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双吡唑酰胺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治理水稻黑条矮缩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059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20:54
一类双吡唑酰胺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治理水稻黑条矮缩病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双吡唑酰胺化合物,该双吡唑酰胺化合物是以酰胺结构为核心,引入双吡唑环,合成的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双吡唑酰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并且还公开了其在治理水稻黑条矮缩病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初步的生物测定,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具有良好的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双吡唑酰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自1883年knott发现含吡唑环的安替比林具有缓慢而持久的解热镇痛作用及1946年Thampson发现2-吡唑-5-酮具有抑制生长以来,吡唑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含氮类杂环化合物,以其具有高效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吡唑类化合物低毒、高效并且其吡唑环上的取代基多变,在医学和农药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作为吡唑类化合物的一个分支,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杀虫、杀菌、除草和杀螨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报道,比如法国Rhone-Poulenc的氟虫腈具有光谱的杀虫活性;2004年范文政报道的4-吡唑酰胺化合物显示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2008年Dunkel和Rieck等报道了一类4-吡唑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吡螨胺是日本三菱化成公司与氰胺公司共同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螨剂,对各类螨的各个生长期都有速效和高效。 目前有关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活性报道主要集中在杀虫、杀菌、杀螨、除草,但关于抗病毒活性的报道较少。水稻黑条矮缩病作为一种病毒性病害,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发生,其危害明显的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专利技术初步对水稻的黑条矮 缩病毒进行活性测定,发现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型双吡唑酰胺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与用途。本专利技术以酰胺结构为核心,引入双吡唑环,合成一系列新型的双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通过初步的生物测定,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具有良好的活性。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类双吡唑酰胺衍生物,其特征是它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 R1为:-H、-Cl、-F、-CH3R2为:-H、-Cl、-F、-CH32.根据所述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其特征通过以下的步骤制备: 步骤1.反应容器中加入取代盐酸苯肼和适量的水,室温搅拌均 匀,再缓慢加入适量碱,调节pH为7-8,然后滴加乙酰乙酸乙酯和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混合液,无氧环境下加热回流反应一段时间(TLC示踪反应),冷却反应液,抽滤,干燥得到粗产品,乙醇重结晶得产物2。 步骤2.先将DMF和POCl3混合,冰浴一段时间,然后将步骤1合成的化合物溶于DMF滴加至上述混合液中,缓慢升温至80~90℃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冷却至常温后,倒入冰水中,用无机碱溶液调PH至7-9,抽滤并水洗,烘干后得产物3。 步骤3.首先将步骤2合成的化合物与适量水混合,加热至70~80℃,搅拌下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加热搅拌一段时间(TLC示踪反应),冷却,无机碱调节pH为碱性,抽滤,滤液中加入浓盐酸析出固体,抽滤干燥得到粗产品4,DMF重结晶提纯。 步骤4.将取代盐酸苯肼和水混合,用无机碱调节pH为8,加入乙醇,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乙氧基甲叉基丙二腈,加热回流,TLC示踪反应,冷却反应液,再用冰浴冷却,过滤,干燥得粗产品,乙醇重结晶的到产物5。 步骤5.