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包括芯片U1、运放U2、芯片U3、芯片U4、电阻R1、电容C1和红外接收二极管D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运放U2、芯片U1和芯片U3,使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能准确反馈到芯片U4中输出,不仅提高了红外接收器的灵敏度,而且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适合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收器电路,具体是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平板电视已逐渐普及,电视机的厚度也越来越薄,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及高清的视觉享受,但在音质方面却变得越来越轻薄,反而不如CRT电视的音质饱满浑厚。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Soundbar来弥补平板电视的音质,Soundbar为条形音响,一般放置于电视前端。当Soundbar放置于电视前端时,很容易遮挡住遥控器发送至电视的红外遥控信号,使电视接收的红外遥控信号的强度下降,导致遥控器对电视进行遥控时不灵敏甚至无反应,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红外接收器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包括芯片U1、运放U2、芯片U3、芯片U4、电阻R1、电容C1和红外接收二极管D1,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接地电容C1、和运放U2引脚4,电阻R1另一端连接红外接收二极管D1负极,红外接收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2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运放U2引脚2,运放U2引脚3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运放U2引脚5并接地,运放U2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芯片U1引脚14和芯片U3引脚14,芯片U1引脚3连接芯片U1引脚4,芯片U1引脚16连接电源VCC,芯片U1引脚6通过电容C7连接芯片U1引脚7,芯片U1引脚1连接电阻R6,芯片U1引脚8连接电阻R7,芯片U1引脚5连接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9、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另一端和电阻R8并接地,电阻R8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13,芯片U1引脚1连接与非门F1输入端1,与非门F1输入端2分别连接与非门F4输入端2、电容C3和与非门F3输出端,与非门F3输入端1分别连接与非门F3输入端2、电阻R10和与非门F2输出端,与非门F2输入端1分别连接与非门F2输入端2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所述与非门F4输入端1连接芯片U3引脚1,芯片U3引脚16连接电源VCC,芯片U3引脚3通过电阻R11连接芯片U3引脚4,芯片U3引脚6通过电容C5连接芯片U3引脚7,芯片U3引脚1连接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3引脚8、芯片U3引脚9、电容C4和电阻R13并接地,电容C4另一端连接芯片U3引脚5,所述电阻R13另一端连接芯片U3引脚13,所述与非门F1输出端连接芯片U4引脚5,芯片U4引脚4连接与非门F4输出端,芯片U4引脚14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8、15、9、1、10并接地,芯片U4引脚11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16和电源VCC,芯片U4引脚7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2、芯片U4引脚3、芯片U4引脚6、电阻R17两端、电阻R16两端、电阻R15两端、电阻R14两端、输出端A和输出端B。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VCC电压为9V。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1和芯片U2型号均为CD404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运放U2型号为LM32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4型号为CD4019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使用运放U2、芯片U1和芯片U3,使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能准确反馈到芯片U4中输出,不仅提高了红外接收器的灵敏度,而且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包括芯片U1、运放U2、芯片U3、芯片U4、电阻R1、电容C1和红外接收二极管D1,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接地电容C1、和运放U2引脚4,电阻R1另一端连接红外接收二极管D1负极,红外接收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2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运放U2引脚2,运放U2引脚3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运放U2引脚5并接地,运放U2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芯片U1引脚14和芯片U3引脚14,芯片U1引脚3连接芯片U1引脚4,芯片U1引脚16连接电源VCC,芯片U1引脚6通过电容C7连接芯片U1引脚7,芯片U1引脚1连接电阻R6,芯片U1引脚8连接电阻R7,芯片U1引脚5连接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9、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另一端和电阻R8