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67265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包括底座、鱼缸体和顶盒,它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所述的顶盒设有槽板,形成种植槽;所述的顶盒内设有水管安装口和进水口;所述的鱼缸体内设有定时循环射流泵,该定时循环射流泵通过抽水管与顶盒的水管安装口连接,定时循环射流泵并与电源连接;所述的鱼缸体的下端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有阀门;所述的底座内设有LED灯及连接电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底部设有LED灯,顶盒上可根据个人喜好种植多类花草,具有良好的美观性,观赏价值高;同时鱼花共养,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净化空气,改善居家风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花共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鱼类养殖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鱼花共养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会在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场所种植盆栽植物或者养殖水族类观赏鱼,盆栽植物或者养殖水族类观赏鱼都能美化环境、愉悦生活和陶冶情操。 盆栽植物和水族类观赏鱼分属不同的生物景观,需分开养护和管理,要想同时养殖两者,需要费时费力,占用空间大。如今有不少鱼花一起养护装置,但多选用水生植物或者水培植物,将这些植物置于鱼缸中养护,因此植物的可选种类有限。同时,该种组合方式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平衡难度大,不容易控制,操作复杂,需要长时间照看,影响植物和水族类观赏鱼的成活率,没有实现水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再利用,环保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水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并生态环保的鱼花共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包括底座、鱼缸体和顶盒,它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所述的顶盒设有槽板,形成种植槽;所述的顶盒内设有水管安装口和进水口 ;所述的鱼缸体内设有定时循环射流泵,该定时循环射流泵通过抽水管与顶盒的水管安装口连接,定时循环射流泵并与电源连接;所述的鱼缸体的下端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有阀门;所述的底座内设有LED灯及连接电线。 以上所述的种植槽内设有挡水板和溢流板,挡水板和溢流板依次交叉排列;所述的挡水板的上端与顶盒的高度相平,下端与顶盒的底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溢流板的上端低于顶盒的高,下端与顶盒的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的挡水板和溢流板的侧端均与顶盒和槽板密封连接。 以上所述的挡水板下端与顶盒的底之间的间隙为l-2cm ;所述的溢流板的上端比顶盒和槽板低l_2cm。 以上所述的种植槽为水平平行排列、梯形排列或塔式排列。 以上所述的种植槽的底部铺设陶瓷环、河沙、玻璃环及珊瑚石,顶部铺设彩色碎石,种植槽种植水生植物。 以上所述的顶盒还设有投喂孔和清洁孔;所述的清洁孔设有对应的开合式孔盖。 以上所述的进水口上设有过滤网。 以上所述的抽水管的出水口高于顶盒上的水管安装口 2_3cm。 该装置鱼缸体中养鱼旧水,通过定时循环射流泵抽水,进入鱼缸体上方养有花草的种植槽中,种植槽内交叉排列着挡水板和溢流板,使得缸体中养鱼旧水在经过多个种植槽时都可以与槽内的陶瓷环、河沙、玻璃环和珊瑚石充分接触和过滤,从而陶瓷环、玻璃环和珊瑚石可充分吸附硝化亚硝化细菌等益生菌,降解鱼缸内鱼粪、残饵等有机质为花草植物所利用,净化废水的同时,花草植物得以健康生长;净化污水又通过进水口回流到鱼缸体中,进水口上的过滤网可防止杂质再次落入鱼缸体内的水中造成二次污染;鱼缸体的底部设置的LED灯能够增强该装置的观赏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鱼花共养装置的上方设置顶盒,顶盒设置种植槽,种植槽内交叉排列着挡水板和溢流板,使得养鱼污水在经过多个种植槽时都可以与槽内的陶瓷环、河沙、玻璃环和珊瑚石充分接触和过滤,而陶瓷环、玻璃环和珊瑚石可充分吸附硝化亚硝化细菌等益生菌,降解鱼缸内鱼粪、残饵等有机质为花草植物所利用,从而净化养鱼水质,减少换水量,而且具有生态环保的功效。 2、本技术的底部设有LED灯,顶盒上可根据个人喜好种植多类花草,具有良好的美观性,观赏价值高;同时鱼花共养,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净化空气,改善居家风水。 3、鱼花共养装置的顶盒还设置清洁孔,方便清洗鱼缸体和水族类观赏鱼的养护。 4、本技术结构简单,美观性好,实用性强,适合家庭或办公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顶盒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识: 1-底座,2-排水□,3-鱼缸体,4-顶盒,5-进水□,6_挡水板,7_溢流板,8_抽水管,9-定时循环射流泵,10-投喂孔,11-清洁孔,12-水管安装口,13-种植槽,14-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包括底座1、鱼缸体3和顶盒4,它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顶盒4设有槽板14,形成种植槽13,种植槽13为水平平行排列。