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码头登船梯,包括:码头支架,码头支架顶部设置辅助平台,辅助平台由码头支架向外延伸设置,码头支架底部设置有防止辅助平台倾斜的配重块;船舶连接平台,固定设置在船体平台上;斜梯,设置在辅助平台和船舶连接平台之间;辅助平台上设置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上设置第一转盘组件,船舶连接平台上设置第二转盘组件,斜梯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转盘组件转动连接,斜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转盘组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码头登船梯既可以避开座吊路轨的位置安装,保证码头行车的正常行驶,还具有六个方向的自由度,可以消除船舶对其的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延长登船梯的使用寿命,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码头登船梯
本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码头登船梯。
技术介绍
目前的登船梯通常采用带有扶手的斜梯,斜梯的一端与船舶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码头上,为了配合不同的船舶高度,登船梯的长度通常设置得比较长,但是此结构的登船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占用码头的座吊路轨的部分区域,影响码头行车的行驶。 另外,现有的登船梯与码头和船舶的连接结构通常采用铰接方式,而船舶在水上时,由于海水的作用力,通常会产生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移动,船舶六个方向的移动会使船舶对登船梯产生一定六个方向的作用力,而铰接方式的登船梯,不能完全消除此作用力,导致登船梯与船舶、登船梯与码头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损坏,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头登船梯,其可以避开座吊路轨的位置安装,保证码头行车的正常行驶。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头登船梯,其具有六个方向的自由度,可以消除船舶对其的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延长登船梯的使用寿命,消除安全隐患。 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码头登船梯,包括: 码头支架,所述码头支架顶部设置辅助平台,所述辅助平台由所述码头支架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码头支架底部设置有防止所述辅助平台倾斜的配重块; 船舶连接平台,固定设置在船体平台上; 斜梯,设置在所述辅助平台和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之间; 所述辅助平台上设置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设置第一转盘组件,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上设置第二转盘组件,所述斜梯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盘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斜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盘组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码头支架包括支撑面以及用于支撑该支撑面的立柱,所述支撑面远离辅助平台的一侧设置三排所述立柱,每排设置两根所述立柱。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立柱之间并位于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设置横梁,所述配重块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与所述所述船体平台之间设置支撑件,通过所述支撑件使所述船舶连接平台固定在所述船体平台上,并保持水平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码头支架上至少设置四个用于将所述码头支架和所述辅助平台吊装的第一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上至少设置两个用于将其吊装的第二吊耳。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码头支架与所述辅助平台延伸出所述码头支架的部分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斜支撑。 通过设置斜支撑,可以增加辅助平台延伸出码头支架的部分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平台包括设置在所述码头支架上的平台第一部分和延伸到所述码头支架外部的平台第二部分; 所述斜支撑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平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移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斜支撑的另一端固定在靠近所述平台第二部分的所述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平台第二部分的长度不大于所述辅助平台总长度的二分之一,且不小于所述辅助平台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梯包括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梯架,两个所述梯架之间均匀设置若干踏板,所述踏板的两端均与所述梯架固定连接,所述踏板具有与所述梯架的表面相对应的踏板第一侧面和设置在所述梯架内的踏板第二侧面,所述踏板第一侧面与所述踏板第二侧面之间采用弧形部连接。 通过设置踏板第一侧面和踏板第二侧面,并将两个侧面采用弧形部连接,可以使整个梯架在0°至60°倾斜角度范围内均具有适合操作者行走的表面,增加斜梯的适应环境,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踏板第一侧面采用弧形结构的板材制成;和/或,所述踏板第二侧面采用弧形结构的板材制成。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踏板上设置防滑部。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部为设置在所述踏板表面的若干间隔布置的防滑条。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梯架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梯架的表面垂直的第一扶手架。 通过设置第一扶手架,可以在登船的时候,给登船人员提供握持的部分,保证登船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第一侧面和所述踏板第二侧面均采用栅格制成。 通过将两侧面采用栅格制成,即使不在侧面上设置防滑部,栅格本身也具有防滑的功能,且栅格不会积水,可以有效防止侧面上积水或者积灰。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梯靠近所述第一转盘组件的一端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吊码,对应所述第一吊码在所述第一转盘组件上设置两个第二吊码,两个所述第一吊码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吊码之间的间距; 所述斜梯靠近所述第二转盘组件的一端间隔设置两个第三吊码,对应所述第三吊码在所述第二转盘组件上设置两个第四吊码,两个所述第三吊码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四吊码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一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吊码和第二吊码,以使所述斜梯靠近所述第一转盘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一转盘组件上; 所述第二转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吊码和第四吊码,以使所述斜梯靠近所述第二转盘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二转盘组件上。