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理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加热、冷却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7194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13:26
一种用于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加热、冷却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技术,尤其是汽轮机的排汽流经过主管道管束或双半圆管道热管束或双套管组合系统的通流单元组合体,即时互通给水流与排汽流的相对隔壁闭合正反方向流过管束热交换壁或超导热管管束或内套管的热交换壁,把持续不断地逐一热卸载换热而来的微冷凝排汽流经给水泵形成给水流推入热交换壁另一侧(端、环)闭合循环逐一热加载而去的微冷凝发电的锅炉给水装置和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加热、冷却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加热、冷却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技术,尤其是带有汽轮机排汽的汽与汽或汽与水两相往复内循环锅炉给水流的冷却与蓄热同步实现的锅、罐、阀、弯、泵、套管网等有机组合为汽轮机排汽微冷凝闭合循环泵系的锅炉给水的随机各型,在准绝热保温环境下代替常规冷却塔和冷凝性换热供热系统的电站余热全回收发电的准等于锅炉效率的超高发电效率的辅机配套系统和微冷凝发电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全世界所有的热力发电厂凡采用汽轮机发电技术,则无一不是采用冷却塔系统或冷凝换热供热管网系统,系统只能是把汽轮机尾汽冷却到水泵安全给水的温度和密度标准后方可进行正常的锅炉给水,否则,将无法运转。因此,全球各个国家无论科技发达程度如何所发得二次能源的电力都必须白白损失半数以上的一次能源为前提代价,既造成了有限矿物能源的浪费和资源锐减,又严重污染大气和加剧地球温室效应并带来了诸如地球升温、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80%的大城市周居在沿海)、气候反常的灾害日渐加重等等,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全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间接地激化了能源危机为爆发点的地区争端乃至局部战争。据统计,在中国,全国热电厂的平均发电效率值不足百分之四十,在全球,最高发电效率发电水平的电站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超超临界锅炉(331^/7001 )仅只52%,中国上海正在新建的12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燃机联合循环发电的天然气等电站的发电效率也不过设计到60%。如此,似乎是说,只有进一步提高到临界、超临界压力等才能闻效发电,然而超超临界等超闻压发电不仅使电站设备成本造价闻昂,而且使安全运行等管理成本过高……面对全球现行热力发电的技术和设备都不可避免地要把50?80%的一次能源或被称为第五能源的一次余热资源冷却掉或者经过低热流密度负载耗热冷却之后才能获得20?30%第五能源转换率的现状,我们不可能把这些滞后发展的技术和大量发电站设备在短期内全部淘汰而再全面更新换代,必须研究出台适合各国国情和世界现实情况的改进与提高方案来;再如,中国水泥行业等处在国际领先水平的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或高温窑炉烟气余热纯低温发电技术,仍然是效率低下,仅以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为例每吨熟料至少有六十万大卡以上的余热总量却只发出30?50度电量,原因是除了现行余热锅炉技术在对流热交换方面还远远没有避免“热交换相位重叠”和“烟气余热回收工程中,烟气温度下降曲线与余热器工质水温度升温曲线永不相交”理论的束缚等造成余热锅炉出力的热流密度过低之外,主要的原因还有现水平的汽轮机效率参数将随着蒸汽热流密度的小幅降低而大幅度减小的“致命性”缺陷;又如,现行太阳能聚焦集热性的蒸汽锅炉汽轮机循环发电技术无法降低