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装置、发动机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较小改变发动机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涡轮增压器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排放,同时提高燃油经济性。现在常用的涡轮增压器为废气涡轮增压器,其利用发动机废气能量驱动压气机工作,废气涡轮增压器占据了现有各种类型增压器中较大的比例,并且近几年有急剧上升的趋势。涡轮增压器主要由涡端、增压器中间体和压端等构成,其中,涡端包括涡壳和涡轮,压端包括压壳和压轮。压轮位于压壳内且通过一根贯穿增压器中间体的转轴与位于涡壳内的涡轮连接。涡轮增压器靠发动机的废气推动涡轮旋转,涡轮带动与之同轴的压轮旋转,经过空滤过滤的新鲜空气通过高速旋转的压轮,在离心力作用下被压缩并经过中冷器进入发动机气缸。由于提高了进气密度,发动机每循环的燃油供给量及过量空气系数得以增大,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燃油经济性并有效减少发动机的有害物排放。当前发动机朝着轻量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得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变得更高,对涡轮增压器的轴承转子系统、压轮和涡轮的耐久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增压汽油发动机在急停机时面临着增压器中间体润滑不良与压后压力过大的双重难题。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在长时间高速运转后,涡轮增压器的工作温度很高,此时如果立即熄火停车,润滑系统便会停止工作,而增压器转子却仍在惯性作用下高速旋转。涡轮增压器内部的热量无法被润滑剂带走,这时涡轮r>增压器的涡轮部分的高温也会传到增压器中间体的轴承支撑处,因缺少润滑剂的润滑和冷却,会造成涡轮增压器转轴与轴套之间“咬死”而损坏轴承和转轴。此外,因冷却不足也会使停留在涡轮增压器内部的润滑剂因高温而积碳。另一方面,在汽油发动机急停车时,由于节气门关闭,而涡轮、压轮与转子系统仍在进行高速旋转,压轮继续向压后管路压缩空气,致使压后管路内的气体压力急剧升高,而对压后管路及压轮造成破坏。因此,当前配有涡轮增压器的汽油发动机,当发动机高速运行一段时间后不能立即停机,必须再低速小负荷运行一段时间。一方面防止发动机停机后涡轮增压器的零部件的产热、传热过大,导致轴承转子损坏,另一方面防止压后压力过大,避免对压后管路和压轮造成过大的损害。现有汽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没有对急停车时涡轮增压器的轴承转子系统及压轮、压后管路同时兼顾起到保护作用的结构或装置。为了防止急停车压后压力过大对压轮与压后管路造成损害,有些汽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在压端特别安装放气阀,将压后的压缩空气放去,但放气过程带有噪音。或者,专门为涡轮增压器安装专属的电子水泵等附加冷却装置,对涡轮增压器实施一定时间的冷却。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手段都会增加发动机(或电子水泵等)的运行时间,燃油消耗增加,碳排放相应地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涡轮增压器装置,以能够在急停车或者压后压力过高时对涡轮增压器和压后管路同时兼顾起到保护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装置,所述涡轮增压器装置包括: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彼此连接的压端和涡端,所述压端与用于通向进气歧管的压后管路连通;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通过输出管路向所述涡轮增压器供应润滑剂的润滑剂储存罐,其中,当所述压后管路内的气体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在来自所述压后管路的气体的驱动下,所述润滑剂储存罐内的润滑剂的至少一部分被压送至所述涡轮增压器。进一步的,所述涡轮增压器装置包括连通所述润滑剂储存罐与所述压后管路的保护管路,所述保护管路上设有阀门;当所述压后管路内的气体的压力大于所述预定压力时,所述阀门导通,在来自所述压后管路的气体的驱动下,所述润滑剂储存罐内的润滑剂的至少一部分被压送至所述涡轮增压器;当所述压后管路内的气体的压力不大于所述预定压力时,所述阀门截止。进一步的,所述阀门为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气体仅从所述压后管路输送至所述润滑剂储存罐,所述预定压力为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开启压力。进一步的,所述阀门为电控阀,所述涡轮增压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压后管路上的压力检测单元;当所述压力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压后管路内的气体的压力大于所述预定压力时,所述电控阀导通;当所述压力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压后管路内的气体的压力不大于所述预定压力时,所述电控阀截止。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剂储存罐包括壳体和能在所述壳体内移动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将所述润滑剂储存罐分隔成彼此不连通的气腔和润滑剂储存腔,所述保护管路与所述气腔连通,所述输出管路与所述润滑剂储存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剂储存罐的输入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允许润滑剂仅从外部进入所述润滑剂储存腔。