种植槽13内设有挡水板6和溢流板7,挡水板6和溢流板7依次交叉排列。挡水板6的上端与顶盒4的高度相平,下端与顶盒4的底板之间设有Icm的间隙,溢流板7的上端低于顶盒4的高Icm,下端与顶盒4的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的挡水板6和溢流板7的侧端均与顶盒4和槽板14密封连接。种植槽13的底部铺设陶瓷环、河沙、玻璃环及珊瑚石,顶部铺设彩色碎石,种植槽13种植水生植物。顶盒4内设有水管安装口 12和进水口 5,进水口 5上设有过滤网。 鱼缸体3内设有定时循环射流泵9,该定时循环射流泵9通过抽水管8与顶盒4的水管安装口 12连接,定时循环射流泵9并与电源连接。进水管8为PVC管;抽水管8的出水口比顶盒4上的水管安装口 12高2cm。所述的顶盒4还设有投喂孔10和清洁孔11 ;所述的清洁孔11设有对应的孔盖。所述的鱼缸体3的下端设有排水口 2,排水口 2上设有阀门。鱼缸体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底座I内设有LED灯及连接电线。 实施例2: 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包括底座1、鱼缸体3和顶盒4,它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顶盒4设有槽板14,形成种植槽13,种植槽13为梯形排列。种植槽13内设有挡水板6和溢流板7,挡水板6和溢流板7依次交叉排列。挡水板6的上端与顶盒4的高度相平,下端与顶盒4的底板之间设有2cm的间隙,溢流板7的上端低于顶盒4的高2cm,下端与顶盒4的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的挡水板6和溢流板7的侧端均与顶盒4和槽板14密封连接。种植槽13的底部铺设陶瓷环、河沙、玻璃环及珊瑚石,顶部铺设彩色碎石,种植槽13种植水生植物。顶盒4内设有水管安装口 12和进水口 5,进水口 5上设有过滤网。 鱼缸体3内设有定时循环射流泵9,该定时循环射流泵9通过抽水管8与顶盒4的水管安装口 12连接,定时循环射流泵9并与电源连接。进水管8为PVC管;抽水管8的出水口高比顶盒4上的水管安装口 12高2cm。所述的顶盒4还设有投喂孔10和清洁孔11 ;所述的清洁孔11设有对应的孔盖。所述的鱼缸体3的下端设有排水口 2,排水口 2上设有阀门。鱼缸体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底座I内设有LED灯及连接电线。 实施例3: 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包括底座1、鱼缸体3和顶盒4,它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顶盒4设有槽板14,形成种植槽13,种植槽13为塔式排列。种植槽13内设有挡水板6和溢流板7,挡水板6和溢流板7依次交叉排列。挡水板6的上端与顶盒4的高度相平,下端与顶盒4的底板之间设有2cm的间隙,溢流板7的上端低于顶盒4的高2cm,下端与顶盒4的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的挡水板6和溢流板7的侧端均与顶盒4和槽板14密封连接。种植槽13的底部铺设陶瓷环、河沙、玻璃环及珊瑚石,顶部铺设彩色碎石,种植槽13种植水生植物。顶盒4内设有水管安装口 12和进水口 5,进水口 5上设有过滤网。 鱼缸体3内设有定时循环射流泵9,该定时循环射流泵9通过抽水管8与顶盒4的水管安装口 12连接,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包括底座(1)、鱼缸体(3)和顶盒(4),它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盒(4)设有槽板(14),形成种植槽(13);所述的顶盒(4)内设有水管安装口(12)和进水口(5);所述的鱼缸体(3)内设有定时循环射流泵(9),该定时循环射流泵(9)通过抽水管(8)与顶盒(4)的水管安装口(12)连接,定时循环射流泵(9)并与电源连接;所述的鱼缸体(3)的下端设有排水口(2),排水口(2)上设有阀门;所述的底座(1)内设有LED灯及连接电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包括底座(丨)、鱼缸体(3)和顶盒(4),它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盒(4)设有槽板(14),形成种植槽(13):所述的顶盒(4)内设有水管安装口(12)和进水口(5);所述的鱼缸体(3)内设有定时循环射流泵(9),该定时循环射流泵(9)通过抽水管(8)与顶盒(4)的水管安装口(12)连接,定时循环射流泵(9)并与电源连接;所述的鱼缸体(3 )的下端设有排水口( 2 ),排水口( 2 )上设有阀门;所述的底座(1)内设有1^0灯及连接电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花共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槽(13)内设有挡水板(6)和溢流板(7),挡水板(6)和溢流板(7)依次交叉排列;所述的挡水板(6)的上端与顶盒(4)的高度相平,下端与顶盒(4)的底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溢流板(7)的上端低于顶盒(4)的高,下端与顶盒(4)的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的挡水板(6)和溢流板(7)的侧端均与顶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贞陈秀荔陈晓汉洪传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