并接地,电阻R8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13,芯片U1引脚1连接与非门F1输入端1,与非门F1输入端2分别连接与非门F4输入端2、电容C3和与非门F3输出端,与非门F3输入端1分别连接与非门F3输入端2、电阻R10和与非门F2输出端,与非门F2输入端1分别连接与非门F2输入端2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与非门F4输入端1连接芯片U3引脚1,芯片U3引脚16连接电源VCC,芯片U3引脚3通过电阻R11连接芯片U3引脚4,芯片U3引脚6通过电容C5连接芯片U3引脚7,芯片U3引脚1连接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3引脚8、芯片U3引脚9、电容C4和电阻R13并接地,电容C4另一端连接芯片U3引脚5,电阻R13另一端连接芯片U3引脚13,与非门F1输出端连接芯片U4引脚5,芯片U4引脚4连接与非门F4输出端,芯片U4引脚14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8、15、9、1、10并接地,芯片U4引脚11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16和电源VCC,芯片U4引脚7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2、芯片U4引脚3、芯片U4引脚6、电阻R17两端、电阻R16两端、电阻R15两端、电阻R14两端、输出端A和输出端B。电源VCC电压为9V。芯片U1和芯片U2型号均为CD4046。运放U2型号为LM324。芯片U4型号为CD4019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与非门F1和F4构成计数控制门,与非门F2和F3以及电容C3、电阻R9、电阻R10等构成低频振荡器,同时根据芯片U1外接RC值将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包括芯片U1、运放U2、芯片U3、芯片U4、电阻R1、电容C1和红外接收二极管D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接地电容C1、和运放U2引脚4,电阻R1另一端连接红外接收二极管D1负极,红外接收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2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运放U2引脚2,运放U2引脚3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运放U2引脚5并接地,运放U2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芯片U1引脚14和芯片U3引脚14,芯片U1引脚3连接芯片U1引脚4,芯片U1引脚16连接电源VCC,芯片U1引脚6通过电容C7连接芯片U1引脚7,芯片U1引脚1连接电阻R6,芯片U1引脚8连接电阻R7,芯片U1引脚5连接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9、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另一端和电阻R8并接地,电阻R8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13,芯片U1引脚1连接与非门F1输入端1,与非门F1输入端2分别连接与非门F4输入端2、电容C3和与非门F3输出端,与非门F3输入端1分别连接与非门F3输入端2、电阻R10和与非门F2输出端,与非门F2输入端1分别连接与非门F2输入端2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所述与非门F4输入端1连接芯片U3引脚1,芯片U3引脚16连接电源VCC,芯片U3引脚3通过电阻R11连接芯片U3引脚4,芯片U3引脚6通过电容C5连接芯片U3引脚7,芯片U3引脚1连接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3引脚8、芯片U3引脚9、电容C4和电阻R13并接地,电容C4另一端连接芯片U3引脚5,所述电阻R13另一端连接芯片U3引脚13,所述与非门F1输出端连接芯片U4引脚5,芯片U4引脚4连接与非门F4输出端,芯片U4引脚14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8、15、9、1、10并接地,芯片U4引脚11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16和电源VCC,芯片U4引脚7分别连接芯片U4引脚2、芯片U4引脚3、芯片U4引脚6、电阻R17两端、电阻R16两端、电阻R15两端、电阻R14两端、输出端A和输出端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包括芯片U1、运放U2、芯片U3、芯片U4、电阻R1、电容
C1和红外接收二极管D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接地电容C1、
和运放U2引脚4,电阻R1另一端连接红外接收二极管D1负极,红外接收二极管D1正极
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2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
阻R4和运放U2引脚2,运放U2引脚3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运放U2引脚5
并接地,运放U2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芯片U1引脚14和芯片U3引脚14,芯
片U1引脚3连接芯片U1引脚4,芯片U1引脚16连接电源VCC,芯片U1引脚6通过电容
C7连接芯片U1引脚7,芯片U1引脚1连接电阻R6,芯片U1引脚8连接电阻R7,芯片U1
引脚5连接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9、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另
一端和电阻R8并接地,电阻R8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13,芯片U1引脚1连接与非门
F1输入端1,与非门F1输入端2分别连接与非门F4输入端2、电容C3和与非门F3输出
端,与非门F3输入端1分别连接与非门F3输入端2、电阻R10和与非门F2输出端,与非
门F2输入端1分别连接与非门F2输入端2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啸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