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京科528三系配套杂交种制种方法。
技术介绍
强优势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常规的制种方法配制杂交种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不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增加种子生产成本,且存在由于去雄不及时、不彻底影响种子质量的潜在风险。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外就开始了对玉米不育化制种的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于容易实现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配套,是玉米育种中利用的主要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划分为T、S和C型。60年代初,T型不育系引入我国。由于对玉米小斑病“T小种”专化性侵染,T型不育系的应用受到严重限制。70年代,我国育种工作者从国外引进C型、S型不育系。C型不育系虽然不育性较稳定、彻底,但其恢复系通常需要重新转育,周期长且步骤繁琐,导致该型不育系在实践中难以普及应用。S型不育系是3种类型中最大的一个组,已有研究证明昌7-2等黄改系材料是其天然强恢复系。但S型不育系的育性因基因型背景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特定的遗传背景下育性高度稳定。国内优良玉米杂交种的父本多属黄改种质,因此充分利用S型不育系可以节省恢复系的转育工作,是实现快速不育化制种研究和应用的有效途径。实现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化制种的关键是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选育。选育不育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即用稳定的不育系作非轮回亲本,选择优良自交系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交制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玉米不育系S 90110‑2为不育系,玉米自交系90110‑2为保持系,玉米自交系京2437为恢复系,进行三系配套制种,得到杂交种京科52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制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玉米不育系S 90110-2为不育系,玉米自交
系90110-2为保持系,玉米自交系京2437为恢复系,进行三系配套制种,得到杂交种京科
5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育系S 90110-2为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转育:
a)玉米不育系S京724做母本,90110-2做父本杂交,得到雄性不育杂交子代F1;
b)以所述雄性不育杂交子代F1为母本、与90110-2回交,得到雄性不育BC1代群体;
c)以所述雄性不育BC1代单株为母本、与90110-2继续回交,得到雄性不育BC2代群体;
d)以所述雄性不育BC2代单株为母本、与90110-2继续回交,得到90110-2的雄性不育
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b)和c)之间,还包括BC1代分子鉴定的步骤,所述BC1代分子鉴定为利用40对
SSR核心引物中在S京724和90110-2间存在差异的15对引物umc2105k3、phi053k2、
bnlg2291k4、bnlg2305k4、bnlg161k8、umc1545y2、umc1125y3、bnlg240k1、phi065k9、
phi96100y1、umc2115k3、umc1429y7、umc2160k3、umc1936k4和phi041y6分别对所述雄性
不育BC1代群体单株进行PCR扩增,选择与90110-2遗传相似度在96-97.5%的BC1代单株;
在步骤c)和d)之间,还包括BC2代分子鉴定的步骤,所述BC2代分子鉴定为用引物A
对所述雄性不育BC2代群体单株进行PCR扩增,选择扩增图谱与用所述引物A对所述90110-2
进行PCR扩增得到的图谱相同的雄性不育BC2代单株;
所述引物A为BC2代单株对应的母本BC1代与90110-2相比扩增带型不同的SSR引物;
所述核心引物umc2105k3是由序列表中序列9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10所
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phi053k2是由序列表中序列1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12所
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bnlg2291k4是由序列表中序列15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16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bnlg2305k4是由序列表中序列19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20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bnlg161k8是由序列表中序列2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22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umc1545y2是由序列表中序列25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26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umc1125y3是由序列表中序列27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28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bnlg240k1是由序列表中序列29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30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phi065k9是由序列表中序列33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34所
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phi96100y1是由序列表中序列45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46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umc2115k3是由序列表中序列57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58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umc1429y7是由序列表中序列59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60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umc2160k3是由序列表中序列65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66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umc1936k4是由序列表中序列67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68
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所述核心引物phi041y6是由序列表中序列77所示的单链DNA分子和序列表中序列78所
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久然,宋伟,邢锦丰,王元东,段民孝,刘春阁,冯培煜,张如养,王凤格,毛振武,李瑞媛,王乃顺,王文广,张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