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包括配合的上、下磨盘、用于驱动上磨盘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收集研磨后产物的集料机构;上、下磨盘之间形成水平的接触面,上磨盘设有上进料口,下磨盘设有下进料口,上、下进料口均连通至上、下磨盘之间的接触面,下进料口的下端与一进水管密封连接;且下磨盘上端面设有凹槽,上进料口的下端面转动绕成的环形区域被包围在凹槽内。该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可以实现石墨烯大尺寸的成功剥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含有该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的石墨烯生产系统及石墨烯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及石墨烯生产系统,还涉及一种石墨烯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片状二维材料,其中的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蜂巢晶格结构。这种特殊的二维结构导致石墨烯呈现出各种特殊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高导热性和导电性;由于这些结构特点和性能特点,石墨烯被誉为用来制造保护涂层、透明可弯折电子元件、超大容量电容器等最有希望的潜在材料。需要补充的是,严格意义上说,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的片状;不过由于单层石墨烯的制备难度,一般也把具有相近性能的寡层石墨烯也归类于石墨烯的范畴内。目前,石墨烯制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生长法和物理剥离法。相比于效率低、不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化学生长法,物理剥离法主要是采用低廉的石墨为原料,通过对石墨晶体施加机械力使石墨层间发生剥离,打破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形成单片石墨烯或寡层石墨烯,这种物理剥离方法更具有工业化前景和适合规模化生产。为了使石墨层间发生剥离,物理剥离法中常用的剥离手段有常规研磨、球磨、搅拌球磨等。其中,常规研磨是指将石墨在臼式研磨仪中研磨,其缺点是:首先,剪切力来源压力造成的摩擦力,而压力过大会导致电机难以带动杵体转动,限制了剪切力,压力过小难以剪切剥离;其次,剪切效率低,增加受压粉体量反而会导致部分粉体剪切力不足;再次,杵体对石墨施加压力不均,容易产生过磨,杵体对石墨施加压力会使石墨烯产生结构缺陷,甚至会使剥离后石墨烯粉碎,使得制得的产品边缘多有“毛刺”,且晶体尺寸小。球磨是指在球磨机中借助磨球对石墨粉体研磨,这种方法克服了常规粉体研磨受压不均、局部施加压力大的缺点,但是在球磨过程中磨球会对粉体提供冲击和剪切两种类型的作用力,磨球不仅贴着球磨罐的内壁对石墨施加剪切作用,而且磨球会来回撞击球磨罐的内壁,对剥离的石墨烯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如常规研磨方式中的压力一样,来自于磨球的这种冲击力也会使石墨烯产生结构缺陷,降低剥离后石墨烯的尺寸,使得制得的产品边缘多有“毛刺”,且晶体尺寸小。搅拌球墨是一种搅拌与球墨相结合的机械磨方式,搅拌器在腔体内带动磨球碰撞摩擦,对粉体进行研磨;其磨球的冲击作用较球磨方式温和,但是由于磨球的存在,还是不免对剥离的石墨烯产生冲击力,使石墨烯产生结构缺陷,降低剥离后石墨烯的尺寸,使得制得的产品边缘多有“毛刺”,且晶体尺寸小。除了上述纯物理剥离法之外,还有一些通过搅拌石墨粉末分散液并用外在媒介辅助剥离得到石墨烯的方法;这些外在媒介譬如有公开号为CN102765717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通过超临界在瞬间释放的压力使石墨层间发生膨胀、以及公开号为CN103910354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超声波作用等等。但是超临界和超声波产生的冲击力虽为石墨的层间剥离提供驱动力,但冲击力的无定向性也会使石墨烯产生爆破,从而降低制得的石墨烯尺寸。由此可见,现有的物理剥离方法的普遍缺点是得到的石墨烯通常尺寸都比较小,并且可控性差。这将极大地阻碍石墨烯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石墨烯剥离装置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尺寸小的主要原因在于石墨是在未定向的方向被剪切,其中在石墨层以非平行于所述剪切面的方式被剪切时,导致的结果倾向于石墨不是被剪切而剥离出石墨烯,而是石墨或石墨烯被粉碎成更小的尺寸。此外,石墨烯碎裂的原因还在于石墨烯在剥离过程中受高速研磨,转速达到2000rpm/min甚至是12000rpm/min,高速运转产生高温高热会使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产生缺陷,甚至碎裂,进而影响剥离的石墨烯的品质。从这两点出发,专利技术人进行石墨烯剥离装置和生产系统精心的设计,并研究了石墨烯的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石墨烯物理剥离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尺寸小、边缘多有“毛刺”、结构缺陷多、且方法难以工业化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可以在不破坏石墨片层自然结构的基础上得到大面积无缺陷石墨烯的剥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高品质石墨烯的生产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工业化生产高品质石墨烯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包括配合的上、下磨盘、用于驱动上磨盘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收集研磨后产物的集料机构;上、下磨盘之间形成水平的接触面,上磨盘设有上进料口,下磨盘设有下进料口,上、下进料口均连通至上、下磨盘之间的接触面,下进料口的下端与一进水管密封连接;且下磨盘上端面设有凹槽,上进料口的下端面转动绕成的环形区域被包围在凹槽内。