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6848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供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地暖系统。该地暖系统,包括:保温层(1);铺设于保温层上侧的用于流体流通的毛细管网(2)热源包括有出水口和回水口,出水口和回水口分别与集分水器连通;出水支路(4)的一端与集分水器连通,另一端与毛细管网连通;回水支路(5)的一端与集分水器连通,另一端与毛细管网连通;设置于毛细管网上的结构层(6)。保温层与混凝土地面整体结合,以保证毛细管网表面找平蓄热层厚度不到10mm也不至于开裂,以便毛细管网低温辐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毛细管网上侧还设置了结构层,其主要作用为实现对毛细管网的保护以及增加散热面积,是的房屋受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供暖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地暖系统。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地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传统地暖铺设工艺为:1、找平水泥地面铺设一层防潮垫沿墙角四周放置保温边条;2、铺设20-30mm保温层I丨并在其上覆盖一层反射膜;3、覆盖一层钢丝网;4、铺设热水管2 '或发热电缆;5、回填不少于30mm厚度砂石混凝土 3 ' ;6、铺设地板或地砖装饰层。 在传统的地暖铺设方法中,保温层不落实、回填层较厚的弊端妨碍了热水管或发热电缆低温辐射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地暖的使用效果。 并且,由于保温层与混凝土地面没有整体结合,导致砂石混凝土回填厚度必须达到30mm,否则地面容易开裂;而30mm厚度对于低温辐射的毛细管网而言,会阻碍其性能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暖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地暖系统,包括:由20_22mm厚度的聚氨酯形成的保温层;铺设于所述保温层上侧的用于流体流通的毛细管网,所述毛细管网通过多根毛细管采用并联或者串联方式连通;热源为热泵或燃气壁挂炉,热源包括有出水口和回水口,出水口和回水口分别与集分水器连通;出水支路(4)的一端与集分水器连通,另一端与毛细管网连通;回水支路(5)的一端与集分水器连通,另一端与毛细管网连通;设置于所述毛细管网上的结构层。 优选地,所述结构层为石膏结构层或者水泥砂浆结构层。 优选地,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毛细管网之间还设置有网格布。 本技术提供的地暖系统,包括:由18-22_厚度的聚氨酯形成的保温层;铺设于保温层上侧的用于流体流通的毛细管网,毛细管网通过多根毛细管采用并联或者串联方式连通;热源,热源为热泵或燃气壁挂炉,热源包括有出水口和回水口,出水口上安装有出水支路,回水口上安装有回水支路,出水支路以及回水支路通过集分水器与毛细管网连通;设置于毛细管网上的结构层。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提供的地暖系统通过采用喷涂聚氨酯形成保温层,使保温层与混凝土地面整体结合,以保证毛细管网表面找平蓄热层厚度不到1mm也不至于开裂,以便毛细管网低温辐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热源为本技术中的发热部件,通过回水口以及出水口与毛细管网连通,能够向毛细管网提供热水,从而实现房屋供暖。在毛细管网上侧还设置了结构层,其主要作用为实现对毛细管网的保护以及增加散热面积,使得房屋受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地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保温层I ’、热水管2 ’、砂石混凝土 3 ’ ; 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地暖系统的剖面试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毛细管网的机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保温层1、毛细管网2、毛细管3、出水支路4、回水支路5、 结构层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地暖系统的剖面试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毛细管网的机构示意图。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暖系统,包括:由18_22mm厚度的聚氨酯形成的保温层I ;铺设于保温层I上侧的用于流体流通的毛细管网2,毛细管网2通过多根毛细管3采用并联或者串联方式连通;热源,热源为热泵或燃气壁挂炉,热源包括有出水口和回水口,出水口上安装有出水支路4,回水口上安装有回水支路5,出水支路4以及回水支路5通过集分水器与毛细管网2连通;设置于毛细管网2上的结构层6。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本技术采用聚氨酯通过喷涂工艺设置于基面(在传统房屋中为地面)上形成保温层I。