进一步的,所述涡轮增压器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气腔与所述压后管路的补气管路,所述补气管路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允许气体仅从所述气腔进入所述压后管路。进一步的,所述压后管路上设有中冷器,所述压后管路在所述压端与所述中冷器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压后管路,所述压后管路在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中冷器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压后管路,所述保护管路与所述第一压后管路连通,所述补气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后管路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在急停车或压后压力过高时,在来自压后管路内的气体的驱动下,润滑剂储存罐内的润滑剂的至少一部分被压送至涡轮增压器,气体从压后管路内转移至润滑剂储存罐而能够降低压后管路内的气体压力,而能够防止压后压力过大,从而避免对压后管路和压端造成损害;同时,润滑剂储存罐内的润滑剂被压送至涡轮增压器,而能够在发动机停机后,防止涡轮增压器的零部件的产热、传热过大而导致轴承转子损坏,还能够防止停留在涡轮增压器内部的润滑剂因高温而积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发动机在高速运行后无需低负荷运转一段时间再停车,而能够在急停车时对涡轮增压器和压后管路同时兼顾起到保护作用。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高速运行后无需低负荷运转一段时间再停车,还能够减少整车或发动机的整体运行时间,减少碳排放以及减少有害物质物的排放,降低增压车型的燃油消耗。3)本技术方案对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无需修改,可根据要求进行灵活布置,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车辆的生产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装置,以能够在急停车或者压后压力过高时对涡轮增压器和压后管路同时兼顾起到保护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涡轮增压器装置,所述涡轮增压器装置包括: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彼此连接的压端(12)和涡端(14),所述压端(12)与用于通向进气歧管(1)的压后管路(2)连通;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通过输出管路(11)向所述涡轮增压器供应润滑剂的润滑剂储存罐(7),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后管路(2)内的气体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在来自所述压后管路(2)的气体的驱动下,所述润滑剂储存罐(7)内的润滑剂的至少一部分被压送至所述涡轮增压器。
【技术特征摘要】
1.涡轮增压器装置,所述涡轮增压器装置包括:
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彼此连接的压端(12)和涡端(14),
所述压端(12)与用于通向进气歧管(1)的压后管路(2)连通;
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通过输出管路(11)向所述涡轮增压器供
应润滑剂的润滑剂储存罐(7),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后管路(2)内的气体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在来自所述压
后管路(2)的气体的驱动下,所述润滑剂储存罐(7)内的润滑剂的至少一
部分被压送至所述涡轮增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增
压器装置包括连通所述润滑剂储存罐(7)与所述压后管路(2)的保护管路
(3),所述保护管路(3)上设有阀门;当所述压后管路(2)内的气体的压
力大于所述预定压力时,所述阀门导通,在来自所述压后管路(2)的气体
的驱动下,所述润滑剂储存罐(7)内的润滑剂的至少一部分被压送至所述
涡轮增压器;当所述压后管路(2)内的气体的压力不大于所述预定压力时,
所述阀门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
第一单向阀(4),所述第一单向阀(4)允许气体仅从所述压后管路(2)输
送至所述润滑剂储存罐(7),所述预定压力为所述第一单向阀(4)的开启
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
电控阀,所述涡轮增压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压后管路(2)上的压力检测
单元;当所述压力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压后管路(2)内的气体的压力大
\t于所述预定压力时,所述电控阀导通;当所述压力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压
后管路(2)内的气体的压力不大于所述预定压力时,所述电控阀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广硕,石少青,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