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采油井清蜡梭结构,包括梭体,梭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刮刀,所述刮刀的顶端朝向距离其自身较远的梭体的端部倾斜,刮刀与梭体的夹角为20°~45°,刮刀内侧设置有刀刃,刮刀外侧设置有倒齿,在两个刮刀之间设置有收纳腔,收纳腔固定在梭体的外侧,刮刀内设置有与收纳腔相通的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出口设置在刀刃上,刀刃表面设置有第一加热器,第一加热器位于进料通道与梭体之间,梭体中间竖直设置有通孔,收纳腔与通孔之间通过缺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无需活动的换向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井清理器械,尤其是一种改进的采油井清蜡梭结构。
技术介绍
原油从地下的高温高压环境下通过油管被开采出来的过程中,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原本溶解在原油中的蜡质会从原油中析出,并逐渐附着在油管内壁上。油管内壁的结蜡会导致油管堵塞,必须定期进行清理。中国技术专利CN 201835793 U公开了一种油管内壁清刮器,通过多个刮刀的配合,实现了对油管内壁的清理。但是,这种结构的刮刀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清刮器改变运动方向时,刮刀也要进行相应的换向,整体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容易出现铰接位置卡死而无法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采油井清蜡梭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无需活动的换向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的采油井清蜡梭结构,包括梭体,梭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刮刀,所述刮刀的顶端朝向距离其自身较远的梭体的端部倾斜,刮刀与梭体的夹角为45°~75°,刮刀内侧设置有刀刃,刮刀外侧设置有倒齿,在两个刮刀之间设置有收纳腔,收纳腔固定在梭体的外侧,刮刀内设置有与收纳腔相通的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出口设置在刀刃上,刀刃表面设置有第一加热器,第一加热器位于进料通道与梭体之间,梭体中间竖直设置有通孔,收纳腔与通孔之间通过缺口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梭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喷管,环形喷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嘴,所述刮刀上设置有贯通刮刀的过流孔。作为优选,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铰接的换向结构,刮刀和梭体固定连接,通过合理设置刮刀的结构和安装角度,实现两个刮刀在同一时间内一个进行刮削作业,另一个进行清理作业,梭体移动方向改变时两个刮刀的作业功能自动互换,实现了无需换向结构即可实现双向清蜡的功能。刀刃用于清蜡,倒齿用于清理经过刀刃刮削过的油管内壁。以梭体向下运动举例说明:上方的刮刀进行刮削作业,下方的刮刀进行清理作业。上方的刀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将油管上的蜡质进行刮削,刮削下的蜡质在第一加热器的加热作用下软化,并通过进料通道进入收纳腔内。下方的倒齿在经过刮削过的油管内壁时,对油管内壁进行二次清理,对残留的蜡质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油管内壁的通畅性。进入收纳腔的蜡质在外侧蜡质的不断挤压下经过缺口进入通孔,并从通孔处排出。在单纯的机械清蜡结构基础上,利用环形喷管向油管内喷洒溶蜡剂,可以对蜡质进行软化,提高刀刃的刮削效果。刮刀上的过流孔可以使溶蜡剂经过刮刀流动,从而提高溶蜡剂在刮刀两侧的流动性。收纳腔内的第二加热器可以对进入收纳腔的蜡质进行进一步的软化,降低其流动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刮刀的结构图。图3是图2中A方向的俯视图。图中:1、梭体;2、刮刀;3、刀刃;4、收纳腔;5、进料通道;6、第一加热器;7、通孔;8、缺口;9、环形喷管;10、喷嘴;11、过流孔;12、第二加热器;13、斜槽;14、梯形面;15、倒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3,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梭体1,梭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刮刀2,所述刮刀2的顶端朝向距离其自身较远的梭体1的端部倾斜,刮刀2与梭体1的夹角为65°,刮刀2内侧设置有刀刃3,刮刀2外侧设置有倒齿15,在两个刮刀2之间设置有收纳腔4,收纳腔4固定在梭体1的外侧,刮刀2内设置有与收纳腔4相通的进料通道5,进料通道5的出口设置在刀刃3上,刀刃3表面设置有第一加热器6,第一加热器6位于进料通道5与梭体1之间,梭体1中间竖直设置有通孔7,收纳腔4与通孔7之间通过缺口8相连通。刀刃3用于清蜡,倒齿15用于清理经过刀刃3刮削过的油管内壁。以梭体1向下运动举例说明:上方的刮刀2进行刮削作业,下方的刮刀2进行清理作业。上方的刀刃3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将油管上的蜡质进行刮削,刮削下的蜡质在第一加热器6的加热作用下软化,并通过进料通道5进入收纳腔4内。下方的倒齿15在经过刮削过的油管内壁时,对油管内壁进行二次清理,对残留的蜡质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油管内壁的通畅性。进入收纳腔4的蜡质在外侧蜡质的不断挤压下经过缺口8进入通孔7,并从通孔7处排出。梭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喷管9,环形喷管9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喷嘴10,所述刮刀2上设置有贯通刮刀2的过流孔11,利用环形喷管向油管内喷洒溶蜡剂,可以对蜡质进行软化,提高刀刃的刮削效果。刮刀2上的过流孔11可以使溶蜡剂经过刮刀2流动,从而提高溶蜡剂在刮刀2两侧的流动性。收纳腔4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12,可以对进入收纳腔4的蜡质进行进一步的软化,降低其流动阻力。另外,在刀刃3的表面设置有斜槽13,进料通道5的出口设置在斜槽13内,斜槽13的底面为梯形面14。形成梯形面14的斜槽13可以将经刀刃3刮削下来的蜡质进行收集,减小蜡质的散落,并提高蜡质进入进料通道5的推挤力。其中,第一加热器6和第二加热器12均采用电阻丝加热结构,第二加热器12的功率大于第一加热器6。第一加热器6和第二加热器12的固定方式可采用焊接等多种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详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采油井清蜡梭结构,包括梭体(1),梭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刮刀(2),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2)的顶端朝向距离其自身较远的梭体(1)的端部倾斜,刮刀(2)与梭体(1)的夹角为45°~75°,刮刀(2)内侧设置有刀刃(3),刮刀(2)外侧设置有倒齿(15),在两个刮刀(2)之间设置有收纳腔(4),收纳腔(4)固定在梭体(1)的外侧,刮刀(2)内设置有与收纳腔(4)相通的进料通道(5),进料通道(5)的出口设置在刀刃(3)上,刀刃(3)表面设置有第一加热器(6),第一加热器(6)位于进料通道(5)与梭体(1)之间,梭体(1)中间竖直设置有通孔(7),收纳腔(4)与通孔(7)之间通过缺口(8)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采油井清蜡梭结构,包括梭体(1),梭体(1)的两
端对称设置有刮刀(2),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2)的顶端朝向距离其
自身较远的梭体(1)的端部倾斜,刮刀(2)与梭体(1)的夹角为45°~
75°,刮刀(2)内侧设置有刀刃(3),刮刀(2)外侧设置有倒齿(15),
在两个刮刀(2)之间设置有收纳腔(4),收纳腔(4)固定在梭体(1)
的外侧,刮刀(2)内设置有与收纳腔(4)相通的进料通道(5),进料
通道(5)的出口设置在刀刃(3)上,刀刃(3)表面设置有第一加热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锋,臧伟伟,乔国栋,赵方磊,刘伟,王冬冬,林群,周瑾,
申请(专利权)人:向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