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吊码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梯架靠近所述第一转盘组件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三吊码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梯架靠近所述第二转盘组件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吊码上对应所述第二转轴开设有卡槽,在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二转轴封闭在所述卡槽内的卡板,所述卡板通过螺栓与所述第四吊码可拆卸连接。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辅助平台平行的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底部设置使其移动的轮子。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平台上沿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方向对应所述轮子开设轮子槽。 通过设置轮子槽,可以限制轮子的行驶路线,防止轮子移动过程发生偏移。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盘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盘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盘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 所述第二转盘组件包括第二转动盘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盘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吊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盘上,所述第四吊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盘上。 进一步的,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两侧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二扶手架。 作为码头登船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码头支架的靠近所述配重块的一侧设置上落梯。 由于码头支架具有一定的高度,设置上落梯可以使操作者很方便的由码头登上辅助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上落梯上设置用于将其吊装的第三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上落梯的两侧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三扶手架。 进一步的,所述斜梯和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之间设置过板,所述过板一端与所述斜梯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船舶连接平台可拆卸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码头支架和辅助平台对斜梯进行支撑,可以将斜梯的长度缩短,节约斜梯的用材;通过将辅助平台延伸出码头支架外,并在码头支架底部设置防止辅助平台倾斜的配重块,可以将码头支架设置比较小,防止码头支架占用码头上的座吊路轨的位置,同时利用配重块防止延伸出码头支架的辅助平台倾斜,进一步延长了辅助平台的长度,使斜梯的长度可以尽可能变短;通过将斜梯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转盘组件连接,并在斜梯靠近辅助平台的一端的转盘组件底部设置移动组件,使得斜梯具有六个方向的自由度,进一步使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码头登船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码头支架,所述码头支架顶部设置辅助平台,所述辅助平台由所述码头支架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码头支架底部设置有防止所述辅助平台倾斜的配重块;船舶连接平台,固定设置在船体平台上;斜梯,设置在所述辅助平台和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之间;所述辅助平台上设置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设置第一转盘组件,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上设置第二转盘组件,所述斜梯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盘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斜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盘组件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登船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码头支架,所述码头支架顶部设置辅助平台,所述辅助平台由所述码头支架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码头支架底部设置有防止所述辅助平台倾斜的配重块; 船舶连接平台,固定设置在船体平台上; 斜梯,设置在所述辅助平台和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之间; 所述辅助平台上设置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设置第一转盘组件,所述船舶连接平台上设置第二转盘组件,所述斜梯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盘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斜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盘组件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登船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头支架与所述辅助平台延伸出所述码头支架的部分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斜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登船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梯包括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梯架,两个所述梯架之间均匀设置若干踏板,所述踏板的两端均与所述梯架固定连接,所述踏板具有与所述梯架的表面相对应的踏板第一侧面和设置在所述梯架内的踏板第二侧面,所述踏板第一侧面与所述踏板第二侧面之间采用弧形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码头登船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第一侧面采用弧形结构的板材制成;和/或,所述踏板第二侧面采用弧形结构的板材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码头登船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设置防滑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登船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梯靠近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杰,李斌,吴攀,张德志,杨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