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808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正面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背面的导通线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外部引出端与第一馈点连通成为一体化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和第二馈点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塑胶件壳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设置有金属材料,所述导通线图案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馈点上的通孔所在的位置。一种可充电电子产品,包括塑胶件外壳和在塑胶件外壳上的所述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导通线图案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其满足设备轻薄化、可靠性的要求,且充电效率也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
】[0001 ]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线圈构成的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现有利用无线充电线圈构成的无线充电结构,均是先制作出无线充电线圈(一般为铜线圈),作为单独的一个实体模块,再安装到其它塑胶件壳体表面。例如,当形成无线充电电源时,可粘贴于电池壳内侧或是电池表面。这样得到的充电结构,整机厚度均较厚,无法满足设备轻薄化发展的要求。而且,长时间使用时也会造成无线充电线圈从壳体上脱落或是部分脱胶问题,可靠性差。最重要的是,一般无线充电线圈都是粘贴在壳体内,这样,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至少间隔两层设备壳体的厚度,造成充电间隙大,导致充电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其满足设备轻薄化、可靠性的要求,且充电效率也较高。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正面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背面的导通线图案;所述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和导通线图案均为金属材质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外部引出端与第一馈点连通成为一体化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和第二馈点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塑胶件壳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设置有金属材料,所述导通线图案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馈点上的通孔所在的位置。一种可充电电子产品,包括塑胶件外壳,所述塑胶件外壳上还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导通线图案和通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塑胶件的正面和背面分别直接形成线圈图案、馈点图案和导通线图案,且彼此之间通过特定方式形成一个完整连通的线圈,作为无线充电线圈。线圈是直接形成在塑胶件表面的金属图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独的一个铜线圈模块,其厚度大大减小,便于设备轻薄化发展。而且无需担心线圈的脱胶或者脱落问题,可靠性显著提高。当该无线充电线圈与其它无线充电线圈共同构成无线充电系统时,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也大大缩小,充电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本技术的无线充电结构在可充电电子产品上实现时,电子产品在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同时,产品也能轻薄化,且无线充电功能更可靠,充电效果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结构的背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结构的通孔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3所示,分别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结构的正面示意图、背面示意图以及通孔处的示意图。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9,直接形成在塑胶件壳体9正面的线圈图案1、两个馈点3和5,以及直接形成在塑胶件壳体9背面的导通线图案7。线圈图案1、两个馈点3和5以及导通线图案7均为金属材质的图案。可通过激光在塑胶件表面镭射出槽后镀金属材料,例如镀铜后形成。线圈图案I可为环形螺旋线圈图案或者矩形螺旋线圈图案,其尺寸可根据需要设定。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线圈图案为环形螺旋线圈图案,匝数为9?12圈,各线条的宽度为1.2mm,相邻线条之间的间隙0.4mm。其中,线圈图案I的外部引出端101与第一馈点3连通成为一体化的图案,线圈图案I的内部端102和第二馈点5上均设置有贯穿塑胶件壳体9厚度的通孔2和4,通孔2和4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材料,导通线图案7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线圈图案I的内部端102上的通孔2和第二馈点5上的通孔4所在的位置,也即导通线图案7的一端所在的位置对应于线圈图案I的内部端102上的通孔2所在的位置,另一端所在的位置对应于第二馈点5上的通孔4所在的位置。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线圈的外部引出端与第一馈点3连通,内部引出端通过通孔2上的金属材料、导通线图案7,通孔4上的金属材料与第二馈点5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连通的线圈,通过两个馈点3和5即可连接外部的处理电路,用作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或者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构成无线充电结构。优选地,塑胶件壳体9可直接为手机外壳、笔记本外壳、平板电脑外壳、蓝牙耳机外壳、移动电源外壳或者电池的外壳,这样直接在这些电子产品的塑胶件外壳上形成线圈图案、馈点、导通图案和通孔,从而直接使这些电子产品的外壳具有无线充电或者供电的功能。使用时,无线充电的处理电路也设置在壳体上。例如,当手机外壳上设置上述线圈后,无线充电接收端的处理电路也集成设置在外壳上,线圈的两个馈点与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手机电池的充电接口连接。当需要为手机充电时,将手机直接放在供电的无线充电器上,线圈接收到无线充电器发送过来的信号后,传输到处理电路(一般包括处理芯片、全桥整流电路、数字控制电路和稳压电路),最终输出稳定的5V直流电提供给手机电池进行充电,这样便可实现无线充电。优选地,线圈图案1、两个馈点3和5,以及导通线图案7中的金属的表面还有一层镍膜或者锌膜,从而对金属图案起到防氧化,保护的作用。金属的厚度可根据充电效率、成本等的需要综合设定,优选为20?30 μπι,既能满足充电效率的要求,又不至于厚度太厚浪费材料成本。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结构,按照上述结构设置线圈图案、馈点图案、导通线图案和通孔后,各组件形成一个完整连通的线圈,可用作为无线接收线圈或发射线圈。由于线圈是直接形成在塑胶件表面的金属图案,厚度大大减小,便于设备轻薄化发展,且可靠性也显著提高。当该无线充电线圈与其它无线充电线圈共同构成无线充电系统时,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也大大缩小,充电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本技术的无线充电结构在可充电电子产品上实现时,电子产品在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同时,产品也能轻薄化,且无线充电功能更可靠,充电效果更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正面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背面的导通线图案;所述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和导通线图案均为金属材质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外部引出端与第一馈点连通成为一体化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和第二馈点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塑胶件壳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设置有金属材料,所述导通线图案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馈点上的通孔所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正面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背面的导通线图案;所述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和导通线图案均为金属材质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外部引出端与第一馈点连通成为一体化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和第二馈点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塑胶件壳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设置有金属材料,所述导通线图案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馈点上的通孔所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壳体为需要充电或者可为其它设备供电的电子设备的外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壳体为手机外壳、笔记本外壳、平板电脑外壳、蓝牙耳机外壳、移动电源外壳或者电池的外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智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唯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