与现有的石墨烯剥离装置相比,本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借鉴了传统的石磨结构,不同的是,在下磨盘设置下进料口,分别作为两种不互溶水性和油性溶剂的进料口,其中油性溶剂中分散石磨片层,通过上、下磨盘的接触面处两种溶剂接触,由于石墨具有亲油疏水性和体系的表面自由能最低化趋势,石墨以各片层平行于油水界面地方式分散,通过上下磨盘地转动,从而平行地研磨石墨片层,从而使石墨烯以保持石墨原始片层尺寸地方式被剥离出来,并减少了毛刺和结构缺陷。为了更好地铺展石墨片层,降低研磨剥离时的碎片,优选地,在所述上磨盘的下端面还设有毛刷或者磨砂部,毛刷或磨砂部所在位置与所述下磨盘的凹槽相对。为了方便操作使用,优选地,所述上进料口的上端连接有进料斗。在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的集料机构的设置上,优选地,所述下磨盘下方还设置有接料盘,所述集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接料盘上的环绕所述下磨盘的环形储料槽、以及一端与环形储料槽连通另一端与储料罐连通的接料管。或者优选地,所述下磨盘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环绕上磨盘下端面的延伸部,所述集料机构包括设置于延伸部上的环绕所述上磨盘的环形储料槽、以及一端与环形储料槽连通另一端与储料罐连通的接料管。为了提高上下磨盘的配合性,优选地,所述下磨盘的中心设有凸台,所述上磨盘对应凸台的位置设有配合的凹陷槽。在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的动力上,优选地,所述上磨盘连接转轴,上磨盘通过转轴与位于上磨盘上方或者下磨盘下方或者上、下磨盘一侧的电机连接,电机固定于电机机架。为了提高研磨剥离效果,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上、下磨盘为耐磨陶瓷或耐磨塑料;或者所述上、下磨盘在其靠近相互接触面的一端覆盖一层耐磨陶瓷或耐磨塑料层。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石墨烯生产系统,除了上述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该石墨烯生产系统沿工艺顺序还依次包括用于收集和静置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处理后排出产物的储料罐、用于将储料罐内上层悬浮液进行离心以分离剥离石墨烯和未剥离石墨的离心机、用于将离心机离心后得到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洗涤的真空过滤装置、以及用于干燥真空过滤后石墨烯的冷冻干燥装置。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使用上述石墨烯生产系统生产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石墨鳞片分散于与水不互溶的油性溶剂中形成的悬浮液从所述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的上进料口注入,将水从下进料口注入,保持上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的上、下磨盘、用于驱动上磨盘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收集研磨后产物的集料机构;上、下磨盘之间形成水平的接触面,上磨盘设有上进料口,下磨盘设有下进料口,上、下进料口均连通至上、下磨盘之间的接触面,下进料口的下端与一进水管密封连接;且下磨盘上端面设有凹槽,上进料口的下端面转动绕成的环形区域被包围在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的上、下磨盘、用于驱动上磨盘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收集研磨后产物的集料机构;上、下磨盘之间形成水平的接触面,上磨盘设有上进料口,下磨盘设有下进料口,上、下进料口均连通至上、下磨盘之间的接触面,下进料口的下端与一进水管密封连接;且下磨盘上端面设有凹槽,上进料口的下端面转动绕成的环形区域被包围在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磨盘的下端面还设有毛刷或者磨砂部,毛刷或磨砂部所在位置与所述下磨盘的凹槽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料口的上端连接有进料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磨盘下方还设置有接料盘,所述集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接料盘上的环绕所述下磨盘的环形储料槽、以及一端与环形储料槽连通另一端与储料罐连通的接料管;或者所述下磨盘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环绕上磨盘下端面的延伸部,所述集料机构包括设置于延伸部上的环绕所述上磨盘的环形储料槽、以及一端与环形储料槽连通另一端与储料罐连通的接料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磨盘的中心设有凸台,所述上磨盘对应凸台的位置设有配合的凹陷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研磨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磨盘连接转轴,上磨盘通过转轴与位于上磨盘上方或者下磨盘下方或者上、下磨盘一侧的电机连接,电机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加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碳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