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6407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方的受压部;受压部包括球头杆、应变放大装置及压力承载部件,球头杆的下部球头端与应变放大装置相接触,应变放大装置下端伸入受压部内部并与压力承载部件内部的弹性薄壁支架相连接,弹性薄壁支架底部通过设置有应变传感器的弹性拉杆相连接。该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隧道内出现崩塌、断裂等大位移小应变破坏的时候,传统的点采集捕捉不到信号的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电缆隧道已经大面积地铺设于现代化城市的地下,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当中,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地下电缆隧道的顶部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其原因一般是来自重型汽车的碾压或者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施加的压力等。地下电缆隧道的坍塌将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交通拥堵、通讯中断和电力供应不便等,因此对电缆隧道实施在线健康监测十分必要,但现有的隧道监控装置经常会出现隧道内部结构位移及应变大小不相对应的情况,所以亟需一种新型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该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隧道内出现崩塌、断裂等大位移小应变破坏的时候,传统的点采集捕捉不到信号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要求,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该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方的受压部;受压部包括球头杆、应变放大装置及压力承载部件,球头杆的下部球头端与应变放大装置相接触,应变放大装置下端伸入受压部内部并于压力承载部件内部的弹性薄壁支架相连接,弹性薄壁支架底部通过设置有应变传感器的弹性拉杆相连接。 该电缆隧道健康监测装置的优点如下: 1、通过设置支架和受压部将隧道顶部的位移转化为梯形弹片支架的水平拉伸应变,使得形变的测量更加准确。 2、可以很好地解决隧道内出现崩塌、断裂等大位移小应变破坏的时候,传统的点采集捕捉不到信号的问题。 3、通过设置弹性薄壁支架和弹性拉杆可以使信号采集更加灵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受压部;3、压力承载部件;4、应变放大装置;5、长度调节器;6、球头杆;7、弹性薄壁支架;8、弹性拉杆;9、应变传感器;10、隧道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 一个实施例”、“实施例”、“ 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I和设置于支架I上方的受压部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的受压部2包括球头杆6、应变放大装置4及压力承载部件3,球头杆6的下部球头端与所述应变放大装置4相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的应变放大装置4下端伸入受压部2内部并于压力承载部件3内部的弹性薄壁支架7相连接,弹性薄壁支架7底部通过设置有应变传感器9的弹性拉杆8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的应变放大装置4顶部与球头杆6相接触处为下凹形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的球头杆6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器5,该长度调节器5可以对球头杆6的长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隧道的具体情况。 当隧道内壁发生形变时,该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的球头杆6上端受力向下移动,并通过应变放大装置4下压弹性薄壁支架7,弹性薄壁支架7的下部支脚在受压后会产生向外的形变,并拉伸弹性拉杆8 —同进行形变,这时设置于弹性拉杆8上的应变传感器9会对所产生的应变进行测量并记录,从而得出球头杆6顶部受力的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所述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方的受压部(2);所述受压部(2)包括球头杆(6)、应变放大装置(4)及压力承载部件(3),所述球头杆(6)的下部球头端与所述应变放大装置(4)相接触,应变放大装置(4)下端伸入所述受压部(2)内部并与压力承载部件(3)内部的弹性薄壁支架(7)相连接,所述弹性薄壁支架(7)底部通过设置有应变传感器(9)的弹性拉杆(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隧道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和设置于所述支架(I)上方的受压部(2);所述受压部(2)包括球头杆¢)、应变放大装置(4)及压力承载部件(3),所述球头杆¢)的下部球头端与所述应变放大装置(4)相接触,应变放大装置(4)下端伸入所述受压部(2)内部并与压力承载部件(3)内部的弹性薄壁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楷焱杨正郑琴曹佳琪陈泽芸童疏影袁卫锋应琴李辉江成潘荣莹魏斌张思佳王积硕王冰倪克松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