十分昂贵的设备造价和有效提高发电效率,近二十年来仍停滞在美国西部的上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的试验站水平(包括塔、碟、槽、烟囱式几种太阳能电站在内)之上没有明显提高和得到商业推广——二次能源转换效率普遍过低全球各国均一无例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现役热电厂的取代冷却塔的锅、罐、阀、弯、泵、套管等管网的微冷凝发电的内循环泵给水技术的创新把凡是汽轮机排汽的余热准全效回收,并将其同步利用在一次能源燃烧的锅炉发电循环的低温低压蒸汽出力或中、高、超高压蒸汽出力乃至于亚临界、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的蒸汽出力之中,作为锅炉再热性“产热”出力循环的泵给水“余热平台”的基数,使全球各地的热电厂降耗30?50%,达到一次能源的准全效发电。与此同时,把全球未来新建的热力发电的设备工作压力标准降至中高压水准而实现60?90%的发电效率。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主承压串并的主管道各管两端设法兰平管板和拢流凹管板,板板密集钻孔并过主管道内腔穿若干内细管管束,束两端均匀地焊接或胀接在两端管板之上,管束内腔与管束壁外的主管道腔互为两个相对闭合系。管束内腔的给水流管道是经与其彼此通流单元联通或直接、弯接、套管连接等管件接头的平、凹管板或联接总成的法兰对接构成;主管道设由各管道通流单元两端的联接法兰联通各主管道,道通流单元各自两腔相对闭合而唯由若干管道腔的法兰外联管彼此各单元首、尾联接对应相通构成相对于管束内腔的反向排汽流的系统排汽流管道;主管道与主管道彼此单元以单管平(首〉、凹(尾)法兰一一延直、弯、上、下、左、右三维方向的顺次接踪式或并设若干串联或多道并联,并联中每单支串联组合体的各通流单元彼此首尾接踪式伸延连接体的统一相对闭合又系统内循环相通的隔壁对流的组体管道,管道组体两端分为高温端(设排汽入流口座和给水出流口座)和低温端(设排汽出流口座和给水入流口座);高温端的排汽入流口座接来现役热电厂发电循环系统的汽轮机排汽管道而相应停止向冷却塔或冷凝系排汽(关闭塔截阀),高温端的给水出流口座(打开给水阀)接去锅炉;低温端的排汽出流口座接入一至若干个彼此串并的微冷罐(罐内设有水冷闭合夹层或横竖流水或盘旋另系闭合流水的微水冷盘管或蛇管热交换器),罐继接去给水泵,泵闭合接通低温端的给水入流口座,座引给水流推水进入拢流腔,给水流管道等直至高温端的高温端帽腔罐上的给水出流口座,座接去给水联管,管通与设有入水逆止系统和安全补水系统并联式通入锅炉或者锅炉里再热器集箱;微小型发电系统设有双套管(排汽流自高温端外套管口通入并过若干联接法兰连接的双套管通流单元至低温端的外套管口引出并闭合通入微冷罐继进给水泵,泵续闭合推出给水流并接入低温端的内套管口进系统内套管内形成正向于外套管内排汽流的反向流的给水流,流至系统高温端的内套管口顺以引给水联管推向锅炉的“微型太阳能蒸汽锅炉 ? 汽轮机发电机组 ? 微冷凝循环发电”的前后单向通内外定向通系统循环总通的给水系统)的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大容量或低温发电系统配套还设有双半圆管道通流单元组合体微冷凝发电(上下双半圆管道沿横向中位水平上下对扣焊接在热管管板,板中垂向对称匀布超导热管管束上的给水与排汽双流互为反向隔管板上下流动而彼此直、弯单元接踪式组合体,体高温端下口通入汽轮机排汽流,上口引出泵压给水流;体低温端下口引出排汽流并闭合进入微冷罐继而供入给水泵,泵续闭合推水接入低温端上口的给水入流口座进入上半圆管道内形成热加载给水流构成微冷凝发电的前后单向通、内外定向通、系统循环总通的双半圆管热管束管板泵给水系统)的最终整体准绝热360。保温后包装成型。这样,当“锅炉 ? 汽轮机 ? 汽水往复热加、卸载递进内循环泵系 ? 冷却塔”或者是“锅炉,汽轮机 ? 往复热加、卸载递进内循环泵系 ? 冷凝器”乃至于本专利技术未来配装的“再热性高中低压锅炉 ? 高中低压汽轮机 ? 往复热加、卸载递进内循环泵系”甚至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超超临界再热锅炉 ? 汽轮机 ? 往复热加、卸载递进内循环泵系”发电循环系统运行正常,则所有的冷却塔和冷凝器一律被本专利技术取代或被短路循环关闭在本专利技术配套系统之中。