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299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可以有效防止车辆起步和停止过程中乘客侧溜问题,防止座椅组单侧的连接机构受力过大,有效防止连接机构损坏;座椅组包括相互并排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座椅,座椅上设置有凹面;连接机构包括扶手管、垂直固定杆以及水平固定杆,水平固定杆之间通过两根滑杆相互连接,座椅组的底端设置有与滑杆相配合的滑槽;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滑轨以及两根在滑轨内相对滑动的突条,突条固定在座椅组的背侧,滑轨水平固定在车辆车厢的侧壁;突条与垂直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座椅组与水平固定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特别是涉及一种专用座椅。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专用座椅,通常包括座椅组和连接机构,为了空出轨道车辆的中间位置以提高运力,座椅组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车辆的侧壁上,为了防止连接机构阻挡乘客,连接机构通常固定在座椅组的两侧,并且连接机构还通过扶手和螺栓分别固定在车辆的地板、天花板和侧壁;在使用过程中,车辆起步和停止过程中加速度通常较大,而座椅的承重又较大,且座椅上没有有效地固定乘客的装置,这样容易存在轨道车辆起步和停止过程中,乘客侧溜向座椅组一侧,导致座椅组一侧的连接机构受力过大,进而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轨道车辆起步和停止过程中乘客侧溜问题,防止座椅组单侧的连接机构受力过大,有效防止连接机构损坏的专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的专用座椅,包括座椅组和连接机构,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座椅组包括相互并排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座椅,所述座椅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背部和座部,所述座部上设置有凹面;所述连接机构为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组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弧形的扶手管、垂直固定杆以及水平固定杆,所述垂直固定杆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所述水平固定杆垂直固定在所述垂直固定杆的底端、并且与垂直固定杆为一体结构,所述水平固定杆的端部还设置有扶手导套,所述扶手管穿过所述扶手导套、并且扶手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车辆车厢的天花板和地板上,所述一对水平固定杆之间通过两根滑杆相互连接,所述座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杆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滑轨以及两根在所述滑轨内相对滑动的突条,所述突条相互平行固定在所述座椅组的背侧、并且所述突条与所述座椅组为一体结构,所述滑轨水平固定在车辆车厢的侧壁;所述突条的两端与所述垂直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座部两侧与所述水平固定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外侧分别套装有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突条包括连接条以及与所述连接条垂直的滑动条,所述滑轨包括底板、以及垂直所述底板并且平行设置的上轨和下轨,所述上轨的顶端向下方突出为上轨突出部,所述下轨的顶端向上方突出为下轨突出部,所述滑动条的顶端与所述上轨突出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连接条的底端与所述下轨突出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包括座椅组和连接机构,还包括滑动机构;座椅组包括相互并排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座椅,座椅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背部和座部,座部上设置有凹面;连接机构为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座椅组的两侧,连接机构包括弧形的扶手管、垂直固定杆以及水平固定杆,垂直固定杆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水平固定杆垂直固定在垂直固定杆的底端、并且与垂直固定杆为一体结构,水平固定杆的端部还设置有扶手导套,扶手管穿过扶手导套、并且扶手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天花板和地板上,一对水平固定杆之间通过两根滑杆相互连接,座部的底端设置有与滑杆相配合的滑槽;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滑轨以及两根在滑轨内相对滑动的突条,突条相互平行固定在座椅组的背侧、并且突条与座椅组为一体结构,滑轨水平固定在车辆车厢的侧壁;突条的两端与垂直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座部两侧与水平固定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外侧分别套装有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这样,水平固定杆在扶手导套在扶手管的弧面上的顶压作用以及垂直杆的固定作用下,通过滑杆完成对座椅组垂直水平方向上的支撑作用,而座椅组同时还在滑轨和突条的顶压悬挂作用下,得到垂直水平方向以及垂直车厢侧壁方向上的进一步支撑;由于轨道车辆在起步和停止状态下的加速度较大,座椅组可以在滑杆和滑轨上相对滑动,并且借助座椅两侧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顶压和拉扯作用,将加速过程中的受力分散至两个连接机构上,有效地防止了连接机构的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而座椅上的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乘客的侧滑,进一步防止座椅所承受的重力的不均一以及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滑轨与突条剖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专用座椅,包括座椅组I和连接机构2,还包括滑动机构3 ;座椅组I包括相互并排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座椅11,座椅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背部12和座部13,座部13上设置有凹面14 ;连接机构2为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座椅组的两侧,连接机构包括弧形的扶手管21、垂直固定杆22以及水平固定杆23,垂直固定杆22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水平固定杆23垂直固定在垂直固定杆22的底端、并且与垂直固定杆为一体结构,水平固定杆23的端部还设置有扶手导套24,扶手管21穿过扶手导套24、并且扶手管2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天花板和地板上,一对水平固定杆23之间通过两根滑杆25相互连接,座部13的底端设置有与滑杆25相配合的滑槽;滑动机构3包括至少两根滑轨31以及两根在滑轨内相对滑动的突条32,突条32相互平行固定在座椅组I的背侧、并且突条32与座椅组I为一体结构,滑轨31水平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突条32的两端与垂直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4,座部两侧与水平固定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5,第一复位弹簧4和第二复位弹簧5的外侧分别套装有第一护套6和第二护套7 ;这样,水平固定杆在扶手导套在扶手管的弧面上的顶压作用以及垂直杆的固定作用下,通过滑杆完成对座椅组垂直水平方向上的支撑作用,而座椅组同时还在滑轨和突条的顶压悬挂作用下,得到垂直水平方向以及垂直车厢侧壁方向上的进一步支撑;由于轨道车辆在起步和停止状态下的加速度较大,座椅组可以在滑杆和滑轨上相对滑动,并且借助座椅两侧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顶压和拉扯作用,将加速过程中的受力分散至两个连接机构上,有效地防止了连接机构的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而座椅上的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乘客的侧滑,进一步防止座椅所承受的重力的不均一以及冲击力。 如图3所示,突条32包括连接条33以及与连接条垂直的滑动条34,滑轨31包括底板35、以及垂直底板并且平行设置的上轨36和下轨37,上轨36的顶端向下方突出为上轨突出部38,下轨37的顶端向上方突出为下轨突出部39,滑动条的顶端与上轨突出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滑轮8,连接条的底端与下轨突出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滑轮9 ;这样,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可以有效地促进突条在滑轨上的滑动;另外,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位置,正是座椅组悬挂在滑轨上的受力点,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顶压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突条和滑轨的磨损,安全有效地实现座椅组的悬挂。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专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组和连接机构,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座椅组包括相互并排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座椅,所述座椅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背部和座部,所述座部上设置有凹面;所述连接机构为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组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弧形的扶手管、垂直固定杆以及水平固定杆,所述垂直固定杆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所述水平固定杆垂直固定在所述垂直固定杆的底端、并且与垂直固定杆为一体结构,所述水平固定杆的端部还设置有扶手导套,所述扶手管穿过所述扶手导套、并且扶手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天花板和地板上,所述一对水平固定杆之间通过两根滑杆相互连接,所述座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杆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滑轨以及两根在所述滑轨内相对滑动的突条,所述突条相互平行固定在所述座椅组的背侧、并且所述突条与所述座椅组为一体结构,所述滑轨水平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所述突条的两端与所述垂直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座部两侧与所述水平固定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外侧分别套装有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组和连接机构,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座椅组包括相互并排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座椅,所述座椅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背部和座部,所述座部上设置有凹面;所述连接机构为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组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弧形的扶手管、垂直固定杆以及水平固定杆,所述垂直固定杆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侧壁,所述水平固定杆垂直固定在所述垂直固定杆的底端、并且与垂直固定杆为一体结构,所述水平固定杆的端部还设置有扶手导套,所述扶手管穿过所述扶手导套、并且扶手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轨道车辆车厢的天花板和地板上,所述一对水平固定杆之间通过两根滑杆相互连接,所述座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杆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滑轨以及两根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