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转移装置,具体涉及流体转移装置用的阀芯。所述阀芯包括可在阀腔内自由且密闭式转动的外柱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第一通道的末端和第二通道的末端被设置成与汇流腔连通,第一通道的首端和第二通道的首端被设置成沿阀芯的径向延伸到阀芯的外周面,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替均匀阵列,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汇流腔均为柱状中空体,汇流腔的轴线与阀芯的轴线同轴设置。阀芯沿轴向方向的截面为“工”字形。汇流腔只能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外界连通。本着简单可靠的原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阀芯的第一通道的末端和第二通道的末端通过汇流腔连通,实现了多个收纳腔共享一个阀芯,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传动环节,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转移装置的阀芯
本技术涉及流体转移装置,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用的阀芯。
技术介绍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大致是:活塞向下运动,混合可燃气体进入汽缸;活塞向上运动压缩可燃气体;火花塞点燃可燃气体使其爆炸,爆炸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对活塞作功,使活塞往下运动,活塞通过连杆,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曲轴继续转动,曲轴通过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直线运动,活塞向上推送废气,使其排出汽缸。简而言之,吸气一压缩一作功一排气。能否在现有内燃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去除“压缩一作功”过程,保留“吸气一排气”过程,进而将改造后的装置用在抽气或者压缩空气或者抽水或者扬水的场合。 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流体转移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塞的提拉运动,使汽缸内的收纳腔形成负压区,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外界流体通过输入通道压入收纳腔;利用活塞的下压运动,使收纳在汽缸内的流体通过输出通道压出收纳腔。 一个工作周期中,分为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输入阶段时,收纳腔需要与输入通道连通;输出阶段时,收纳腔需要与输出通道连通。为了提高转移装置的转移效率,装置设置了多个活塞、多个收纳腔、多个输入通道及多个输出通道,因此,一个工作周期中,需要实现多个收纳腔与多个输入通道连通,多个收纳腔与多个输出通道连通。如何实现这个连通功能呢。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 如何实现多个收纳腔与多个输入通道连通,多个收纳腔与多个输出通道连通。 技术方案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流体转移的阀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的阀芯,其包括可在阀腔内自由且密闭式转动的外柱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第一通道的末端和第二通道的末端被设置成与汇流腔连通,第一通道的首端和第二通道的首端被设置成沿阀芯的径向延伸到阀芯的外周面。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数量与活塞的数量相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替均匀阵列。 再具体地,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汇流腔均为柱状中空体,汇流腔的轴线与阀芯的轴线同轴设置。 更具体地,所述的汇流腔只能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外界连通。 有利地,所述的阀芯沿轴向方向的截面为“工”字形。 有利地,所述的阀芯还设置有贯穿阀芯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位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所述通风孔不与第一通道或者第二通道相通。 有利地,所述的阀芯沿其轴向贯穿有4个螺纹孔。 有益效果 本着简单可靠的原则,本技术将阀芯的第一通道的末端和第二通道的末端通过汇流腔连通,实现了多个收纳腔共享一个阀芯,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传动环节,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将第一通道的首端和第二通道的首端设置成沿阀芯的径向延伸到阀芯的外周面,实现了汇流腔与收纳腔的连通,以及汇流腔与外界的连通。 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汇流腔设置为柱状中空体,可方便零件的制造及加工。 将阀芯沿轴向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工”字形以及在阀芯上设置多个通风孔,不仅减轻了转移装置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还有利于装置的散热。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技术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沿四个收纳腔的轴线所在平面剖切后的转移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技术公开的阀芯的立体图; 图3-图4是阀芯的不同方向的剖切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收纳腔;2.输入通道;3.输出通道;4.通风孔;5.阀芯;6.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汇流腔;9.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区分构件的首端和末端,本申请将靠近阀芯5轴线的那端称之为该构件的末端,而远离阀芯5轴线的那端称之为首端。 在此,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流体转移装置,为了提高装置的转移效率,所述流体转移装置设置四个活塞单元,四个活塞单元以阀芯5的轴线为轴线环形均布阵列。将主体上的四个输入通道2和四个输出通道3中的三个输入通道2和三个输出通道3用塞块密封,转移装置仅保留一个输入通道2和一个输出通道3。 参照图2至图4,阀芯5具有可在阀腔内自由且密闭式转动的外柱面,阀芯5的中部设置有汇流腔8,沿阀芯5径向均布有八个圆柱状通道,将其中的四个圆柱状通道作为第一通道6,将剩下的四个圆柱状通道作为第二通道7,第一通道6和第二通道7的直径一致,第一通道6和第二通道7交替布置。第一通道6的末端和第二通道7的末端被设置成与汇流腔8连通,第一通道6的首端和第二通道7的首端被设置成沿阀芯5的径向延伸到阀芯5的外周面,阀芯5中部的汇流腔8只能通过第一通道6和第二通道7与外界连通。阀芯5还设置有四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紧固摆臂的固定端。阀芯5还设置有贯穿阀芯5的通风孔4,所述通风孔4位于第一通道6和第二通道7之间,所述通风孔4不与第一通道6或者第二通道7相通。 本技术公开的阀芯5的工作原理是: 阀芯5的第二通道7与输出通道3连通,阀芯5的第一通道6与收纳腔I连通,活塞9从上止点往下止点移动,将四个收纳腔I内的流体压入各自的第一通道6内,流体经过第一通道6汇集于阀芯5中部的汇流腔8,再从汇流腔8进入到各自的第二通道7,再从各自的第二通道7进入输出通道3,由于本装置只保留了一个输出通道3,其他三个输出通道3均被密封,因此四个收纳腔I内的流体全部从一个输出通道3被活塞9压出。 阀芯5的第二通道7与输入通道2连通,阀芯5的第一通道6与收纳腔I连通,活塞9从下止点往上止点移动,活塞9移动的过程中,四个收纳腔I内会产生负压区,由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使得外界的流体被外界压力压入输入通道2,进入第二通道7,再经过汇流腔8进入第一通道6,最终由第一通6道进入各自的收纳腔I。 本技术公开的阀芯5通过砂型铸造的方法制的,铸模被破坏后将阀芯释放出来,通过第一通道6和第二通道7可将砂芯破坏,并通过第一通道6和第二通道7将砂清理干净,将铸好的毛坯件通过车削、钻削及磨削加工,可获得本技术公开的阀芯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的阀芯(5),其包括可在阀腔内自由且密闭式转动的外柱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的第一通道(6)的末端和第二通道(7)的末端被设置成与汇流腔(8)连通,第一通道(6)的首端和第二通道(7)的首端被设置成沿阀芯(5)的径向延伸到阀芯(5)的外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的阀芯(5),其包括可在阀腔内自由且密闭式转动的外柱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的第一通道(6)的末端和第二通道(7)的末端被设置成与汇流腔(8)连通,第一通道(6)的首端和第二通道(7)的首端被设置成沿阀芯(5)的径向延伸到阀芯(5)的外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的阀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6)和第二通道(7)的数量与活塞的数量相同,第一通道(6)和第二通道(7)交替均匀阵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的阀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6)、第二通道(7)及汇流腔(8)均为柱状中空体,汇流腔(8)的轴线与阀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艾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