如此以来,系统闭合循环而来的任何程度的真空度和水质将不发生任何改变或影响,凡是汽轮机任何参量要求稳定的排汽之蒸汽只能通入本专利技术的高温端的对应外主管道腔或外套管或下半圆管道内通流的排汽入流口座内而唯一顺沿在主管道腔内外向排流又逐一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加热、冷却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是在常规的元锅炉(1)、汽轮机(2)、发电机(4)、冷却塔(3)的冷凝发电技术和设备之上把汽轮机排汽短路循环实现取缔冷却塔(3)的微冷凝发电,其特征是:在机(2)与塔(3)的汽轮机排汽管道(5)上设塔截阀(6),阀(6)之前支设排汽泵系联管(21),管(21)顺次通入主管道(10)通流单元组合体高温端的排汽介机出口(20),继进由若干法兰外联管(12)连通若干主管道(10)通流单元组合体的主管道腔(15),腔(15)递通到低温端的排汽介泵入口(18),口(18)向外通经排汽水联管(30)入内另系入、出冷却水水冷盘管(23)的微冷罐(24)内,罐(24)底口座(32)接给水泵(22)的入水口,泵(22)的出水口接泵推联通管(33)续入系统低温端的给水介泵出口(17),口(17)通入排汽入、出流经过的若干主管道通流单元组合体内与道(15)相对闭合的管束,管束每由若干彼此联接单元组体的拢腔凹管板(13)与平管板(14)法兰对接连通的递从给水流管道(11)而直至高温端帽腔罐(9)上的给水介锅去口(19),口(19)过给水联管(28)进入元锅炉(1),元锅炉(1)复出力通入汽轮机(2)构成发电给水循环的元锅炉(1)、汽轮(发电)机(2)、主管道腔(15)、管束给水流管道(11)等微冷凝泵系给水发电的或者具有主管道(10)、两平管板(14)与管束(11)构成主管道管束基本结构通流单元并由弯头联箱(39)、联接法兰(40)、排汽介机出口(20)、给水介锅去口(19)、排汽出流口座(18)、泵(22)、给水介泵出口(17)等结构和循环通流特征的汽水往复内循环泵系给水系统;或者上下双半圆管道(57)中位水平焊接热管管板(36)的构成给水与排汽双流互为反向流动而彼此直、弯单元接踪式组合体,体高温端的连通排汽流下口(37)通来汽轮机排汽流(51)排向下半圆管道的主管道腔(15),腔(15)低温端的下口(37)经微冷罐(24)、给水泵(22)通向低温端的上口(43)入去高温端,高温端的连通给水出流上口(43)引泵压给水流(52)引自于上半圆管道的给水流通腔(16)而去元锅炉(1)的双半圆管道汽水内循环泵系给水往复系统;或者排汽流(51)自高温端外套管(59)口通入并过若干通流单元由双套管联接总成(61)联接至低温端的外套管(59)口引出并闭合通入微冷罐(24)继进给水泵(22),泵(22)续闭合形成给水流(52)推出并接入低温端的内套管(60)口进入系统内套管(60)内形成正向于外套管(59)内排汽流(51)反向流的给水流(52),流(52)至系统高温端的内套管(60)口顺以引水推向锅炉(1)的“微型太阳能蒸汽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微冷凝循环发电”的双套管汽水内循环泵系给水往复系统的前后单向通内外定向通系统循环总通的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热加、卸载递进内循环泵系给水原理指导下的现行热电厂超超节能技术和新型电厂的超高效率发电技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加热、冷却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是在常规的元锅炉(I)、汽轮机(2)、发电机(4)、冷却塔(3)的冷凝发电技术和设备之上把汽轮机排汽短路循环实现取缔冷却塔(3)的微冷凝发电,其特征是:在机(2)与塔(3)的汽轮机排汽管道(5)上设塔截阀¢),阀(6)之前支设排汽泵系联管(21),管(21)顺次通入主管道(10)通流单元组合体高温端的排汽介机出口(20),继进由若干法兰外联管(12)连通若干主管道(10)通流单元组合体的主管道腔(15),腔(15)递通到低温端的排汽介泵入口(18),口(18)向外通经排汽水联管(30)入内另系入、出冷却水水冷盘管(23)的微冷罐(24)内,罐(24)底口座(32)接给水泵(22)的入水口,泵(22)的出水口接泵推联通管(33)续入系统低温端的给水介泵出口(17),口(17)通入排汽入、出流经过的若干主管道通流单元组合体内与道(15)相对闭合的管束,管束每由若干彼此联接单元组体的拢腔凹管板(13)与平管板(14)法兰对接连通的递从给水流管道(11)而直至高温端帽腔罐(9)上的给水介锅去口(19),口(19)过给水联管(28)进入元锅炉(1),元锅炉(I)复出力通入汽轮机(2)构成发电给水循环的元锅炉(I)、汽轮(发电)机(2)、主管道腔(15)、管束给水流管道(11)等微冷凝泵系给水发电的或者具有主管道(10)、两平管板(14)与管束(11)构成主管道管束基本结构通流单元并由弯