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3331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选择;(2)纺纱;(3)面料设计;(4)编织;(5)后整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思路新颖,设计独特,操作简便,容易实现;其通过原料混纺,在保证真丝面料优异性能的基础上,改善了纯蚕丝面料的固有缺陷,具有面料纹路清晰、丝鸣感强,且呈现天然的光泽和柔软的手感,蜂巢组织结构明显,时尚大方等优点,服用性能好,实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丝绸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高贵的面料,真正的蚕丝织成的面料呈幽雅的珍珠光泽,手感柔和飘逸 。真丝纤维的保健功能是任何纤维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蚕丝纤维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 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故蚕丝纤维又有人类的\ 第二皮肤\ 的美称。穿蚕丝纤维制成的衣物,不但能防止紫外线的辐射、抵抗有害细菌,而且还能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由于蚕丝纤维特殊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对维持体表温度和湿度具有一定效果。蚕丝面料虽然功能强大,但材质较为脆弱,耐磨性和强度较低,不便于洗涤和贮藏,另外,纯真丝织造的面料价格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编织的面料以多种纤维为原料,能够解决现有真丝面料存在的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选择:以经过预处理的绢丝、蚕丝及竹炭纤维作为真丝面料的原料;(2)纺纱:通过梳毛、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倍捻和蒸纱工序将绢丝和蚕丝混纺为第一纱线,将绢丝和竹炭纤维混纺为第二纱线;(3)面料设计:双面蜂巢组织结构,内表面为第一纱线编织层,外表面为第二纱线编织层;(4)编织:在双面针织大圆机上,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将步骤(2)中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编织成具有双面蜂巢组织结构的面料坯布;(5)后整理:将步骤(4)中的坯布经精炼、染色、水洗和定形工序制备成所述成品真丝面料。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纱线的规格为47.6tex,绢丝和蚕丝的混纺比例为1:2,所述第二纱线的规格为20.5tex,绢丝和竹炭纤维的混纺2:1。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织针排列为罗纹排针;所述三角排列为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6路一个循环,每个循环4织针。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1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2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第3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4路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第5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6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所穿纱方式为每路喂入2根第一纱线和一个第二纱线,且第一纱线的进纱张力为5.0~6.0cN,第二纱线的进纱张力为3.0~3.5 cN。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精炼工艺为:硅酸钠1.5g/L、次氯酸钠3.0g/L、pH值10~10.5、温度85~90℃,时间15~20min。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染色工艺条件为:中性染液、浴比1:25、温度95~100℃,时间45~60min。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定形条件为:温度100~110℃,进布速度25~35m/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思路新颖,设计独特,操作简便,容易实现;其通过原料混纺,在保证真丝面料优异性能的基础上,改善了纯蚕丝面料的固有缺陷,具有面料纹路清晰、丝鸣感强,且呈现天然的光泽和柔软的手感,蜂巢组织结构明显,时尚大方等优点,服用性能好,实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选择:以经过预处理的绢丝、蚕丝及竹炭纤维作为真丝面料的原料;(2)纺纱:通过梳毛、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倍捻和蒸纱工序将绢丝和蚕丝以1:2的比例混纺为第一纱线,规格为47.6tex;将绢丝和竹炭纤维以2:1的比例混纺为第二纱线,规格为20.5tex;通过混纺绢丝和竹炭纤维,一方面可以降低面料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纯蚕丝面料脆弱,不耐磨和强度低的缺陷;(3)面料设计:双面蜂巢组织结构,内表面为第一纱线编织层,即纯真丝层,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和对人体的保健性能;外表面为第二纱线编织层,提高面料的耐磨及耐贮藏性能;(4)编织:在24针道/25.4mm的双面针织大圆机上,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将步骤(2)中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编织成具有双面蜂巢组织结构的面料坯布;其中,所述织针排列为罗纹排针;所述三角排列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6路一个循环,每个循环4织针,具体如下:第1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2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第3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4路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第5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6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线圈组织的长度为80~100cm/100针;所穿纱方式为每路喂入2根第一纱线和一个第二纱线,且第一纱线的进纱张力为5.0~6.0cN,第二纱线的进纱张力为3.0~3.5 cN;(5)后整理:将步骤(4)中的坯布经精炼、染色、水洗和定形工序制备成所述成品真丝面料,其中,精炼工艺为:硅酸钠1.5g/L、次氯酸钠3.0g/L、pH值10~10.5、温度85~90℃,时间15~20min;染色工艺条件为:中性染液、浴比1:25、温度95~100℃,时间45~60min;定形条件为:温度100~110℃,进布速度25~35m/min。上述方法制备的真丝面料,纹路清晰、丝鸣感强,且呈现天然的光泽和柔软的手感,蜂巢组织结构明显,时尚大方;同时,该面料改善了现有纯真丝面料存在的质地脆弱,耐磨性和强度较低,不便于洗涤和贮藏的缺陷,服用性能好,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选择:以经过预处理的绢丝、蚕丝及竹炭纤维作为真丝面料的原料;(2)纺纱:通过梳毛、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倍捻和蒸纱工序将绢丝和蚕丝混纺为第一纱线,将绢丝和竹炭纤维混纺为第二纱线;(3)面料设计:双面蜂巢组织结构,内表面为第一纱线编织层,外表面为第二纱线编织层;(4)编织:在双面针织大圆机上,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将步骤(2)中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编织成具有双面蜂巢组织结构的面料坯布;(5)后整理:将步骤(4)中的坯布经精炼、染色、水洗和定形工序制备成所述成品真丝面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择:以经过预处理的绢丝、蚕丝及竹炭纤维作为真丝面料的原料;
(2)纺纱:通过梳毛、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倍捻和蒸纱工序将绢丝和蚕丝混纺为第一纱线,将绢丝和竹炭纤维混纺为第二纱线;
(3)面料设计:双面蜂巢组织结构,内表面为第一纱线编织层,外表面为第二纱线编织层;
(4)编织:在双面针织大圆机上,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将步骤(2)中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编织成具有双面蜂巢组织结构的面料坯布;
(5)后整理:将步骤(4)中的坯布经精炼、染色、水洗和定形工序制备成所述成品真丝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纱线的规格为47.6tex,绢丝和蚕丝的混纺比例为1:2,所述第二纱线的规格为20.5tex,绢丝和竹炭纤维的混纺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织针排列为罗纹排针;所述三角排列为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6路一个循环,每个循环4织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丝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健康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新达纬编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