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在使用时,通过加热使其液化,然后通过喷枪将聚氨酯喷涂到基面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基面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房屋地面表面凹凸不平,采用喷涂工艺将聚氨酯设置到基面上,能够使得聚氨酯充分地填充到基面凹面(结构较为微小,因此,采用喷涂工艺才能够充分将液态聚氨酯填充到凹面内)内,对于基面上凸出结构,聚氨酯又能够覆盖到上面形成平面。如此设计,能够避免保温层I与基面之间存在间隙,并且,由于基面凹凸不平,还能够增加保温层I与基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聚氨酯保温层I与基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聚氨酯保温层I由聚氨酯形成,聚氨酯相对于水泥而言材质较软,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能够通过自身形变保证上层结构不变。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设置了聚氨酯保温层1,能够完全避免固化层的开裂问题出现。由于解决了固化层的开裂问题,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能够将固化层的厚度从传统的30mm减少至10mm,其厚度得到了较大程度地缩减。 毛细管网2为地暖系统的主要散热部件,毛细管网2具有热惯性大、散热均匀、对能源品味要求低、经久耐用、舒适、节能等优点。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固化层厚度降低,能够将毛细管网2的优点充分发挥。 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提供的地暖系统通过采用喷涂聚氨酯形成保温层1,使保温层I与混凝土地面整体结合,以保证毛细管网2表面找平蓄热层厚度不到1mm也不至于开裂,以便毛细管网2低温辐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热源为本技术中的发热部件,通过回水口以及出水口与毛细管网2连通,能够向毛细管网2提供热水,从而实现房屋供暖。在毛细管网2上侧还设置了结构层6,其主要作用为实现对毛细管网2的保护以及减少空气热阻增加散热面积,使得房屋受热更加均匀。 具体地,结构层6为石膏结构层或者水泥砂浆结构层。 在本实施例中,于保温层与毛细管网之间还设置有网格布。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还能够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分室智能控温,实现舒适节能。 在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地暖系统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I)、地面必须采用聚氨酯喷涂保温,否则1mm水泥蓄热层会因保温层不落实而容易开裂;而增加蓄热层厚度则会影响毛细管网散热效果; (2)、毛细管网宜采用同程连接方式安装,同一条并联的毛细管网长度差不能^ 30%,以避免短路;长度差过大可采用串联方式调整; (3)、过道仅铺设毛细管网给回水支管连接集分水器即可,在地面铺设一层网格布,其上铺设给回水支管,然后回填30mm厚度(含支管)砂石混凝土并找平,以保持整体地面高度一致; (4)、楼梯间宜将毛细管网铺设在墙壁上,用卡扣固定后用石膏抹平,石膏厚度1mm(含毛细管网); (5)、必须安装螺旋脱气排污阀; (6)、必须使用Fl空调保护剂。 在本技术中: 分(集)水器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的作用;分、集水器是由分水器和集水器组合而成的水流量分配和汇集装置。通常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20‑22mm厚度的聚氨酯形成的保温层(1);铺设于所述保温层上侧的用于流体流通的毛细管网(2),所述毛细管网通过多根毛细管(3)采用并联或者串联方式连通;热源,所述热源为热泵或燃气壁挂炉,所述热源包括有出水口和回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回水口分别与集分水器连通;出水支路(4)的一端与所述集分水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毛细管网连通;回水支路(5)的一端与所述集分水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毛细管网连通;设置于所述毛细管网上的结构层(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20-22mm厚度的聚氨酯形成的保温层(I); 铺设于所述保温层上侧的用于流体流通的毛细管网(2),所述毛细管网通过多根毛细管(3)采用并联或者串联方式连通; 热源,所述热源为热泵或燃气壁挂炉,所述热源包括有出水口和回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回水口分别与集分水器连通;出水支路(4)的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英岩
申请(专利权)人:清水河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