头联箱(39)、联接法兰(40)、排汽介机出口(20)、给水介锅去口(19)、排汽出流口座(18)、泵(22)、给水介泵出口(17)等结构和循环通流特征的汽水往复内循环泵系给水系统;或者上下双半圆管道(57)中位水平焊接热管管板(36)的构成给水与排汽双流互为反向流动而彼此直、弯单元接踪式组合体,体高温端的连通排汽流下口(37)通来汽轮机排汽流(51)排向下半圆管道的主管道腔(15),腔(15)低温端的下口(37)经微冷罐(24)、给水泵(22)通向低温端的上口(43)入去高温端,高温端的连通给水出流上口(43)引泵压给水流(52)引自于上半圆管道的给水流通腔(16)而去元锅炉(I)的双半圆管道汽水内循环泵系给水往复系统;或者排汽流(51)自高温端外套管(59) 口通入并过若干通流单元由双套管联接总成¢1)联接至低温端的外套管(59) 口引出并闭合通入微冷罐(24)继进给水泵(22),泵(22)续闭合形成给水流(52)推出并接入低温端的内套管¢0) 口进入系统内套管(60)内形成正向于外套管(59)内排汽流(51)反向流的给水流(52),流(52)至系统高温端的内套管(60) 口顺以引水推向锅炉(I)的“微型太阳能蒸汽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微冷凝循环发电”的双套管汽水内循环泵系给水往复系统的前后单向通内外定向通系统循环总通的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热加、卸载递进内循环泵系给水原理指导下的现行热电厂超超节能技术和新型电厂的超高效率发电技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其具体特征是:主管道(10)内穿管束(11)并在两端分别焊定平管板(14)和凹管板(13)的联接法兰(40),而束(11)穿道(10)的主管道腔(15)并分别串通板(14)与板(13)焊接或胀接为腔为(15)相对自密闭入出通外,而腔(15)则唯经两端每开引的法兰外联管(12)侧向另入出通外待与上、下通流单元互通为系统腔(15);腔(15)内的管束给水流管道(11)则唯径向直通于各道(10)的板(13、14)彼此联接而前后通在束(11)内外的正反单向接力互通的汽水往复热加、卸载内循环系统组合体的主管道管束基本通流单元;单元间彼此以法兰(40)与弯头联箱(39)的法兰(40)相连接互通给水流通腔(16)并在设计高温端设高温帽腔罐(9)开给水介锅去口(19),而于低温端设低温帽腔罐(9)开给水介泵出口(17);而若干基本管道通流单元的主管道腔(15)则由每每此道腔(15)之首的联管(12)与彼道腔(15)之尾的联管(12)对接组成管道通流单元接踪组合互通的系统统一的道腔(15),其各通流单元从系统高温端起上管道通流单元之末的相对低温端腔(15)侧向联管(12)用作为排汽入流口座(20),通去下管道通流单元之首端的腔(15),而尾端的腔(15)设联管(12)用作为排汽介泵入口(18)通向再下管道通流单元而去;给水泵(22)入水侧通来最末的管道通流单元的口(18)过微冷罐(24)的排汽流(51)闭合而来的既热卸载的凝结水流,泵(22)复推给水流(52)往口(17)继入给水流管道(11)的低温端向内逐一热加载而去直至经给水介锅去口(19)连续稳定地供向锅炉(I)的直、弯三维串、并延接通流单元立体组合外装准绝热保温层(41)的前后单向通内外定向通系统循环总通的微冷凝发电的汽水往复热加、卸载递进内循环泵系的通流单元件和通流组合件以及管、阀、罐、泵网系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泵系给水装置,其具体特征是:若干双半圆管道(57)的上下两半圆管道均对扣式中位水平焊接在横位的热管管板(36)上下管道(57)由板(36)横位隔成了两相对闭合而又形成上半圆热管传热给水流管道(11),给水流正向与下半圆热管传热排汽流管道(10)排汽流向相反,唯由超导热管管束(35)自下部流体中向上部流体内授热的传导授、受热的各单元全等体组合的每每是上道(11)相对独立闭合联通和下道(10)相对独立闭合并上下联接通流于系统高温端下口(37)闭合通接排汽介机出口(20)和高温端上口(43)闭合接给水介锅去口(19)以及系统低温端的下口闭合接排汽介泵入口(18),口(18)继入微冷罐(24)顺接给水泵(22)最末推水进入给水介泵出口(17),口(17)直过道(11)于高温端的上口(19)推向元锅炉⑴的前后单向通内外定向通系统循环总通的汽水往复热加、卸载递进内循环泵系给水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理
申请(专利权)人:管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