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7995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由导套、导柱、气缸、电机、夹具以及轴承座等所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中能够将压铸出来的车轮平稳的接住,然后四个合模飞边去掉,避免了车轮直接掉落在托盘上所造成的正面磕碰伤,以及车轮蘸水冷却后飞边变硬不好去除的问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轮铸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铝合金车轮的低压铸造生产过程中,刚刚开模的车轮温度非常高,车轮整体硬度较低。传统的接料方法是,托盘转动到车轮下方,顶杆将车轮顶出上模,然后车轮正面掉落在托盘上,这种方式极易造成车轮正面的磕碰伤,提高废品率。 另外,传统的去合模飞边的方式是,将车轮蘸水冷却后再去除。在冷却之后,飞边硬度高,不易去除。 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来克服以上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取料装置,它能自动将刚刚脱模的车轮平稳接住,并且实现去飞边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由导柱、下导套、固定板、升降气缸、升降板、上导套、弹簧、上板、轴承座、转角缸、夹具、转动平台、转动轴、车刀、刀座、导轨、进给气缸、支座、电机、转臂以及转动轴承座所组成,固定有四个下导套和两个升降气缸的固定板,下端与转臂相连;升降气缸的输出杆与固定有四个上导套的升降板铰接;上板的下方固定有四根导柱和电机,上端固定有轴承座;弹簧套在导柱上,固定在升降板和上板之间;四根导柱分别于四个上导套和四个下导套相配合;上方安装有三个转角缸、夹具的转动平台与固定在轴承座中的转动轴上方相联接;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的下端相连;刀座通过导轨与支座的上端相连;车刀安装在刀座内;进给气缸固定在支座的侧面,其输出杆与刀座相连;轴承座固定在转臂的末端,与车轮压铸机的某一位置联接。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由导柱(1)、下导套(2)、固定板(3)、升降气缸(4)、升降板(5)、上导套(6)、弹簧(7)、上板(8)、轴承座(9)、转角缸 (10)、夹具(11)、转动平台(12)、转动轴(13)、车刀(14)、刀座(15)、导轨(16)、进给气缸 (17)、支座(18)、电机(19)、转臂(20)以及转动轴承座(21)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有四个下导套(2)和两个升降气缸(4)的固定板(3),下端与转臂(20)相连;升降气缸(4)的输出杆与固定有四个上导套(6)的升降板(5)铰接;上板⑶的下方固定有四根导柱(I)和电机(19),上端固定有轴承座(9);弹簧(7)套在导柱⑴上,固定在升降板(5)和上板 [8]之间;四根导柱(I)分别与四个上导套(6)和四个下导套(2)相配合;上方安装有三组转角缸(10)和夹具(11)的转动平台(12)与固定在轴承座(9)中的转动轴(13)上方相联接;电机(19)的输出端与转动轴(13)的下端相连;刀座(15)通过导轨(16)与支座(18)的上端相连;车刀(14)安装在刀座(15)内;进给气缸(17)固定在支座(18)的侧面,其输出杆与刀座(15)相连;以及轴承座(21)固定在转臂(20)的末端,与车轮压铸机联接。 实际使用时,当车轮即将脱模时,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板和四根弹簧使上板、电机、夹具以及转动平台等上升,待车轮与夹具接触后弹簧被稍微压缩,此时三个转角缸将车轮夹紧,顶杆将车轮顶出上模;升降气缸通过导柱及弹簧使车轮下降到一定位置后,整套装置通过转臂和转动轴承座被转出压铸机;停留半分钟后,进给气缸通过导轨使车刀与车轮外轮辋接触,电机带动车轮旋转,此时可将压铸后的四个合模飞边去掉。 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能够将压铸出来的车轮平稳的接住,然后四个合模飞边去掉,避免了车轮直接掉落在托盘上所造成的正面磕碰伤,以及车轮蘸水冷却后飞边变硬不好去除的问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制作成本非常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的工作视图。 