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其包括防雨帽及锁紧机构,防雨帽由帽体、帽檐组成,帽体是以后壁(6)为基础,由上壁、下壁(8)、左侧壁(5)、右侧壁(2)合围构成,下壁末端向上弯曲所形成的折边(7),与下壁(8)、后壁(6)共同形成一个形状类似“J”下端的浅槽;上壁的厚度厚于下壁,帽檐(3)与帽体上壁自然弧度过渡连接,与水平面成3~20°角度;防雨帽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孔(1)和槽(4);锁紧机构通过孔和槽将防雨帽安装固定到后视镜壳体上;其能够防止雨雪滴落在后视镜镜面上,保证驾驶员的观察视野,改善后视效果,而且设计合理,拆装方便、快捷,外形美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用附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世界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和我国汽车、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快, 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各种类型的客车、货车、农用机车(包括拖拉机)以及各 种特殊机械车辆,尤其是小型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因此各种车辆的安全性能 倍受关注,并得到很好解决。车辆在雨雪天气里行驶,由于外后视镜被雨雪侵 袭、污染,造成驾驶员不能有效地利用它对车外中、后部及车后两旁道路情况 进行观察,造成对危险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雨雪天气机动车驾驶易 发生交通事故。为了保证车辆在雨雪天安全行驶,改善后视镜在雨雪天的使用 效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汽车厂家对小轿车外后视镜镜壳的前上沿进行加 长处理,使后视镜的镜面藏在后视镜壳体深处,以尽量减少雨雪污染镜面、破 坏后视效果,但因长度不够,效果并不理想,而其他车辆则仍未采用有效办法, 因此,没有解决雨雪天气外后视镜看不清车后路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外后 视镜防雨装置,牢固地安装在后视镜的壳体上,防止雨雪滴落在后视镜镜面上, 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观察视野。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其包括防雨帽及锁紧机构,防雨帽由帽体、帽檐组成,帽体是以后壁为基础,由上壁、下壁、左侧壁、右侧壁合围构成, 下壁末端向上弯曲所形成的折边,与下壁、后壁共同形成一个形状类似"J" 下端的浅槽;上壁的厚度厚于下壁,帽檐与帽体上壁自然弧度过渡连接,与水平面成3 2(T角度;防雨帽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孔和槽;锁紧机构通过孔和槽 将防雨帽安装固定到后视镜壳体上。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当外后视镜支撑臂位于壳体一侧且为短臂 时,其帽休的相同侧的相应位置设有一开口,使帽体安装到后视镜壳体上时不受支撑臂妨碍;当外后视镜支撑臂位于壳体背部时,其帽体的相应位置也设有 开口;防雨帽上的孔和槽分别设置在帽檐两侧。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当外后视镜支撑臂位于壳体一侧且为长臂 时,帽体可向后视镜支撑臂方向延伸,使后视镜壳体及支撑臂均位于帽体内, 延伸部分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孔和槽。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其可将防雨帽安装固定到后视镜壳体上的 锁紧机构由依次连接的锁头、联动杆、锁舌和置于帽体槽内的金属卡环组成。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通过锁紧机构将防雨帽安装固定在车辆外后视镜的外壳上,既能阻挡雨雪侵袭污染镜面又不影响后视镜镜面的监视范围,保 证驾驶员的观察视野,既改善后视效果,同时又能保证防雨帽在车辆行驶中不 因剧烈振动、颠簸而脱落,停车时不被坏人盗走。该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其防雨帽是依据汽车的外后视镜壳体形状而设 计,故安装的吻配性好,安装折卸方便;防雨帽的外形与后视镜的壳体外形完全相同,且帽檐的外沿呈流线型设计,帽体上可喷涂与后视镜壳体颜色相同的油漆,不但能改善后视效果,还能保持与汽车协调一致的视觉美感;防雨帽选 用韧性好、强度高的材料,结实耐用;安装可以经"一套一锁"实现,拆卸可 以由"一开一取"完成;而且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拆装方便、快捷,而且外 形美观。