获得了高光免喷效果的注塑产品;增韧剂的添加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韧性;抗氧化剂的添加,有效地防止在较高的注塑温度下(比如250℃),树脂基体即PC+ABS合金的氧化降解,从而保证了注塑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由该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的产品既能满足高刚性高尺寸稳定性的要求,又能获得高光免喷效果,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韧性,满足了使用过程中的韧性需求,且能保证注塑过程的顺利进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包括15~25wt%的碳纤维、50~70wt%的PC+ABS合金、10~20wt%的光滑剂、2~4wt%的增韧剂和0.3~0.5wt%的抗氧化剂;其中,所述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大于等于4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和PC+ABS合金,碳纤维有效地增强了PC+ABS合金,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大于等于40,其流动性较高,既能避免注塑成型时填充及熔接不良,还有利于提高碳纤维的分散性并减小碳纤维的取向性,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碳纤维向表面迁徙的趋势,克服了外观浮纤;光滑剂的添加,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表面光泽度,并进一步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并且,流动性较高的PC+ABS合金和光滑剂协同作用,获得了高光免喷效果的注塑产品;增韧剂的添加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韧性;抗氧化剂的添加,有效地防止在较高的注塑温度下(比如250℃),树脂基体即PC+ABS合金的氧化降解,从而保证了注塑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由该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的产品既能满足高刚性高尺寸稳定性的要求,又能获得高光免喷效果,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韧性,满足了使用过程中的韧性需求,且能保证注塑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各种原料均可以通过市售的方式获得。具体地,碳纤维可以为24K碳纤维,即每束碳纤维束有24000根碳纤维,碳纤维的直径大约为8μm,碳纤维的长径比大约为37.5-6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PC+ABS合金为流动性较好的PC+ABS合金;比如,该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可以大于等于40,比如为40、42、44、46、48、50等;优选地,该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大于等于46。具体地,该PC+ABS合金可以选用三星第一毛织的1017D型号的PC+ABS合金,其熔融指数为46(220℃,10kg)。这样,选用超高流动性的PC+ABS合金,能够有效地降低碳纤维向表面迁徙的趋势、克服外观浮纤,从而获得表面更加光滑的免喷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熔融指数是使用最常用的测试标准ASTM D 1238进行测量的,该测试标准的量测仪器是熔液指数计(MeltIndexer),熔融指数的单位为g/10min。具体的测试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光滑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以提高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和表面光泽度。增韧剂可以为乙烯-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15~25wt%的碳纤维、50~70wt%的PC+ABS合金、10~20wt%的光滑剂、2~4wt%的增韧剂和0.3~0.5wt%的抗氧化剂;其中,所述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大于等于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15~25wt%
的碳纤维、50~70wt%的PC+ABS合金、10~20wt%的光滑剂、2~4wt%
的增韧剂和0.3~0.5wt%的抗氧化剂;
其中,所述PC+ABS合金的熔融指数大于等于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还包括润滑剂和色粉;所述润滑剂为
0.5~1.0wt%,所述色粉为0.3~0.7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纤维为20~25wt%,所述PC+ABS合金为54~61wt%,所述光滑
剂为14~16wt%,所述增韧剂为3~4wt%,所述抗氧化剂为0.3~0.5wt%,
所述润滑剂为0.7~1.0wt%,所述色粉为0.3~0.4wt%。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其
特征在于,所述PC+ABS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洋李洋洋王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