图中,I 一导柱、2 —下导套、3 —固定板、4 一升降气缸、5 —升降板、6 —上导套、7 一弹簧、8 —上板、9 一轴承座、10 —转角缸、11 一夹具、12 —转动平台、13 —转动轴、14 一车刀、15 —刀座、16 —导轨、17 —进给气缸、18 —支座、19 一电机、20 —转臂、21 —转动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 该装置由导柱1、下导套2、固定板3、升降气缸4、升降板5、上导套6、弹簧7、上板8、轴承座9、转角缸10、夹具11、转动平台12、转动轴13、车刀14、刀座15、导轨16、进给气缸17、支座18、电机19、转臂20以及转动轴承座21所组成,固定有四个下导套2和两个升降气缸4的固定板3,下端与转臂20相连;升降气缸4的输出杆与固定有四个上导套6的升降板5铰接;上板8的下方固定有四根导柱I和电机19,上端固定有轴承座9 ;弹簧7套在导柱I上,固定在升降板5和上板8之间;四根导柱I分别与四个上导套6和四个下导套2相配合;上方安装有三组转角缸10和夹具11的转动平台12与固定在轴承座9中的转动轴13上方相联接;电机19的输出端与转动轴13的下端相连;刀座15通过导轨16与支座18的上端相连;车刀14安装在刀座15内;进给气缸17固定在支座18的侧面,其输出杆与刀座15相连;轴承座21固定在转臂20的末端,与车轮压铸机的主体部分联接。 在工作过程中,当车轮即将脱模时,升降气缸4通过升降板5和四根弹簧7使上板8、电机19、夹具11以及转动平台12等上升,待车轮与夹具11接触后弹簧7被稍微压缩,此时三个转角缸10将车轮夹紧,顶杆将车轮顶出上模;升降气缸4通过导柱I及弹簧7使车轮下降到一定位置后,整套装置通过转臂20和转动轴承座21被转出压铸机;停留半分钟后,进给气缸17通过导轨16使车刀14与车轮外轮辋接触,电机19带动车轮旋转,此时可将压铸后的四个合模飞边去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由导柱(1)、下导套(2)、固定板(3)、升降气缸(4)、升降板(5)、上导套(6)、弹簧(7)、上板(8)、轴承座(9)、转角缸(10)、夹具(11)、转动平台(12)、转动轴(13)、车刀(14)、刀座(15)、导轨(16)、进给气缸(17)、支座(18)、电机(19)、转臂(20)以及转动轴承座(21)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有四个下导套(2)和两个升降气缸(4)的固定板(3),下端与转臂(20)相连;升降气缸(4)的输出杆与固定有四个上导套(6)的升降板(5)铰接;上板(8)的下方固定有四根导柱(1)和电机(19),上端固定有轴承座(9);弹簧(7)套在导柱(1)上,固定在升降板(5)和上板(8)之间;四根导柱(1)分别与四个上导套(6)和四个下导套(2)相配合;上方安装有三组转角缸(10)和夹具(11)的转动平台(12)与固定在轴承座(9)中的转动轴(13)上方相联接;电机(19)的输出端与转动轴(13)的下端相连;刀座(15)通过导轨(16)与支座(18)的上端相连;车刀(14)安装在刀座(15)内;进给气缸(17)固定在支座(18)的侧面,其输出杆与刀座(15)相连;以及轴承座(21)固定在转臂(20)的末端,与车轮压铸机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压铸机取料装置,由导柱(1)、下导套(2)、固定板(3)、升降气缸(4)、升降板(5)、上导套(6)、弹簧(7)、上板⑶、轴承座(9)、转角缸(10)、夹具(11)、转动平台(12)、转动轴(13)、车刀(14)、刀座(15)、导轨(16)、进给气缸(17)、支座(18)、电机(19)、转臂(20)以及转动轴承座(21)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有四个下导套(2)和两个升降气缸(4)的固定板(3),下端与转臂(20)相连;升降气缸⑷的输出杆与固定有四个上导套(6)的升降板(5)铰接;上板⑶的下方固定有四根导柱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博文张亚丛郭建东王永宁朱志华李昌海熊彬羽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