由于该防雨装置能很好改善后视效果,其直接效果是可以提高雨雪天行车的安全性;间接效果是能适当提高雨雪天气的行车速度,縮短雨雪中行驶 时间,从而减少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实现节能减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雨帽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面图;图3是图1的防雨帽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防雨帽的另一种正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面图。图中1—孔;2 —右侧壁;3 —帽檐;4 —槽;5 —左侧壁;6 —后壁;7_ 折边;8 —下壁;9一锁头;IO —联动杆;ll一锁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 3、 4、 5、 6中所示该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其包括防雨 帽及锁紧机构,防雨帽由帽体、帽檐组成,帽体形状与汽车外后视镜的壳体形 状相同,能吻合地套在外后视镜的壳体上;帽体是以后壁(6)为基础,由上 壁、下壁(8)、左侧壁(5)、右侧壁(2)合围构成,下壁末端向上弯曲所形 成的折边(7),与下壁(8)、后壁(6)共同形成一个形状类似"J"下端的 浅槽;上壁的厚度厚于下壁,帽檐(3)与帽体上壁自然弧度过渡连接,与水 平面成角度,角度可为3 20。间不同的角度,帽檐可呈弧形或直线形,其长 度与后视镜壳体前沿高度之比以(0.8 1) :1为佳,既能有效遮挡雨雪,又不 显笨拙,宽度为能完全罩住后视镜的外壳的宽度;防雨帽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孔 (1)和槽(4);锁紧机构通过孔和槽将防雨帽安装固定到后视镜壳体上。 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当外后视镜支撑臂位于壳体一侧且为短臂 时,其帽体的相同侧的相应位置设有一开口,使帽体安装到后视镜壳体上时不 受支撑臂妨碍;当外后视镜支撑臂位于壳体背部时,其帽体的相应位置也设有孔(1)和槽(4)分别设置在帽檐(3)两侧。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当外后视镜支撑臂位于壳体一侧且为长臂 时,帽体可向后视镜支撑臂方向延伸,使后视镜壳体及支撑臂均位于帽体内, 延伸部分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孔(1)和槽(4)。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其可将防雨帽安装固定到后视镜壳体上的由依次连接的锁头(9)、联动杆(10)、锁舌(11)和置于帽体槽内的金属卡 环组成。对于外后视镜支撑臂位于壳体一侧且为短臂或位于壳体背部的车辆,安装如图l、 2、 3中所示的防雨帽,安装过程 一手持帽檐、 一手托防雨帽下端,让帽体下壁的折边沿外后视镜镜壳的底部从后下方向前上方滑动,当后视镜壳 体的下端被防雨帽下端包裹住后,再向上推动帽体使其完全扣到后视镜壳体 上,当后视镜整个置于帽体腔内时,帽体下端的浅槽,卡在后视镜壳体下端,防止防雨帽下端向后滑脱;锁紧机构穿过帽檐上的孔,紧贴壳体前沿插入,锁 舌直达槽内,锁舌到位后,扭动锁头上的钥匙,锁芯转动的同时,联动杆带动 锁舌旋转,使锁舌卡入槽内的金属卡环中,拔出钥匙,防雨帽就被牢牢地固定 在车辆外后视镜的壳体上,安装完成。防雨帽的拆卸插入钥匙以相反顺序将 锁紧机构取下,手托帽檐向上向后轻推,防雨帽从后视镜壳体上滑脱,拆卸完 成。对于外后视镜支撑臂位于壳体一侧且为长臂的车辆,安装如图5、 6中所 示的防雨帽,安装、拆卸方法与上述操作过程相同,仅在于锁紧机构通过帽体 延伸部分上的孔和槽,将防雨帽固定在后视镜壳体上。帽体内腔要垫一层絨布类柔软丝织物作为衬里,以确保安装、拆卸该防雨 装置时不会对外后视镜的外壳造成丝毫划痕和损伤;锁紧机构在固定帽体时, 与后视镜的支撑臂甚至壳体紧密接触,故锁紧机构的相应部分应采用外塑胶类 内钢质的结构,避免在安装、拆卸时损伤后视镜的支撑臂或壳体。另外,为了存放该防雨装置,可为该防雨装置量身定做一个外形美观、质地坚固的包装盒。本技术是一种在雨雪天气使用的车辆辅助装置,在平时 不使用时,收藏保存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弄得是满身灰尘或油污,甚至 因被碰撞而油漆脱落,显得破旧不堪,安装在车辆尤其是小轿车等载人汽车上 势必会破坏汽车的整体的美感,因此,将其安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防雨帽及锁紧机构,防雨帽由帽体、帽檐组成,帽体是以后壁(6)为基础,由上壁、下壁(8)、左侧壁(5)、右侧壁(2)合围构成,下壁末端向上弯曲所形成的折边(7),与下壁(8)、后壁(6)共同形成一个形状类似“J”下端的浅槽;上壁的厚度厚于下壁,帽檐(3)与帽体上壁自然弧度过渡连接,与水平面成3~20°角度;防雨帽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孔(1)和槽(4);锁紧机构通过孔和槽将防雨帽安装固定到后视镜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君,王韩梦如,
申请(专利权)人:王德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