将步骤3合成的化合物4溶于DMF,加入三乙胺,室温搅拌,再加入适量的EDCI和HOBt,搅拌使溶液澄清,随后加入溶于DMF的化合物5,室温搅拌,TLC示踪反应。用氯仿冲稀,经过盐酸洗、水洗、氢氧化钠洗、饱和氯化钠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过柱,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双吡唑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因此可以作为农用治理水稻黑条矮缩病。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化合物1的合成: 在三口瓶中,加入30mL水和3.6g(0.025mol)盐酸苯肼,在室温下搅拌均匀,缓慢加入适量的碳酸钠调节体系pH在7-8,然后滴加溶于10mL乙醇的乙酰乙酸乙酯3.3mL(0.026mol),氮气密封条件下缓慢升温至65℃搅拌反应5h,TLC示踪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冷却,抽滤得到粗产品a。将DMF和POCl3混合冰浴30min,然后将上述固体a溶于上述混合液中,加热至70-80℃反应5h。冷却至常温后,倒入冰水中,抽滤并水洗,烘干后得固体b。将固体b溶于水中,加热到70~80℃,搅拌下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滴完后继续加热搅拌4h,反应结束后冷却,相混合液中加入10%KOH溶液,调节pH为碱性,抽滤,向滤液中加入浓盐酸析出白色沉淀,抽滤干燥得到固体c。 将3.6g(0.025mol)盐酸苯肼溶于15mL水中,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8,加入15mL乙醇,搅拌使之全溶,再加入3.25g (0.025mol)乙氧基甲叉基丙二腈,加热回流2h。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冰浴冷却2h,过滤,水洗,干燥,的黄色晶体d。 取1mmol上述的化合物c溶于12mL DMF,加入2mmol三乙胺,室温搅拌10min,加入1.9g(1mmol)EDCI和1.6g(1mmol)HOBt,搅拌30min至溶液澄清,随后加入溶于DMF的上述化合物d(1mmol),室温搅拌24h。用50mL氯仿冲稀,经水洗、0.2mol/L的盐酸洗,水洗,2mol/L的氢氧化钠洗,水洗,饱和氯化钠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快速柱层析(PE:EA=3:1)得到纯净的化合物1。产率68%,m.p.133-135℃;1H NMR(400MHz,CDCl3)δ8.12(s,1H),7.61-7.43(m,10H),2.66(s,3H).MS(ESI):403.2(C21H15ClN6O,[M+H]+).Anal.Calcd for C21H15ClN6O:C,62.61;H,3.75;N,20.86;Found:C,62.82;H,3.91;N,21.04. 实施例二:化合物2的合成: 合成方法同实施例一。步骤4以对氯苯肼盐酸盐取代盐酸苯肼合成。得到白色晶体状目标化合物。产率78%,m.p.171-172℃;1H NMR(400MHz,CDCl3)δ8.12(s,1H),7.55-7.43(m,9H),2.65(s,3H).MS(ESI): 438.68(C21H14Cl2N6O,[M+H]+).Anal.Calcd for C21H14Cl2N6O:C,57.68;H,3.23;N,19.22;Found:C,57.72;H,3.81;N,21.11. 实施例三:化合物3的合成: 合成方法同实施例一。步骤4以对甲基苯肼盐酸盐取代盐酸苯肼合成。得到白色晶体状目标化合物。产率62%,m.p.123-125℃;1H NMR(400MHz,CDCl3)δ8.12(s,1H),7.63-7.41(m,9H),2.66(s,3H),2.42(s,3H).MS(ESI):418.02(C22H17ClN6O,[M+H]+).Anal.Calcd for C22H17ClN6O:C,63.39;H,4.11;N,20.16;Found:C,63.71;H,4.42;N,21.22. 实施例四:化合物4的合成: 合成方法同实施例一。步骤4以对氟苯肼盐酸盐取代盐酸苯肼合成。 得到白色晶体状目标化合物。产率62%,m.p.1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类双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其特征是它有如下通式:结构式中R1为:4‑H、4‑CH3、4‑OCH3、4‑F、4‑Cl中的任意一种;R2为:4‑CH3、4‑OCH3、4‑F、4‑Cl中的任意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双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其特征是它有如下通式:
结构式中R1为:4-H、4-CH3、4-OCH3、4-F、4-Cl中的任意一
种;R2为:4-CH3、4-OCH3、4-F、4-Cl中的任意一种。
2.一种制备上述的双吡唑酰胺衍生物的方法,它由下列步骤组
成:
步骤1.反应容器中加入取代盐酸苯肼和适量的水,室温搅拌均
匀,再缓慢加入适量碱,调节pH为7-8,然后滴加乙酰乙酸乙
酯和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混合液,无氧环境下加热回流反应
一段时间并且使用TLC示踪反应,冷却反应液,抽滤,干燥
得到粗产品,乙醇重结晶得产物;
步骤2.先将DMF和POCl3混合获得混合液,冰浴一段时间,

\t然后将步骤1获得的产物溶于DMF滴加至所述混合液中,缓
慢升温至80~90℃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冷却至常温后,倒入冰
水中,用无机碱溶液调PH至7-9,抽滤并水洗,烘干后得产物;
步骤3.首先将步骤2获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操海群吕献海廖敏肖金晶褚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