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孔反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905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孔反铰刀,包括铰刀杆,铰刀杆前端为锥度安装杆,铰刀杆后端为安装杆,安装杆上套有退位螺母、铰刀体和压紧装置;退位螺母和安装杆之间为螺纹配合;铰刀体的外圆上分布着至少4个刀头;铰刀体内圆周上有槽,槽和安装杆上的键配合实现传动;铰刀体内圆和安装杆为锥度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大大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要求和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一次成型,不再需要多次退刀、测量和拆装调整刀具,缩短了加工时间;最大限度的克服了旋转绕度和圆跳动对产品精度的影响,更易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稳定的尺寸和较好的表面质量。本刀具不用改动原有镗床的结构,使老式镗床可以完成高精度的加工任务,节约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孔反铰刀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使用的刀具,尤其适合内孔深处的台阶孔加工使用。
技术介绍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内孔深处的台阶孔进行加工,现阶段最常见的内孔加工手段为单刀镗孔:即镗床的主轴连接镗杆并使其旋转,镗杆圆周面上通过夹具安装有突出的单刀头,当镗杆转动时,单刀头旋转的圆周面即为加工面。 在上述过程中,镗刀由于要从内孔进刀,再加工台阶孔,由于台阶孔尺寸大于内孔,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只能将镗杆进入内孔,单刀头和夹紧装置只能在另一面装配,装配好了以后,反向进刀加工。 实际上,另一面往往是工件的内部,操作空间狭窄,不便于准确的装配,施工难度很大。 不仅如此,在实际操作中,镗刀同时承担着粗加工和精加工的任务,也就是说,镗刀最初深入到预制的台阶孔孔的粗坯面内,进行粗加工,然后再拆卸刀头、退镗杆、用量具测量孔径、再进镗杆、再装配刀头(同时调整刀头的高度)、再镗孔,逐步提高加工精度。加工一个台阶孔,尤其是精度要求较高的台阶孔,就需要多次重复上述过程。 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加工手段存在着以下缺陷: 1.被加工内孔大小即尺寸精度完全由单刀头的高度决定,单刀头高度的调整完全依靠操作工人手工榔头敲击操作,使得一方面对操作工人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产品的尺寸稳定性也差;尤其是在操作空间狭窄的条件下,难度更是大大增加, 2.反复多次的繁琐加工程序使得生产效率极低,同时也加大了工人的劳动负荷; 3.由于单刀头的旋转轨迹,受到镗杆的旋转绕度和圆跳动限制,所以加工出的内孔圆度指标始终不理想,这是一种结构性缺陷。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最简单的办法是使用高精度的数控镗床,但是数控镗床的价格昂贵,如何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低成本的技术改造,从而节约资源,是我们研宄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省时省力的内孔反铰刀以弥补现有技术不足。 本技术为达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孔反铰刀,包括铰刀杆,铰刀杆前端为锥度安装杆,其特征是:铰刀杆后端为安装杆,安装杆上套有退位螺母、铰刀体和压紧装置; 退位螺母和安装杆之间为螺纹配合; 铰刀体的外圆上分布着至少4个刀头;铰刀体内圆周上有槽,槽和安装杆上的键配合实现传动; 铰刀体内圆和安装杆为锥度配合; 优化的,所述的压紧装置包括压紧螺母和垫片,压紧螺母和安装杆之间为螺纹配入口 ο 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多个刀头铰孔的方式,无需人工计算和调整,大大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要求和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一次成型,不再需要多次退刀、测量和拆装调整刀具,缩短了加工时间;最大限度的克服了旋转绕度和圆跳动对产品精度的影响,更易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稳定的尺寸和较好的表面质量。另外,更重要的是,本刀具不用改动原有镗床的结构,使老式镗床可以完成高精度的加工任务,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镗刀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铰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铰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退位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压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开口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反铰刀的定义是对内孔深处的大口径台阶孔进行反向进刀加工的刀具。 在图中:I为铰刀杆,2为锥度杆,3为安装杆,4为退位螺母,5为铰刀体,6为开口垫片,7为压紧螺母,8为槽,9为键,10为刀头,11为内孔,12为台阶孔。 预制的台阶孔12(预先铸造或者钻头钻孔),可以先用传统镗刀进行镗制内面,进行粗加工:传统的镗刀只有一个刀头a穿过杆部,凸出的高度决定加工尺寸,由夹具b固定。凸出高度可调。 再将锥度杆2安装到镗床内,实现镗床主轴和铰刀杆I的扭矩传递,锥度杆2的结构与原有的镗刀的锥度杆相同,所以能直接使用在现有的镗床上。 装配时,工装上的工件轴向移动,使安装杆3深入内孔11、台阶孔12内,到设定位置后,再从台阶孔12的另一面将退位螺母4、铰刀体5、开口垫片6、压紧螺母7套在安装杆3。 安装过程为:1.将退位螺母4通过螺纹旋接在安装杆3上;2.铰刀体5内圆和安装杆3为锥度配合,以保证同心度,同时,实现键9和槽8的配合传动;3.压紧螺母和安装杆3螺纹旋接,配合以开口垫片6,实现对铰刀体5的固定,以保证加工精度。 使用时,安装杆3转动,扭矩通过键9和槽8的配合传递给铰刀体5,实现了铰刀体5及刀头10的转动。 刀头1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计。 刀头10的刃口前端有斜度,便于反向进入粗加工后的台阶孔12。高速旋转的刀头10进入台阶孔12后,就能一次性的将孔铰制成型。 加工好的台阶孔12,其内部孔径由刀头10的外圆尺寸决定,只要刀头10精确磨制成设定尺寸,那就能一次性的精确控制内孔的尺寸,无需再有繁琐的人工拆装和调整刀具的步骤。 拆卸刀具:加工完成以后,将工件的工装移动,使安装杆3位于合适的位置,用专用扳手板动压紧螺母7上的凹槽,使之反向旋退出安装杆3 ;径向取下开口垫片6 ;再用专用扳手板动退位螺母4上的凹槽,使之反向旋退,将铰刀体5抵出安装杆3,即可实现铰刀杆I的复位。 可以看出,无论是刀具的装配过程还是拆卸过程,只要使用一把扳手,就可以顺利简便的完成,而且,上述过程中,无需考虑精度要求,因为精度要求都体现在部件的设计上,无需人工干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孔反铰刀,包括铰刀杆,铰刀杆前端为锥度安装杆,其特征是:铰刀杆后端为安装杆,安装杆上套有退位螺母、铰刀体和压紧装置;退位螺母和安装杆之间为螺纹配合;铰刀体的外圆上分布着至少4个刀头;铰刀体内圆周上有槽,槽和安装杆上的键配合实现传动;铰刀体内圆和安装杆为锥度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孔反铰刀,包括铰刀杆,铰刀杆前端为锥度安装杆,其特征是:铰刀杆后端为安装杆,安装杆上套有退位螺母、铰刀体和压紧装置; 退位螺母和安装杆之间为螺纹配合; 铰刀体的外圆上分布着至少4个刀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古贤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质力信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