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DMOS晶体管技术

技术编号:1116730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DMOS晶体管,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提供一硅片,在所述硅片上形成栅绝缘层以及栅极;在所述硅片正面沉积第一金属层,对所述第一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源极;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在所述硅片的背面沉积第二金属层做漏极,形成DMOS晶体管。改变现有减薄技术中采用的325目加600目工艺,增加了背面硅表面的粗糙度,使得背面金属与背面硅表面之间融合更好,源极与漏极之间电阻更小、Vfsd更小,从而解决了DMOS产品减薄后Vfsd扇形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DMOS晶体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特别是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DMOS晶体管。
技术介绍
分立型金属-氧化物-娃产品即DMOS产品(Discrete Metal-Oxide-Silicon的缩写)背面研磨,将硅片厚度从625 μ m减到300 μ m左右,可降低DMOS产品源漏之间的电阻,增加芯片的韧性、减少芯片体积,有利于芯片散热。研磨方式有切入式和缓进式两种,如图1所示,是切入式研磨减薄机,研磨轮I与载硅片的托盘2按相反方向不同转速相对旋转,同时研磨轮按一定的速度下降从而达到减薄效果,这样减薄后的纹路呈扇形分布。 如图2所示,是源漏间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Vfsd (Forward Voltage of d1debetween S,D)的测量方法:GS短接,S接地,SD加偏压Vsd,测量SD间电流Isd0增大Vsd,当Isd达到设定值时的Vsd测量值即为Vfsd ;Vgs=0V,Isd=设定值。如图3所示,是Vfsd测量结果。 DMOS产品的背面金属化后作漏极(Drain),正面金属化后做源极(Source),源和漏之间的电阻直接决定到源(S)与漏(D)间的导通压降。V=I*R (Isd—定),如图4所示,对硅片5减薄,硅片表面磨痕4上的背面金属层3作为D极。减薄磨痕粗细关系到漏极电阻,磨痕粗糙时背面金属与硅片表面接触面积大,Ti与Si之间融合好,S、D间电阻小,Isd一定时Vfsd也小;反之,减薄磨痕细时,背面金属与硅片表面接触面积小,Ti与Si之间融合不好,S、D间电阻较大,Isd 一定时Vfsd较大、容易超上限。 如图5所示是减薄后的背面磨痕图,通过研磨机减薄后的硅片表面磨痕6呈扇形分布,某些DMOS产品的Vfsd规范范围很窄(O?1.0V),很容易发生Vfsd超上限并呈扇形分布失效,如图6所示,Vfsd扇形失效区域是7。现有减薄技术是先采用磨痕粗糙的研磨轮减薄大部分,再用磨痕细的研磨轮减薄20um至要求厚度,这样因为背面的磨痕较细,背面金属与背面硅片的接触面积小、接触电阻大,导致Vfsd大、容易超上限,造成Vfsd扇形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DMOS晶体管,解决DMOS产品减薄后Vfsd扇形失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硅片; 在所述硅片上形成栅绝缘层以及栅极; 在所述硅片正面沉积源极所用的第一金属层; 对所述第一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源极; 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 在所述硅片背面沉积第二金属层做漏极,形成DMOS晶体管。 其中,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的步骤后还包括: 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进行腐蚀。 其中,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进行腐蚀的步骤具体为: 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腐蚀20秒。 其中,所述含酸溶液为:氢氟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 其中,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的步骤具体为: 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直至硅片减薄至设定的厚度值。 其中,在所述硅片背面沉积漏极所用的第二金属层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硅片背面蒸发钛、镍或银作漏极。 其中,所述研磨轮为细度为325目的研磨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DMOS晶体管,所述DMOS晶体管是由如上所述方法制备的。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只采用磨痕粗的研磨轮(即细度为325目的研磨轮)来减薄硅片背面,不仅提高了速度,也增加了表面磨痕的粗糙度,使源漏之间的电阻减小,Vfsd减小,大大降低了 Vfsd扇形失效的几率,提高了减薄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切入式研磨减薄机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源漏间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Vfsd的测量方法示意图; 图3为Vfsd测量结果; 图4为硅片表面磨痕示意图; 图5为减薄后背面磨痕图; 图6为Vfsd扇形失效图; 图7为现有技术减薄后磨痕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减薄后磨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DMOS广品减薄后Vfsd扇形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DMOS晶体管。 如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81,提供一硅片; 步骤82,在所述硅片上形成栅绝缘层以及栅极; 步骤83,在所述硅片正面沉积源极所用的第一金属层;其中第一金属为:A1或Si或Cu ; 步骤84,对所述第一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源极; 步骤85,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 步骤86,在所述硅片背面沉积第二金属层做漏极,形成DMOS晶体管。 目是表征成品细度的单位,用细度小于600目研磨轮代替用细度为325目加600目研磨轮减薄,不仅提高速度,也增加表面磨痕的粗糙度,与图7现有技术磨痕8相比,图8中本专利技术磨痕9的细度明显粗糙,这样,背面金属层3的金属与硅片5表面接触面积大,金属与硅之间的融合好,源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较小,Vfsd也小,不容易扇形失效。 但是磨痕粗,应力较大,就需要增加背面硅腐蚀时间来改善表观,消除应力,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DMOS的制备方法,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的步骤后还包括: 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进行腐蚀。 通过酸液的腐蚀,消除了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减薄后留下的较多的表面硅屑和应力,释放内部损伤。 其中,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进行腐蚀的步骤具体为: 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腐蚀20秒。 由于用小于600目研磨轮减薄后,磨痕粗,应力大,所以增加背面硅腐蚀时间到20秒,以达到改善表观,消除应力的目的。 其中,所述含酸溶液为:氢氟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 即用氢氟酸和硝酸混合液对硅片研磨面进行化学腐蚀,达到清除表面硅屑、释放内部损伤和应力的目的,反应式如下: Si+4HN03=Si02+2H20+4N02 Si02+6HF=H2SiF6+2H20 其中,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的步骤为: 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直至硅片减薄至设定的厚度值。 减少了对细度为600目的研磨轮的使用,通过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直接将硅片减薄到设定的厚度值,不仅提高速度,也增加表面磨痕的粗糙度。 在实际应用中,以背面金属作为漏极,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硅片背面沉积漏极所用的第二金属层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硅片背面蒸发钛、镍或银做漏极。 在上述实施例中,选用研磨轮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其中,所述研磨轮为细度为325目的研磨轮。 通过上述实施例,解决了 DMOS产品减薄后Vfsd扇形失效问题,减少了因此失效导致的产品返工和报废。 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硅片;在所述硅片上形成栅绝缘层以及栅极;在所述硅片正面沉积源极所用的第一金属层;对所述第一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源极;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在所述硅片背面沉积第二金属层做漏极,形成DMOS晶体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娃片; 在所述硅片上形成栅绝缘层以及栅极; 在所述硅片正面沉积源极所用的第一金属层; 对所述第一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源极; 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 在所述硅片背面沉积第二金属层做漏极,形成DMOS晶体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细度小于600目的研磨轮对半导体硅片背面进行一次减薄的步骤后还包括: 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进行腐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进行腐蚀的步骤具体为: 用含酸溶液对减薄后的硅片背面腐蚀20秒。4.根据权利要求2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平张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