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效型太阳能电池铝基背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氟树脂涂层(1)、铝箔层(2)、第一粘结层(3)、PET膜层(4)、第二粘结层(5)和荧光增效膜层(6),第一粘结层(3)的两面分别与铝箔层(2)、PET膜层(4)贴合,第二粘结层(5)的两面分别与PET膜层(4)、荧光增效膜层(6)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荧光增效膜层,通过在增效膜层中加入荧光剂,能吸收10-400nm的紫外光,能转化利用现有电池片无法转化的光波,拓宽对太阳光谱吸收转化范围,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増效型太阳能电池铝基背板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背板
,具体涉及一种增效型太阳能电池铝基背板。
技术介绍
当前,太阳能发电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及使用寿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的水汽阻隔能力和散热性能对输出功率及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业内倾向于采用水汽阻隔能力和散热性更加良好的铝基背板作为解决方案。现有的铝基背板虽然对散热和水汽阻隔有改善作用,但是由于铝箔对背光方向的散射光同样具有很强的阻挡作用,影响了对这部分光能的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同时,目前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光谱主要集中在400-700nm的可见光波段,对低于400nm的紫外波段基本不吸收,造成部分太阳光的能量不能被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使得当前商业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基本处在14%-17%,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难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转化利用现有电池片无法转化的光波,拓宽对太阳光谱吸收转化范围,将可以更好的挖掘晶体硅电池片的潜能,通过增加很小的投入产生更大的效益,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转换率高的增效型太阳能电池铝基背板。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增效型太阳能电池铝基背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氟树脂涂层、铝箔层、第一粘结层、PET膜层、第二粘结层和荧光增效膜层,第一粘结层的两面分别与铝箔层、PET膜层贴合,第二粘结层的两面分别与PET膜层、荧光增效膜层贴合。 其中,所述氟树脂涂层的厚度为3-40 μ m。 其中,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10-75 μπι。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第二粘结层的厚度均为5-30 μm。 其中,所述PET膜层的厚度为100-400 μ m。 其中,所述荧光增效膜层的厚度为15-150 μm。 其中,所述荧光增效膜层可以是以聚烯烃树脂和粘结性树脂为主体树脂的薄膜,可以是以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乙烯醇缩丁醛为主体树脂的薄膜,可以是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主体树脂的薄膜,可以是以高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主体树脂的薄膜,还可以是以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主体树脂的薄膜。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氟树脂涂层,增加氟含量,从而提高背板的抗紫外能力,使背板耐水解性及附着力大大提高;本技术专利采用铝箔层,增强水汽阻隔能力,对电池片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也避免使用价格昂贵的氟树脂薄膜;本技术采用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使得各层之间粘结性能优异、湿热处理前后均具有良好的耐水汽透过性;本技术采用的PET膜层具有抗水解、抗氧化功能,延长使用年限,节约经济成本;本技术采用荧光增效膜层,通过在增效膜层中加入荧光剂,能吸收10-400nm的紫外光,能转化利用现有电池片无法转化的光波,拓宽对太阳光谱吸收转化范围,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较传统背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1%以上,发电能力提升12%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 一氟树脂涂层、2—铝箔层、3—第一粘结层、4一PET膜层、5—第二粘结层、6—增效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见图1,一种增效型太阳能电池背板,所述电池背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氟树脂涂层1、铝箔层2、第一粘结层3、PET膜层4、第二粘结层5和荧光增效膜层6,第一粘结层3的两面分别与铝箔层2、PET膜层4贴合,第二粘结层5的两面分别与PET膜层4、荧光增效膜层6贴合。 本技术采用氟树脂涂层1,作为对铝箔的防护,提高背板的使用寿命;增加铝箔层2,使背板的水汽阻隔能力大大提高,也避免使用价格昂贵的氟树脂薄膜;采用第一粘结层3和第二粘结层5,使得各层之间粘结性能优异、湿热处理前后均具有良好的耐水汽透过性;采用的PET膜层4具有抗水解、抗氧化功能,延长使用年限,节约成本。采用荧光增效膜层6,通过在增效膜层中加入荧光剂,能吸收10-400nm的紫外光,能转化利用现有电池片无法转化的光波,拓宽对太阳光谱吸收转化范围,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较传统背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1%以上,发电能力提升12%以上。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荧光增效膜层6是以聚烯烃树脂和粘结性树脂为主体树脂的薄膜。本技术通过在该复合膜中加入荧光剂,能吸收10-400nm的紫外光,能转化利用现有电池片无法转化的光波,拓宽对太阳光谱吸收转化范围,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为使本技术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荧光增效膜层6是以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乙烯醇缩丁醛为主体树脂的薄膜。 本技术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增效膜层6是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主体树脂的薄膜。本技术通过在该复合膜中加入荧光剂,能吸收10-400nm的紫外光,能转化利用现有电池片无法转化的光波,拓宽对太阳光谱吸收转化范围,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 本技术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增效膜层6是以高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主体树脂的薄膜。本技术通过在该复合膜中加入荧光剂,能吸收10-400nm的紫外光,能转化利用现有电池片无法转化的光波,拓宽对太阳光谱吸收转化范围,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 本技术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增效膜层6是以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主体树脂的薄膜。本技术通过在该复合膜中加入荧光剂,能吸收10-400nm的紫外光,能转化利用现有电池片无法转化的光波,拓宽对太阳光谱吸收转化范围,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氟树脂涂层I的厚度为3-40 μ mo所述氟树脂涂层I的厚度为3-20 μπι、20-30 μm或30_40 μm,该厚度范围内的氟树脂涂层I性能稳定,成本低廉。为使本技术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氟树脂涂层I的厚度为5 μπι。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层2的厚度为10-40 μ m?所述铝箔层2的厚度为10_20μ m、20-30 μ m或30-40 μ m,该厚度范围内的铝箔层2水汽阻隔率高,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寿命长,衰减慢。为使本技术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铝箔层2的厚度为15 μπι。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层3、第二粘结层5的厚度均为5-30 μπι。所述第一粘结层3、第二粘结层5的厚度均为5-10、10-20或20-30 μ m,该厚度范围内的第一粘结层 3、第二粘结层5透光率好,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为使本技术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第一粘结层3、第二粘结层5的厚度均为20 μπι。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膜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效型太阳能电池铝基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氟树脂涂层(1)、铝箔层(2)、第一粘结层(3)、PET膜层(4)、第二粘结层(5)和荧光增效膜层(6),第一粘结层(3)的两面分别与铝箔层(2)、PET膜层(4)贴合,第二粘结层(5)的两面分别与PET膜层(4)、荧光增效膜层(6)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效型太阳能电池铝基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氟树脂涂层(1)、铝箔层(2)、第一粘结层(3)、PET膜层(4)、第二粘结层(5)和荧光增效膜层(6),第一粘结层(3)的两面分别与铝箔层(2)、PET膜层(4)贴合,第二粘结层(5)的两面分别与PET膜层(4)、荧光增效膜层(6)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型太阳能电池铝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树脂涂层(I)的厚度为3-40 μ 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孝熹,徐海燕,方艳,吴松,唐春峰,张曙光,董青山,高小君,
申请(专利权)人: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